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多地出现较长时间强降水,预计本轮降雨将于21日后逐渐减弱,但在这之前,广东中北部仍有强降水。 记者从我市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5月21日至6月18日,我市平均累积雨量达339.2毫米,相比常年“龙舟水”同期统计时段的雨量偏多近40%,我市韩江流域也迎来15年来最大洪水。 今年“龙舟水”为何来势迅猛? 我市防汛工作做得如何? 接下来天气又有什么变化? 跟着小编去了解一下 “龙舟水”受多重因素影响 民间常把端午节前后的降水,称为“龙舟水”。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梁宏升介绍说,相比往年,今年我市的龙舟水呈现降水日数多、强降水持续时间较长、局地雨量大、短时雨势强的特点。其中,6月6日至11日、14日至16日出现了连续多日的强降水过程,最大日雨量是在潮南区两英镇录得105.2毫米,5月28日潮阳出现1小时59毫米的短时强降水。 之所以今年“龙舟水”强于往年,有着多重因素影响。梁宏升介绍称,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是我国大气环流从冬季向夏季转变、降雨开始增多加强的标志,相比往年,2022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偏早,预示强降雨早出现的可能性增大;夏季风的爆发会为广东制造有利于降水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而今年“龙舟水”的水汽来源分别是孟加拉湾、南海、南半球的越赤道气流,三大水汽来源在华南地区汇聚,为强降雨提供充足的水汽。 在今年“龙舟水”时节,我国华南上空受到异常气旋性环流控制,该环流有利于来自西太平洋副高西北侧的海洋暖湿气流带到广东,与此同时,西南季风的强盛,将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到广东,为“龙舟水”的强盛带来丰沛水汽。梁宏升告诉记者,“龙舟水”期间,有一道切变线系统持续影响广东北部;切变线系统的维持,也有利于水汽在广东汇合,结合其他有利于降水的因素,汕头今年的“龙舟水”相比往年更强盛。 沿岸水利设施安全度汛 来势汹汹的“龙舟水”对我市山塘、水库、江河等水体造成明显影响。其中,韩江流域迎来了今年第一号洪水。6月16日23时,汕头水文分局发布洪水黄色预警。17日12时,韩江潮安水文站出现15年来韩江最大洪峰。为此,市水务部门对27座拦河闸坝、5座中型水库开展防洪调度,预泄水库库容260万立方米,拦蓄洪水1700多万立方米,顺利通过15年来最大洪水的考验。 阶段来,市水务局密切关注全市各地水雨情动态信息,特别是韩江流域上游来水水位、流量及流速情况,持续加强与市气象、水文部门的会商研判,为科学做好防洪防汛工作提供决策依据。“龙舟水”前期,市水务局结合境内降雨和上游来水情况,积极统筹好城市防洪和农村积涝处置工作,科学做好水库、水闸、强排站联动调度,适时进行预泄调控。 6月16日傍晚,收到潮州供水枢纽拦河闸已全部敞开泄洪的预警信息后,市水务局根据上游来水的实时情况,及时发出调度指令。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科负责人林耿告诉记者,科学调度下游出海五闸,增大下泄水量,降低河道水位,腾空河道槽蓄库容,在洪峰到达我市境内时,全面加大闸门开度,按照“来多少水排多少水”的调度原则开展防洪调度,确保洪峰流量安全过境,同时加密开展堤围涵闸巡查频次,确保沿岸水利设施安全度汛。 尚未收到农业受灾损失情况报告 连日来,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按照省、市有关农业生产防汛工作的部署要求,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密切关注强降雨对农业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的成灾风险,加强防汛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隐患排查和值班值守,提前做好各项防范应对措施,努力减轻降雨、内涝对农业生产的损害。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各区县农业受灾损失情况报告。 我市早稻长势喜人 为防御强降雨,市农业农村局落实各区县农业农村部门加强防汛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隐患排查,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好各项防御措施,同时督促农业生产主体加强巡查,做好安全隐患排查。 各地农户也积极行动起来,采取疏通沟渠、投入抽水设备排水等防汛防涝措施,积极应对强降雨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市气象台预计 汕头未来两天仍有中雨局部大雨,22日起降水明显减弱,今年“龙舟水”的强降雨过程将基本结束。此后我市将逐渐转为晴热天气,最高温度将达到33至34℃。但“龙舟水”减弱后的晴热天气并不稳定,“午后雨”仍时常发生,局部雨势仍会较大。广大市民届时仍需及时留意天气预报,外出活动和晾晒衣被时注意防范“短时雷雨”。 7天天气预报如下: 市气象台提醒 “龙舟水”已经基本结束,我市将进入台风季节。针对台风和可能带来的强降雨,市水务局也将在前期全面排查整治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对堤防、水库、山塘、水闸等水利工程再检查再排查,及时整治隐患,确保水闸、电排等水利工程运行顺畅。 编辑:林俊龙 校对:翁夏 审核:陈群 来源:汕头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