服务热线:0754 - 88943210
  • 0

潮汕端午节习俗、故事与社会文化意义

蓝色河畔手机认证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23-6-21 10: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14613 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河畔 |

x
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重阳节、重午节、菖节、蒲节、艾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女儿节等。潮汕民间多习惯称端午节为“五月节”。对端午的解释,《太平御览》卷三十释“端,初也”,又训“午”与“五”通。
潮汕端午节习俗、故事与社会文化意义-1.jpg
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版本,主要包括纪念屈原、龙的节日、恶日、伍子胥忌辰、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等。潮汕是中国的潮汕。潮汕人过端午节有很多节俗,也编造了一些民间故事。潮汕端午节俗有着梦想的社会文化意义。
一、节俗
潮汕民间端午节俗,除拜神外,还有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花、浴药药、采草汤、食药膳、贮龙须水、洗龙须水、挂钟馗像等习俗。个别地方还有比武、击球、荡秋千、迎鬼船习俗。当然,这些旧俗有的“涛声依旧”,有的则淡出人们的视野。
吃粽子
吃粽子是我国汉族端午节传统习俗。粽子亦称角黍、筒棕。相传此俗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吃粽子习俗出现与魏晋时期,至唐宋时已很盛行,粽子成了节日和市场上的美味食品。唐明皇有“四时化竟巧,九子粽争新”之诗句。时至今日,端午节家家都要吃粽子。粽子的花样、风味因地而异。北方多用粽米或黍米,以红枣、豆沙、果脯为馅。南方粽子,馅心多糯米佐以豆沙、咸肉、火腿、蛋、虾仁、油脂等。
潮汕人认为,“食粽才健壮(谐音)”,故端午此日食粽甚盛。粽子,潮人俗称为“粽球”。潮汕粽球有三种,一为角粽,一为栀粽,一为枕头粽。
潮汕端午节习俗、故事与社会文化意义-2.jpg
角粽是用竹叶、蕉叶包糯米和肉豆等馅料,甜咸二种或咸甜双烹,称为双烹粽球,以汕头老妈宫粽球店所产最为有名,故有歇后语“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流传。
栀粽,也叫栀粿,是用糯米粉,按比例渗入栀子(黄枝)汁、食碱液、茶水混和,用纱布包裹装入竹箕蒸熟而成。吃时用纱线或小刀切割成小片,醮粉糖吃,有健胃去湿之功效。
潮汕端午节习俗、故事与社会文化意义-3.jpg
枕头粽,产于潮州凤凰山区,因其为长条形,状似枕头,故有此称。它无须其它配料,纯用糯米制成,其制作非常精细考究。先从山上砍下杉尾、三丫苦、五指胶焖煅,泡水浸出液,澄清后泡糯米;以糯米为馅,制成“大糯粽”,色泽金黄,光滑柔软。品尝起来,顿觉甘香爽口,肠胃舒适,别有一番风味。
潮汕端午节习俗、故事与社会文化意义-4.jpg
赛龙舟
赛龙舟,又叫龙舟竟渡,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水上竟技活动。关于龙舟活动的起源,历史各家说法不一;有起于纪念吴臣伍子胥尸沉钱塘江之说;有起于越王勾践为报越国被灭之耻,借嬉水竟舟之名训练水军之说;有起于纪念东汉孝女曹娥五月五日沉江寻父之说。而较为通常的说法纪念楚国诗人屈原自投汨罗江而死,“里人稳原自溺,争棹小舟,出以彩线,恐为蛟龙所樱食也。有龙舟竟渡之戏之,亦因拯救屈原而起,至今自楚至吴,相沿成俗。”
潮汕端午节习俗、故事与社会文化意义-5.jpg
赛龙舟是潮汕人喜爱的端午节俗活动,历史悠久。明陈天资《东里志》云:五月五日“水乡竞渡,大城所结彩为龙舟,或以彩纸糊之,各扮故事。”
潮汕的龙舟有“假龙”和“真龙”两种,“假龙”是一种双头尖的“公鸡船”,或称无头臼,没有龙首和龙尾;“真龙”则是有龙头、龙颈、龙身和龙尾,船腹和船舷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涂红色挂红须的叫红龙,涂黄色挂黄须的叫黄龙,涂青色挂青须的叫青龙。
潮汕又有一种关于竞渡的迷信说法,就是在某一溪涧,如果经常有人在那里淹死,人们便认为那是“水浸鬼”作怪。所以竞渡时,就请龙舟到那里划来划去数次,名曰“洗溪”。这样“水浸鬼”自然害怕而逃走了。
潮汕端午节习俗、故事与社会文化意义-6.jpg
潮汕龙舟竞渡前要分别把龙舟划到他们所奉祀的神庙去拜神,龙首朝庙门,划进划退参拜三次,谓“三参灯”,以祈神庇佑平安。赛后还必须演戏酬答龙神,名曰“压地灵”。
潮汕各地龙舟竞渡具有地方特色。如在潮州庵埠,在龙舟下水前,要派人送请贴、送“明糖”给附近各商家,请他们前来观赏。各商家接到请贴后,则要备妥彩标,插于江边,当龙舟经过时即点燃鞭炮,并赠送彩标。受赠人把彩标带回家转赠给尊敬的人,以示吉祥如意。饶平黄冈在龙舟出赛前,要把祭拜的桃李撒向水中,成群小孩在水中进行嬉笑抢夺,称之为“抢龙蛋”。
贮、洗龙须水  龙是我国汉民族的图腾崇拜。民间传说五月五日为龙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使人身体健壮,能治好疾病。因此在这一天,人们喜欢挑“龙须水”(龙舟划过的溪水)回家贮存、食用。谓贮龙舟水经久不变质,格外清甜,饮后能消灾祛病保平安,妇女用它洗头还能治头风。
贮龙须水习俗,方志有记载。清乾隆《揭阳县志》云:端午,“汲江水,储之谓之节水,经久不败。”清光绪《潮阳县志》曰:“端午酿角黍……且有汲龙船水饮之者。”
民间还认为,端午日的雨水也为“龙须水”,用陶瓷瓮贮存起来,日后喝“龙须水”能治好疑难杂症,并且是贮存时间愈久愈灵验。
洗龙须水沾“龙气”也是潮汕端午习俗之一。在潮汕地区流传着一则民间传说,五月初五是龙王的生日,当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因而在潮汕地区素有端午节“洗龙须水”、沾“龙气”等避邪祈福的习俗,人们希望通过洗龙须水、喝龙须水,祈求好运气和健康长寿。
潮汕端午节习俗、故事与社会文化意义-7.jpg
插艾挂蒲
艾是艾草,蒲是菖蒲。五月夏至,气候温湿,毒虫出没,瘟病流行,都容易对人们造成危害,故古人视五月初五为恶月恶日,认为要施行巫术以驱除毒病。其巫术行为,除使用咒语、巫舞、符图外,还配合使用艾草、菖蒲、雄黄之类药物。由于这些药物具有芳香解毒、驱毒避瘟之功能,后来端午节便广为使用,蔚习成风。
潮汕端午节习俗、故事与社会文化意义-8.jpg
潮汕插艾挂蒲的历史悠久。明陈天资《东里志》云:“(五月五日)仍悬蒲艾于门,以迎祥避恶”。可知早在明代前,潮汕已有插艾蒲的习俗。至清代此习俗活动更盛。清顺治《潮州府志》曰:“(五月五日)插艾蒲于门”。清乾隆《南澳志》云:“端午日,昔人取艾悬户,挂蒲泛酒。今合艾与蒲共悬之,谓蒲似剑也”。清嘉庆《澄海县志》记载更为详细:“(端午节)以艾叶、榴花簪发,童稚用彩绸缝小荷包,裹雄黄末并道符佩身上,谓可避邪”。
潮汕端午节俗今已少用艾草、菖蒲,而代之以“红花(石榴花)”“仙草”,同样也含有驱邪避秽之用意。
浴药汤
浴药汤的风俗,在文献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比插艾挂蒲还早。《大戴礼记》载,五月,“蓄兰为沐浴也。”可知此俗在周代已经普及,故端午节也别称为“沐兰节”。在潮汕,这种浴药汤的习俗也长期存在着。清顺治《潮州府志》和清乾隆《揭阳县志》都有“(端阳)采百草为汤以浴”的记载。这比起古时单用泽兰沐浴,显然减少了驱病避邪的巫术色彩,而增加了卫生保健的作用。
潮汕端午节习俗、故事与社会文化意义-9.jpg
时至今天,潮汕仍有浴药汤的活动,但并不单纯限于端午节。如澄海莲花山温泉度假区便设有多种草药浴,供游客四季保健使用。
采草药
端午序属初夏,蚊虫疾病繁生,人易被感染生病。据传,端午这天是龙抬头喷发龙须水于大地青草的时间,故人们要上山采一些草药,如金银花、麦冬、天冬、山葡萄之类回家备用,以除疾病。这比起往日得来的青草药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另外,上山采青也可让自己多吸收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这对身体健康也是十分有好处的。
潮汕端午节习俗、故事与社会文化意义-10.jpg
服药膳
潮人把五月节视为除虫驱病的“圣日”。除了插艾蒲,沐药浴外,还有其他一些服药膳的习俗。
潮汕端午节习俗、故事与社会文化意义-11.jpg
明陈天资《东里志》载饶平一带,端午节“各家于鸡鸣时,取井花水浸蒲艾,务足一日之饮,云引年之意也”。
澄海、潮安一带,是日中午有吃真珠花菜(即白苞蒿)的习俗,据说可以除去腹中毒质。小孩子吃使君子炒蛋,消疳去积;老人服用谷精子瘦猪肉汤,有明目保健作用。
派发香囊,佩香囊
派发香囊,佩香囊也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
潮汕端午节习俗、故事与社会文化意义-12.jpg
形成的俗语
潮汕俗语有不少形成于传统节俗。因端午节而形成的潮汕俗语,除了上面的“食粽才健壮(谐音)”“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粽球细细会发家,灰匙利利只度生”外,还有“俭俭五月节,富富二九夜”等。
“俭俭五月节,富富二九夜”这句流行于潮汕的俗语,其意思是,过年的食物要丰盛,奢侈一点也无所谓,而端午节就应该尽量俭省、节约。“端午食叶,胜似服药”也一两句因端午节而形成的潮汕俗语。
禁忌
旧时民间认为,五月是恶月,人们自然心存恐惧,因而有一些禁忌。如忌盖房屋;忌赴官等。
二、故事
为什么要在一个特定的日子过节?过节的时候为什么大家都按照一个模式活动?过节的时候为什么大家都如此热情、兴奋?这些都需要一个解释。最简单、生动、有趣的解释,就是编造一个故事。于是,几乎每一个节日的由来,每一个节俗的形成,背后都有美丽生动的故事在流传。潮汕人也编造了一些民间故事来解释端午节俗的由来,这完全符合民间文化的一般规律。
其一、提前一天过端午节由来的故事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这是潮汕民间乃至全国的通行例俗。然而,揭阳曲溪的龙砂、港畔等村却要提前一日,即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四过端午节。这一奇特习俗的由来,与龙砂乡昔年端午赛龙舟出现意外事故有关。
明嘉靖十四年(1544年),龙砂乡民在建筑丞相公祠时,偶然挖出两缸铜钱。人们喜出望外,奔走相告,但在如何使用这些钱上,人们各自提出了许多看法,意见不一。最后,众议决定利用这些“喜财”打造两条龙舟,作为来年公祠落成的庆贺之仪和谢神之礼。
不料这两条龙舟因在龙脉上造成,得了“龙气”,成为“生龙”,每与邻村竞赛,总是获胜,故被誉为“江中无敌”。但龙砂乡民认为不要次次都赢,还是谦让为好,如此才能增加与各村之间的友谊,于是决定在每条龙舟的腹下首尾两处各钉上四只椅条脚,用来阻水,这样可以减缓龙舟的前进速度。
是年五月初三中午,这两条停在祠堂溪边的龙舟,突然化为生龙,飞上岸来吃竹叶,这一情景恰好被来到溪边洗衣服的舵手江古溪的妻子看得一清二楚。她预感龙砂乡本次龙舟比赛,获胜不在话下,怕的是生龙趁机遁去,划龙舟的全部桨手将会命丧黄泉,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她火速回家,交代丈夫明日必须系上她出嫁时的腰裙后才去掌舵。
潮汕端午节习俗、故事与社会文化意义-13.jpg
再说五月初四龙舟竞赛那天,龙砂乡这两条龙舟遥遥领先,原来钉在龙腹下的用来阻水的四只椅条脚竟变成会自由活动的龙脚,这使龙舟如虎添翼,好像离弦之箭,快如闪电,飞速前进。骤然间龙舟失去控制,一头钻进缶灶村前的龙洞里,除舵手江古溪因身系女人腰裙产生“厌气”,侥幸逃脱之外,其他桨手无一幸免,全部命丧洞内。
自此之后,龙砂乡民为纪念祖先和因竞赛龙舟出事故而死难的先民,便提前一天,于每年农历五月初四日过端午节,且岁岁相因,至今不变。
其二、“乌龙钻入洞”的故事
潮汕龙舟按其颜色,有红龙、黄龙、青龙,少有乌龙,但揭阳有赛乌龙舟的。其由来有故事。
相传,揭阳榕江下游赛龙舟,以前有条乌龙,年年竟渡夺头标。
潮汕端午节习俗、故事与社会文化意义-14.jpg
有一年舵手之妻到河边洗衣,见乌龙正在张口含岸边竹叶。潮汕有个迷信传说,乌龙若变活龙,不是翻入潭,便是钻入洞。于是,她悄悄地让自己的裤子给丈夫穿上,传说可避邪。结果像飞一样的龙舟钻入了榕江水里,除这位舵手外,其余全部覆没。
因这个故事,揭阳一带有“红龙红彤彤,乌龙钻入洞”的民谣。
其三、“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
潮汕端午节习俗、故事与社会文化意义-15.jpg
民国初年,张强德从乡间来到汕头埠卖粽球的,夜间点灯在家里制作,日间在儿子张良杰的帮助下到升平路头老妈宫邻近墙角摆摊叫卖。当时老妈宫是汕头埠的闹市,地利好,且张强德制作的粽球货真价实个大,最适宜基层民众吃用,生意很是不错。尽管生意好,但是张强德不愿意儿子张良杰以此为终身职业,因为干这一行太劳累了,当时老妈宫正在修缮,张强德十分羡慕那些有一技在手的工匠,受人尊重又不致如做生意般辛苦。他劝儿子去学习嵌瓷,说:“把灰匙的工夫学上手,就不愁会饿死。”他儿子张良杰的人生观却与父亲截然不同,热衷生意之道,他拒绝父亲的要求,说:“粽球细细会发家,灰匙利利只度生。”大意是:莫小看经营粽球这小食物,这小小的生意说不定有一日会大发呢。莫羡慕那些灰匙(瓦刀)挥舞起来令人眼花缭乱的工匠,他们只靠工薪,是发不了财的。
张强德死后,他的儿子张良杰把生意做大,在老妈宫对面的新关街租了一间铺仔,开设了顺德号粽球店,店里挂着“食定正知”的条幅。张良杰生意日益兴隆,遐迩都闻知有“老妈宫粽球”和“食定正知”这句广告词,却鲜有知“顺德号”者。
三、社会文化意义
其一、培养家国情怀
端午节的起源,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8),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潮汕端午节习俗、故事与社会文化意义-16.jpg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他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端午节另一个起源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又一个起源是为了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无论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还是纪念伍子胥,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都明显具有浓厚的的家国情怀。端午节开展赛龙舟、吃粽子各种活动,有利于培养、增强民众的家国情怀。
其二、增强防疫意识
端午节又被称为“公共防疫节”。从潮汕端午节俗我们可以看到,潮汕民间十分注重节日期间的饮食保健与卫生防疫。
民间认为五月是一年中“万物满长,初实有成,阴气萌作,疫病流行”的特殊节气,所以古人在五月做一系列的禳灾避瘟措施,赛龙舟,“用船竞遣灾害之举”,就是古人处理一种公共卫生的办法。
“食粽才健壮(谐音)”,寄托的是人们对身体健壮的期望;食栀粽,则有健胃去湿的功效。洗龙须水沾“龙气”,是期望沾“龙气”,为的是避邪祈福,希望以此行好运,健康长寿。浴药汤,可用于毛囊炎、湿疹、皮肤瘙痒症等,有明显的卫生保健的作用。中午吃真珠花菜,可以除去腹中毒质。
潮汕人讲究饮食,不但讲究色、香、味、形,还讲究饮食时人体的保健作用,这正是潮汕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端午食叶,胜似服药”这句潮汕民谚,正体现了这方面的内容。
端午时节,潮汕地区正是雨水充足,万物生长茂盛的季节,因而潮汕人便顺应自然,在这时节进食盛产于此时的各种植物茎叶,以达到保养身体的目的。如蕃薯叶、秋瓜叶、苦刺芯、麻叶芯等,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具有凉肠解毒等作用。
潮汕端午节习俗、故事与社会文化意义-17.jpg
端午节期间派发的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以清香、驱虫、避瘟、防病。
旧时端午节民间应用洗龙须水、插艾挂蒲、浴药汤、派发的香囊等习俗来防疫,尽管这些方式、手段已经落后,远比不上当代的医疗科学手段,但是,其防疫意识及其一定的效果却是不可否认的,可以借鉴的,更是告诫我们,必须有效增强防疫意识。
其三、提高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就是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意识到他人生命的存在,意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这种种生命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关系,它包括生命认识、生命情感、生命意志和生命行为四个要素。只有培养学生具有生命意识,他们才会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生命意识需要培养,必须提高。端午节赛龙舟、洗龙须水、击球等节俗活动,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大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生命意识。
赛龙舟是一种团队竞赛运动,既有利于激发团结奋进精神、永争第一,不甘人后的奋进精神,增强信心,提振精气神,又能够锻炼身体,从而提高人们的生命意识。
因洗龙须水而进行游泳,是一种有效的身体锻炼活动。端午节插艾挂蒲习俗,含有驱邪避秽之用意,寄托的是人们健康长命的美好追求。
潮汕端午节习俗、故事与社会文化意义-18.jpg
伟大史学家司马迁说过,“人总有一死,或死重于泰山,或死轻于鸿毛。”屈原之死,是重于泰山。他以死来表达对自己祖国的真挚感情,以死来唤醒国人,保家卫国,切勿做亡国奴,他死得有价值,死得其所!这是一种崇高的生命意识,一种值得当代人,特别是青少年思考与敬畏的生命意识。
其四、活跃节日气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对广大民众来说,尤其是乡村村民来说,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老百姓需要调节一下,放松一下,也需要宣泄一下、释放一下。节日一个重要活动,就是喜庆,就是庆祝,就是要普天同庆,万民共乐。赛龙舟、洗龙须水等端午节俗活动,能够有效满足人们这种需求,顺应了他们的生活习惯。这些节俗活动的开展,大大活跃节日气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从而吸引了大量的老百姓参与、观光。这是千百年来老百姓赖以快乐、增添幸福感的源泉所在。
其五、敦睦乡情,增强乡谊,陶冶情操
过端午节,赛龙舟、洗龙须水等活动,是乡里的大事,不仅全村的人要参加,外出工作的人要赶来参加,嫁出的女儿拖家带口回“外家”(即娘家)凑热闹,海外同胞也不辞劳苦,回乡参加。家人团聚,宗族大联欢,亲如一家。敦睦了乡情,增强了乡谊,增进了认同,从而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
潮汕端午节习俗、故事与社会文化意义-19.jpg
其六、有效传承潮汕民间文化
文化是传承的,文化因传承而存留、而守正、而丰富、而创新、而发展。传承有其形式,有其平台,有其手段,有其空间与时间。节庆习俗活动就是最好的形式,就是一个有效的平台。赛龙舟、吃粽子、洗龙须水、插艾挂蒲、浴药汤等活动,传承的不仅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精神,一种文化情感,是老百姓的一种美好期许。吃粽子传承的不只是食品,还是一种烹饪技艺,一种美食文化。
其七、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族群以至一个人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需要有自信的文化。包括端午节等传统节庆文化在内的潮汕传统文化,是潮汕人值得文化自信的文化。
在开展赛龙舟、吃粽子、洗龙须水、插艾挂蒲、浴药汤等活动,端午节活动中,人们认知、感受、享用、热爱属于自己的节庆文化,参与自信节庆活动,乐在其中,情系其中,实现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河畔 |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4-4-28 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