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蓝色河畔 首页 潮州新闻 潮州新闻 查看内容

冯铿:“左联五烈士”中的女英烈

2019-8-20 09:46| 发布者:admin| 查看:525| 评论:0|原作者:大华网|来自:潮州日报

摘要:   陈立佳  冯铿,原名冯岭梅,笔名有绿萼、占春、梅等,1907年10月10日生于广东省潮州枫溪云步村。是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文学家。她既是著名的上海龙华24烈士之一,也是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宋庆龄称冯铿是一位有才能的女

  陈立佳

  冯铿,原名冯岭梅,笔名有绿萼、占春、梅等,1907年10月10日生于广东省潮州枫溪云步村。是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文学家。她既是著名的上海龙华24烈士之一,也是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宋庆龄称冯铿是一位有才能的女小说家,其不论作品数量、还是作品的思想性、革命性、艺术性在国内、国际都具有影响力,有的被译为外文,被现代文学界誉为“中国新诞生的最出色和最有希望的女作家之一。”

  1925年春天是冯铿人生道路的一个新起点。这一年,广东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革命军进行了两次东征。上海“五卅”运动影响全国各地。当时潮汕地区是广东乃至全国国民革命的中心之一。第二次东征军进入汕头的第三天恰是十月革命纪念日,汕头召开了“庆祝十月革命节暨军民联欢大会”,冯铿参加了这次大会,见到了参加大会的周恩来和包括加仑将军在内的几名苏联顾问,兴奋得把一方手帕撕成了碎片。1926年,她先后与彭湃、李春涛、杜国庠等潮汕地区革命人物接触过,并受他们的影响。

  参加革命活动的锻炼使冯铿的反帝爱国主义思想逐步形成。那时,她在汕头友联中学高中部就读,被选为学生联合会的代表,积极参加一系列爱国活动。与此同时,她在学校的校刊上和汕头的《岭东民国日报》上,发表具有激进思想的论文、小说和诗歌等,在文学道路上迈出了最初的步伐。加上冯铿还带领学生演剧队,自己集编、导、演于一身,演出革命戏剧,所以当时冯铿有了“大作家、女演员、女革命者”的称号。

  1926年,冯铿19岁,母亲忙着张罗为她物色婆家。冯铿不愿接受,次年高中毕业后,到潮安县一所小学当教员,她一边教书,一边积极地学习与写作,立志要成为作家。1929年春到上海,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职业革命者的道路。

  1929年10月,党在上海筹备成立“左联”。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成立。冯铿是出席成立大会的40余人和首批50多名盟员之一。“左联”一成立,就以战斗的姿态出现,它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武器,不仅对各种错误文艺思潮包括新月派、民族主义文艺运动、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观点进行批评和论战,而且对国民党当局的反动文艺政策和迫害压制进步作家的活动进行顽强的抗争。

  冯铿以一个青年共产党员的战斗热情,勇敢地投入这场斗争。她不仅参加“左联”联络工会、张贴标语、印发传单、宣传群众的工作,还先后发表了诗集《春宵》,随笔《一团肉》等多篇,短篇小说《遇合》《小阿强》《红的日记》等10几篇,中篇小说《重新起来》和《最后的出路》。这些力作和“左联”其他青年革命作家的作品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鲁迅称之为:“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步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憎的丰碑”。

  同年5月,冯铿与柔石等代表“左联”参加中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1931年1月17日下午,柔石和冯铿到东方旅社,参加一个党内的秘密会议,反对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教条主义。1点40分,国民党突然展开大搜捕,逮捕了林育南、柔石、冯铿、殷夫、胡也频、彭砚耕、苏铁、李云卿等八位同志,押到龙华警备司令部。

  冯铿在敌人的刑讯中表现得非常坚定,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2月7日,冯铿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枪杀。冯铿遇害后,鲁迅发表了两篇文章悼念冯铿和她的战友。国民党当局杀害冯铿等人的罪恶行径,遭到美、苏、英、日等国际文学团体的谴责和抗议。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称冯铿等人是“党的重要干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郑重记载了冯铿的英名及其被捕并英勇牺牲事件。

  冯铿在24岁的华年就惨遭杀害,她的文学才能尚未来得及尽情释放,实在令人痛惜。然而,正如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所说:“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在漫漫革命征程,正是有千千万万与冯铿一样流尽鲜血的烈士,用其血肉为新中国奠基,最终迎来革命的胜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