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妙蓉 枫宣 到农家书屋借书、在文化广场看电影、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近日,枫溪区亮出公共文化建设“成绩单”:建成区综合文化站1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2个。目前,该区的公共文化建设已实现区域全覆盖,初步形成“15分钟文化服务圈”,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福利”。 公共文化设施日益完善 “我们最近采购了一批地理漫画图册,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枫溪区枫溪二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自从有了农家书屋,村里的孩子经常来看书借书,他们购置图书时也侧重考虑青少年的阅读喜好。枫溪二村除了配备农家书屋,综合文化活动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广场、简易戏台等满足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场所也一应俱全。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设施是基础。目前,枫溪区已建成区综合文化站1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2个。此外,还有陈列馆1个,区综合图书室1个,学校少年宫3个,5家单位被授予“博物馆之城”系列馆。这些公共文化设施均免费开放。近年来,该区注重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以区文化办(综合文化站)为中心,加强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 用好管好公共文化设施 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后,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活动空间,还为居民群众带来丰富的文化活动。数据显示,去年,枫溪区下基层放映电影300多场次,举办书画摄影作品展、灯谜专题竞猜、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10多场次,活跃城乡基层文化生活。枫溪区还组织英塘、池湖、枫二村锣鼓队到市区参加文化巡游活动,多次举办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调动和提升基层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公共文化设施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而管理的关键在于落实到人。为此,枫溪区每个村(社区)至少聘用1名农村文体协管员,负责管理和维护公共文化设施及设备,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用好管好公共文化设施。 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 在枫溪二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附近,有一幅特别的嵌瓷墙画,墙上的手拉壶、通花瓶、瓷碗等陶瓷元素,彰显着枫溪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长美二村依托祠堂文化,重建成满公祠,使其成为民俗文化中心和弘扬孝道美德场所,在打造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时,融入独特的祠堂文化……每个村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枫溪区注重将本地的特色文化跟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进行文化资源整合,也与本地居民长期的精神文化追求相契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