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蓝色河畔 首页 汕头新闻 汕头新闻 查看内容

樟林古港保育活化再提升

2020-10-29 00:00| 发布者:admin| 查看:1533| 评论:0|原作者:大华网|来自:大华网

摘要:樟林古港保育活化再提升 多个项目建设全面铺开,预计明年初交付使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考察时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事业同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而说到华侨,很多人会想到“过番”,想到潮汕人最早漂洋过海的启航地樟林古港。

  悠久的历史,为樟林古港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如今,借助南粤古驿道巩固提升示范建设的重要契机,樟林古港的多个项目建设正全面铺开。项目预计明年初交付使用,到时,市民朋友又将多一个好去处。

  樟林古港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三个重要起源地之一,是明末清初粤东第一大港,鼎盛于清乾隆与嘉庆年间,税收一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以上。那时,樟林埠樯橹如林,商贾似云,“红头船”贸易非常繁荣,被称为“通洋总汇之地”。所以,樟林古港的保育活化,一直备受关注。

  文化长廊:凸显“海丝”“潮侨”文化底蕴  

  近日,记者来到樟林古港文化长廊的施工现场,十几名工人正在铺设地砖。据了解,文化长廊建设项目长约100米,将凸显“海丝”“潮侨”文化底蕴,在空间上突出场所的生活感,并利用通透的廊道空间体现岭南特色。同时,汲取应用潮汕嵌瓷工艺与五行山墙元素,形成潮味浓厚、富有樟林记忆的独特艺术展廊,更好展示樟林当地的非遗文化与民俗风貌。

  东里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吴庆连说:“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将长廊的路面,把‘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规划建造出来,让人们来到樟林古港游玩的时候,当走在文化长廊的时候,就能够真实地了解樟林古港的历史文化、潮侨文化和海丝文化。晚上灯光亮起来后就会更漂亮,加上结合潮汕的建筑风貌,屋檐是‘金木水火土’,在这里游玩真的就能够了解潮汕的建筑风貌以及樟林古港的历史、文化等,非常方便。”

  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陈跃斌说:“现在主体结构基本完工,现在工人正在加紧施工,后续还会安装文化展示牌,如果进度顺利的话,我们希望在明年元旦前将这部分内容展现给广大群众。”

 永定楼:做“活”侨批文化   

  此外,樟林古港新兴街东门外的永定楼,始建于清嘉庆七年,占地面积约321平方米,过去用于船员接待、航标指引和货物存放,2000年连同新兴街被澄海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此次提升改造,计划整体原样修缮永定楼,进一步活化利用其历史文化价值。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陈跃斌说:“永定楼历经多年风雨,比较残破,加上后期外加的建筑物,现在我们对这些损坏、蛀虫的物件进行清拆了,按照古方古法,包括屋顶和楼板都进行更替,目前正在加紧施工中,如果工程顺利的话,这个前期修缮工作应该可以在明年春节前完成。”

  东里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吴庆连说:“2019年巩固提升项目,就将永定楼通过‘修新如旧、修旧如旧’的形式来进行修缮,然后建造成侨批纪念馆,通过侨批纪念馆,再现樟林古港的历史文化,让人们在这里游玩,能够记住樟林古港那段历史记忆,记住这段乡愁。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来到汕头,参观侨批文物馆。作为东里镇,我们也会重点地将侨批做‘活’起来。”

  连理树文化广场:展现繁荣历史景象   

  而位于新兴街西门外的连理树文化广场,是樟林古港、新兴街与原樟林“八街六社”片区连接的中枢节点,旧时曾是樟林古港的货物转运码头,随着古港交通地位的变迁,逐步形成烧制贝灰的窑场与堆放蚝壳等材料的堆场,见证并衔接樟林古港兴盛没落的历史演化。记者了解到,连理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占地面积约565平方米,计划在连理树下打造群众休闲小广场,建设中枢连接景观节点,展现樟林古港旧时兴盛繁荣的历史景象。

  东里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吴庆连说:“这棵‘连理树’是樟林一景,有它的历史根源。由于这两棵树的树根连在一起,形成一个‘门’,使得它们‘喜结连理’,人们就叫它们为‘连理树’。我们就打造成文化广场,建造文化墙,将樟林古港的历史文化再现出来,同时也串联起‘八街六社’,串联起西塘、风伯庙、起凤陈公祠,逐步扩大樟林古港的文旅衔接的旅游圈。”

  当地居民江女士说:“政府对樟林古港的项目和文化很重视,我们很开心,以前回来总觉得没什么地方可以去,自从樟林古港修建好,尤其是这条港河整治好后,带孩子出来游玩还是很好的。”

  本报记者 陈俊雁 摄影报道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