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石狮一网民发布“老鼠灭门惨案”被拘留一事,引发了网友对“标题党”现象的热议。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如今网络上“标题党”现象十分普遍,部分网络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赚取高点击率,在制作网络新闻的标题时,或夸大事实,或断章取义,故意制造出“悬疑”“惊悚”的效果。不少网友认为,这些网络“标题党”不仅浪费阅读者的时间,而且还有可能会对舆论环境和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案例 官方新闻 变身小道消息 近日,记者见到有网友转发一条标题为《胆大包天,部队硬闯公安局!赶紧转,两天后删除》的帖子,从标题上看,确实是爆炸性事件,特别“赶紧转”“两天后删除”等语句,更令人觉得这是来自特殊渠道的消息,如果不点击观看就可能错过“好戏”。 然而,记者点击观看时,却见到视频左上方显示“cctv13”台标,左下方为“焦点访谈”栏目名称。很明显,这是一段来自官方媒体的新闻,并非随时都会被屏蔽的“小道消息”。记者继续观看视频,发现新闻讲述的也不是标题所说的“部队硬闯公安局”,而是几名不法分子冒充军官,企图到某地公安局营救一名被捕的同伙,后来被警方识破伎俩当场落网。 随后,记者在网上搜索,见到该视频原来的标题为《假军人自投罗网》,来自2013年11月26日央视的《焦点访谈》栏目。一星期后,记者再次点击该网帖,视频依旧能够观看,并没有如标题所说“两天后删除”。 阴雨多云 夸大为连续下雨 今年4月初,一些本地公众号发布了一则标题为《公布一个坏消息:4月18日起,潮州连续10多天下雨》的消息,一时间被众多网友转发。帖子中附有一张天气预报截图,并写道:“从4月18日起连续10多日被雨水袭击潮州,中雨、阴雨、阵雨、大雨、暴雨,应有尽有。” 乍一看标题,好像是潮州将要遭遇连接10多天雨水袭击,而且雨势还不小,很可能是一场天灾。记者仔细查看帖子中的天气预报截图,发现从4月18日至5月1日期,确实有不少日期上都挂着“雨天”的图标,但4月22日和26日则显示为“多云”天气,而且所谓的“雨天”也以“阵雨”为主,并非标题所说的“连续10多天下雨”。 随后,记者到网上搜索发现,“将连续10多天下雨”的消息,还有广州、珠海、惠州等众多版本。 台风消息 杜撰成大灾难 今年4月初,我市不少网友的微信朋友圈中流传着一则标题为《潮汕清明后将迎来17级超强台风“美莎克”!65年来最强台风!》的帖子。帖子里配有台风云图,并写道:“中央气象台认定美莎克为17级超强台风……预计潮汕未来一周前期气温较高、中期受台风外围环流影响,有阵雨,后期受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有明显降温降水。”虽然标题和帖子内容严重不符,但很多网友被标题所误导,纷纷对“65年来最强台风”来袭表示担忧。 随后,该网络消息引起了潮汕一些主流媒体及气象部门的关注。4月3日,潮州市气象台站出来辟谣,在其官方微信“@潮州天气”发布信息,表示“美莎克”已减弱为台风级,移入南海后将减弱消失,对我市陆地无明显影响。 记者到网上搜索,发现该网帖同样有不同地区版本,内容基本相同,而且其他地区部分主流媒体也相应进行了辟谣。 ◆调查 网络“标题党”现象泛滥 所谓“标题党”,就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论坛或媒体上,制作引人注目的标题来吸引受众注意力,但帖子内容通常与标题联系不大或完全无关。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在我市网络上“标题党”现象十分普遍,尤其一些草根微博、公众号,常常将一个普通的新闻事件甚至是旧闻,通过标题歪曲、炒作成爆炸性新闻,从而吸引网友点击、转发。 由于当前生活节奏日渐加快,许多网友阅读网络新闻时,往往只看标题,无暇细读文章内容,因此很容易受到“标题党”的误导。据《中国青年报》万人调查的数据显示:受访者中20.1%的人平时只看新闻标题不看正文;66.3%的人在看完标题后会快速浏览正文;只有11.2%的人会详细阅读正文。媒体专业人士认为,这也是“标题党”泛滥的重要原因。 对于日益泛滥的“标题党”,部分网友表示既讨厌又无奈。网友@懒懒小包包说,网络媒体在标题制作上吸引眼球本来无可厚非,但不应该为了吸引眼球而制作与内容不符、具有欺骗性的标题。网友@菜花说,如果网络媒体总是通过标题来哗众取宠,欺骗网友点击,浪费网友时间,久而久之必定会丧失网友的信任,从而遭到唾弃。 ◆观点 “标题党”危害网络传播秩序 韩山师范学院传播学专业老师蔡梦虹认为,网络“标题党”不以新闻事件的本来面目为依据,而以制造噱头、夺人眼球为目的,造成所作标题与事件原貌存在不同程度不相符。“标题党”的产生有几方面原因。首先,网媒竞争激烈、行业把关不严。可观的点击量能够为其带来运营效益,而要保证点击量不断上涨,标题就起着关键作用。其次,目前针对网络谣言及网络“标题党”等乱象的政策法规仍未完善,缺少健全规范化的管理平台,对网络“标题党”未能形成强有力的制度震慑。此外,自媒体时代的网络门槛极低,每个网民都能发布新闻而成为信息主体,部分网民缺乏必要的媒体素养及专业技能,使得信源的真实度难以保证,传播的科学性大大削弱。 蔡梦虹表示,如今,大量“标题党”新闻充斥着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对网络受众、网媒行业及新闻当事人带来种种危害。一个存在虚假信息的标题容易误导受众,影响读者对信息的正确认知及价值判断。另外,当公众惯见浮夸虚假的信息,形成慎信网媒的观念,网媒的活力将不复存在。 蔡梦虹建议,网络媒体行业应加强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强化责任意识、提升业务素质。网络媒体的受众应增强法律意识,提升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做到理性接受信息、自主作出评判,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标题党”坚决说“不”。相关监管部门应充分认识“标题党”新闻的发展现状,了解其创作方式及传播规律,从宏观角度完善政策法规的制定。另外,监管部门应健全监管体系,对各大新闻网站进行实时、有力的监管,并畅通举报渠道,及时受理有关“标题党”新闻的举报信息,调查核实,进行处理。应完善对相关责任人的追责和惩罚制度,加大执法力度,让相关政策法规真正落到实处,对网络“标题党”形成强有力的制度震慑。 ◆提醒 “标题党”造成严重影响将受处罚 市公安局网警支队长黄铿表示,网络上一些公众号、微博大V及个别网民为了吸引眼球,往往在标题制作上运用一些夸张手法,发布虚假消息或捏造事实,这容易引起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盲目跟风转发,扰乱社会秩序。去年6月份,潮州两名网友在QQ及微信朋友圈散播一则标题为“在糖厂挖掘出僵尸”的谣言,引起一些网友讨论转发,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经警方查处是谣言,对他们作出治安拘留3日处罚。 黄铿说,如果发布者制造的标题与内文不相符,有夸大其词、捏造事实的成分,引起群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将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此外,如果网络造谣信息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则要依法追究信息发布者的刑事责任。 我市警方提醒广大网民,在无法确保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应向权威部门进行求证,在不了解、不清楚的真相时,应做到不轻信、不转发、不传播。信息发布者切莫制造、发布不符合事实的标题及文章,利用网络散播谣言的行为,将会受到公安机关查处。 □ 文/本报记者 刘漫娜 李灿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