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影像:老师家长为考生“保驾” 本报记者 李灿霞 刘漫娜 实习生 郑新培 昨天,2015年高考拉开序幕。在市区各大考场门口,送考人群一拨接一拨。 其中,一大早护送的陪考家长,在校门口助阵的老师,无疑成为了考场外最动人的影像。 家长一大早护送孩子赴考 昨天上午7点40分左右,离语文课考试开考时间还有1个多钟头,在南春中学考场,已经有考生家长陆陆续续护送孩子到校门口。他们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孩子顺利上考场,一大早就从家里出发。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穿着朴素的父亲骑着摩托车载着女儿来到考场门口。下车后,只见这位父亲用力给孩子一个大拥抱,并动情地说:“女儿,你一定行的,爸爸相信你!”随后,女生面带笑容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目送女儿进入考场后,父亲依旧停留在考场外等待,目光一直注视着女儿的身影。 “路途比较遥远,早上7点左右,我们就从家里出发。”这位来自湘桥区铁铺镇的家长告诉记者,他平时工作非常繁忙,很少向单位请假。但高考是孩子人生的一件大事,亲自接送比较放心。因此,他特地请假护送孩子考试。 随后,记者走访了市高级中学、华侨中学,所到之处,只见许多家长护送考生前来参加考试,到了学校门口,目送孩子进入考场后,一些家长还迟迟不愿离开。 老师穿“圆梦”T恤打气 上午8点,在市高级中学门口,一群年轻老师身着红色T恤,背后印上“圆梦2015”,以此来祝福朝夕共对的学生。“这是学校多年的惯例了,每年高三级的班主任都会穿上红色T恤,预祝考生们高考胜利。”庄老师说,他们还随身携带一些防暑和应急药品,考生身体一旦出现不适,可以及时帮助治疗。 记者注意到,每一位考生迈入考场前,老师都微笑着与学生打招呼,登记班上学生的名字。碰上较为熟悉的学生,老师还会与考生击掌,为考生打打气。 8点半,看到考生一个个顺利走进考场,老师们总算松了一口气,露出轻松的表情,这时有的老师才从裤兜里拿出纸巾,擦去额头上的汗珠。 交通状况:通往考场路段一路畅通 本报记者 蔡妙芝 虽然昨天下了几场小阵雨,但考生奔赴考点、考完回家的时间段天气都晴好凉爽,再加上恰逢周末,记者驱车前往高级中学、金山中学、南春中学、华侨中学等多个考点周围发现,交警人员早早就来到各考点执勤,相关路段交通顺畅,并未出现交通拥堵。 上午7点多,记者从枫溪环岛往枫春路而去,由于周日一路上车流并不繁忙,直到进入枫春南路,车流量才相对多了一些。在南春中学的考点,记者看到,几位交警开着巡逻摩托在该处执勤,路段交通颇为顺畅。经过韩江大桥,一路上车流量也并不多,不过来到金山中学门口时,不少家长开着私家车送孩子赴考,该处的交通稍微有点拥挤,车行速度也较为缓慢,但并未出现堵车的现象。而本报另一组记者在高级中学蹲点发现,该处交通也同样较为顺畅。 下午4点多,临近第二科目考试结束。“大部分考生都是住宿生,或者住在附近酒店,很少是家长开车接送的,这里交通很顺畅。”在华侨中学执勤的一名交警和记者聊着。看到一名村民开着大板车载着一车木头打算进入侨中的村道,他忙上前制止,避免考生出场造成拥堵。 而记者来到金山中学考点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10分。等候接孩子的小轿车在东山路两侧排起了长龙,一直从高级技工学校门口经过金山中学,绵延到恒大城附近。几分钟后,交完卷子的考生们陆陆续续走出考场,不少家长忙迎上去接孩子。在该处执勤的一名交警告诉记者,该考点的确车流量繁忙了许多,但在交警指挥下,车辆通行还是颇为顺畅。 “一整天市区各考点的交通都比较顺畅。”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苏爱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昨天市区全部交警警力都出动上路保交通顺畅。当天,在南春中学考点,一考生临进考场时有些发烧,交警还载着家长去附近买了药送来给孩子,为考生顺利考试保驾护航。在采访中,他也提醒,8日是工作日,可能市区一些考点周边的车流量会有所增加,考生和家长最好预留足够的时间出门,不要耽误了考试。 考生感受:试题难度不高 本报记者 林雄锐 昨天下午5时20分左右,记者守候在市瓷都中学门口,这时,不少考生刚刚结束考试,从校内“涌”出,他们或脸带微笑与同学细声交谈,或脸色平静独自一人行走,迎接他们的是耐心等候在校门口的各位家长。 对于首日所考的语文、数学两科目,不少考生都认为试卷题型变化不大,难度并不是特别高。杨同学、丁同学两位考生告诉记者,今年语文考试题型变化不大,与平时练习的试卷题型基本相同,作文题目也是日常练习的类型,而数学题型也是如此,两科难度都不是非常高。女考生吴同学则说,数学最后的几道运算题她个人觉得比较难。她表示,无论两科考得如何,她都会收拾好心情,争取第二天考出好成绩。 老师点评:题型变化不大 本报记者 林雄锐 瓷都中学高三语文老师佘少青等老师告诉记者,今年是广东省高考最后一年自主命题,考试题型主要求稳,考纲与近几年基本相同,考试题型变化不大。其中,语文作文仍然是材料作文,考生根据提供材料,在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自拟题目,围绕立意作文。 佘少青认为,题目材料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及很强的信息时代特点,着眼于人们通过不同途径,或通过自身或通过信息工具去感知特有的自然现象的不同及利弊出发去确定立意,因此考生必须全面、深入地看待问题、剖析题目。他说,这种题型近几年都有考,所以高三同学在平常都曾练习,并不会感到陌生。考生们如果能够根据自己对自然的认识及感悟,理性地去展开对自然的审美及思辨,在立意和表达上有自己的见解就可以了;考生也可通过不同途径对自然或近、或远的感知和体验,来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思考背后的原因和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作文就能写得比较深刻。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陈宏文、庄园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