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蓝色河畔 首页 潮州新闻 潮州新闻 查看内容

从“省尾国角”到区域交通枢纽城市

2019-10-29 10:14| 发布者:admin| 查看:891| 评论:0|原作者:大华网|来自:潮州日报

摘要:   2013年,高铁潮汕站建成运营,市民有了更快捷的交通方式。 本报记者 庄园 摄  ▲位于广济门一侧的东门车站,后来随着古城区改造而消失。李伟浩 摄&

 

  2013年,高铁潮汕站建成运营,市民有了更快捷的交通方式。 本报记者 庄园 摄 

 

 

  ▲位于广济门一侧的东门车站,后来随着古城区改造而消失。李伟浩 摄 

 

 

  ▲位于市郊北关村的潮汕铁路意溪站遗址现状。本报记者 黄春生 摄 

 

 

  ▲20世纪80年代的潮州韩江码头。许永光 摄 

 

 

  ▲20世纪80年代末,韩江大桥通车。 许永光 摄 

 

 

  1995年,潮州人民翘首以盼的广梅汕铁路潮州站于12月28日全线开通运营。 资料图片 

 

 

  ▲2009年,金山大桥建成通车,缓解了韩江大桥的交通压力。庄建明 摄 

 

 

  ▲2018年通车的潮州大桥。 庄建明 摄 

 

  本报记者 丁玫

  交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凝聚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中国成立以后,潮安县成立地方运输管理专门机构,负责整修航道,兴筑公路。

  1959年,修建后的湘子桥正式通车,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汽车驶过湘子桥。1971年,三百门海堤举行通车仪式,海堤建成使海山岛和大陆连接,海峡变通途。1988年,江东大桥竣工。搭船渡江不再是前往江对岸的唯一交通方式,也结束了潮州城区及潮安内横跨韩江只有一座湘子桥的历史。

  1949年到1988年间,潮州共建成通车11条省道公路、14条市(县)道和62条镇村公路,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贯通潮州全境。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潮州境内的交通初步形成网络格局,打通我市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

  1989年,韩江大桥正式通车。1991年,西车站候车大楼开工建设,同年恢复城区公共汽车营运。

  1995年,潮州人民翘首以盼的广梅汕铁路潮州站于12月28日全线开通运营。自1939年潮州沦陷,潮汕铁路拆除,告别了火车56年的潮州,又迎来了第一趟火车。全城欢欣鼓舞:“在家门口就可以坐上火车了!”

  1998年,汕汾高速公路潮州段开工,潮州人民期待的高速公路终于来了。

  2007年2月,韩江北桥顺利试通车,三个月后被正式命名为“潮州金山大桥”。9月,重新修复的广济桥对外开放,千年古桥迎来八方游客,成为潮州重要地标之一。

  2012年,潮州港亚太通用码头举行一期工程1号泊位试投产,它的建设发展对整个潮州乃至区域性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3年12月28日,厦深铁路正式开通,为潮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两个多小时就能通过陆路到达深圳,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市民张伯高兴地说。

  2016年,潮州粤运公司正式揭牌,整合重组原市属4家运输公司,客运站位置迁移。12月28日,潮惠高速全线通车,古巷镇和凤塘镇有了高速入口,潮州驾车往广深变得更快了。12月30日,整合原交通、公路、港口等部门职能的潮州市交通运输局正式挂牌运作。这是潮州作为广东省“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市的重要举措。

  2017年12月28日,创造了征拆“宁莞速度”的甬莞(宁莞)高速公路潮州段正式通车。12月29日,潮州港历史上首条外贸内支线(潮州港-厦门港)投入运营。

  2018年1月,潮州大桥、如意大桥同时通车。至此,潮州市区内连接韩江东西两岸的大桥达到5座,改善一江两岸三地交通条件,助力潮州迈进振兴发展新时代。

  2019年,潮州越发加快多个交通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步伐。梅汕客运专线潮州段、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潮州段、大潮高速潮州段、亚太通用码头、潮州港、凤凰(外环)大桥建设有序推进……涵盖公路、铁路、港口的“大交通网”已逐渐成形。

  城区道路黑底化改造、乡村“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市民“量身定制”的共享单车、电动公交车……在着力构筑公铁水交通大动脉的同时,潮州也同样注重人民群众对疏通交通“毛细血管”的需求,使之成为老百姓出行路上“触摸”得到的惠民果实。

  眼下,潮州已从过去的“省尾国角”一跃成为区域交通枢纽城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加明显。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要关头,在交通运输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市正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奋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不断开拓交通运输改革新时代新局面,助力潮州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再提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