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委编办体改科了解到,阶段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管住管好用活编制资源,汕头市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的原则,加大编制统筹调配和内部挖潜力度,打破编制分配之后地区所有、部门所有的藩篱,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着力破解地区间、层级间、部门间编制配备不平衡和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中心城区编制资源配备不平衡 市委编办有效缓解编制紧缺问题 随着近年来城市发展重心东移和南区发展步伐加快,汕头市中心城区编制资源配备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老城区金平区街道个数多、规模小、难以发挥编制应有效益,龙湖区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与金平区相当,行政编制总数却只有金平区六成,濠江区辖区发展潜力大,行政编制总数只有金平区一半。针对这种现状,市委编办在深入调研和充分测算的基础上,争取相关区(县)支持,着力打破编制分配后地区所有的藩篱。 去年以来,市委编办结合金平区整合撤并掉5个街道的契机,从金平区成建制划转两个街道共90名行政编制至龙湖区,划转1个街道共45名行政编制至濠江区,相关街道在编在职人员一并划转、妥善安排,在有效缓解两区编制紧缺问题的同时,较好解决了金平区街道撤并后人员分流问题。针对南澳县学生生源减少、事业编制空编较多的实际,我市调剂了400名事业编制控制基数到龙湖区,切实满足龙湖区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用编需求。此外,结合金平区、龙湖区公安派出所整合优化改革,从优化警力配比出发,调剂金平公安分局90名政法专项编制至龙湖分局,向基层派出所下沉警力,有力支持龙湖区基层治安管理工作。 全市编制“一盘棋” 切实保障教育事业用编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市委编办牢固树立全市编制“一盘棋”意识,通过动态调整事业编制控制基数、建立编制池等方式加强中小学编制资源统筹,切实保障教育事业用编需求。 针对龙湖区、濠江区新建多所公办小学、编制缺口较大的实际,从市级事业编制总量中下划225名编制给两个区。为落实学前教育管理以县为主的工作要求,在将原由市教育、国资、妇联等部门举办管理的11所公办幼儿园按属地分别下放金平区、龙湖区教育局管理的过程中,同步下划两区事业编制528名。 此外,我市还建立专项编制池,实现市、区(县)中小学编制共用共享。从事业编制基数较大、富余编制较多的潮阳区调剂2000名事业编制建立“汕头市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池”,市和区(县)中小学教职员编制出现缺口又无法自行调剂解决的,可申请在编制池中调剂使用,全力保障教育事业用编需求,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结合本轮机构改革党政部门整合重组 重新调整市直部门编制布局 结合本轮机构改革党政部门整合重组,市委编办坚持科学增减,从严控制,内部挖潜,重新调整市直部门编制布局。对涉及跨部门职能划转的,根据该职能占比相应划转编制数,对涉及部门合并的,只保留一套综合性科室,收回公共科室编制和部分领导职数所占编制,收回的编制尽数用于加强基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自然资源管理、医疗保障等重点领域工作力量。 同时,围绕“瘦身”和“提质”的要求,对市属公益类事业单位全面实行资源整合、布局再造、结构重组,对系统内职能相近、流程相关的事业单位进行整合,撤并规模小、任务不饱满、不符合发展需求、社会效益弱的事业单位,市属事业单位由2018年底的389个大幅精简至目前的226个,共收回事业编制4690名。对收回的事业编制资源坚持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全力支持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公共卫生、退役军人服务、人才引进、文化发展等事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