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蓝色河畔 首页 汕头新闻 汕头政务发布 查看内容

人民日报|汕头:以“侨”为桥再出发

2022-6-28 22:04| 发布者:汕头信息| 查看:16652| 评论:0

摘要:汕头欲与全球潮商相约“2024”海风吹拂、海潮簇拥、海浪翻腾!汕头,是一片融入大海的热土。“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中国的改革开放, ...


汕头欲与全球潮商相约“2024”


海风吹拂、海潮簇拥、海浪翻腾!汕头,是一片融入大海的热土。
“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建设跟我们有这么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殷殷嘱托振聋发聩。
百年商埠汕头因侨而立、因侨而兴。从远赴重洋、艰苦创业到回报乡梓、投资兴业,潮汕华侨华人在汕头经济特区发展中功不可没。迈入新时代,汕头扛起改革开放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实干家的职责使命,以开展“引侨、联侨、惠侨、聚侨”行动,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将交流的大门越开越大,携手侨胞再出发。
守候几代人的“乡愁”
正值中午,送走一批游客,陈涵鸿回到小公园开埠区文明驿站歇息。
“小时候的百货大楼在哪里,飘香小吃店在哪里?有些过来的华侨年纪比较大,腿脚不便,我们就帮助他们一一去看这些地方。”陈涵鸿和爱人黄惠华都是小公园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如今小公园片区的配套设施更完善了,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们还专门制作了华侨接待表和提供电动车,更好地服务华侨。



“出了这里就是海,小公园对于潮汕籍华侨来说意味着精神家园。”陈涵鸿是金平区人,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他说道,“留住乡愁、留住记忆,我认为小公园就是一个支点。我们在这里提供接待、讲解,通过志愿服务工作,帮助华人华侨寻找记忆,留住乡愁。”
一百多年前,樟林古港的红头船上满载货物和千万潮汕籍“下南洋”的华侨,解缆启航,扬帆出海。从艰苦创业到回乡投资兴业,潮汕籍华侨在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纸侨批更是承载先侨知恩图报,心系家国的高尚秉性。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的樟林古港旧址,停泊着供游客参观的一艘仿古红头船。它船头漆成朱红,船侧画以大眼。一百多年前,类似这样的红头船曾无数次扬帆远航,运载往来货物,搭乘成千上万的潮汕华侨出海谋生。
彼时的樟林古港商贾云集、货栈成行。红头船和侨批都是汕头因侨而立、因侨而兴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约1500万潮汕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分布在海外。从远赴重洋、艰苦创业到回报乡梓、投资兴业,他们及先辈在汕头经济特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侨批文物馆参观的人数明显增多,其中不乏‘侨二代’‘侨三代’来寻根。”在小公园开埠区侨批文物馆,满头白发的老馆长林庆熙说,目前汕头馆藏侨批实物原件已达7.8万封,相较于2020年的3万多封,实体数量翻了一番,为全国规模最大。
“在潮汕方言中,‘信’为‘批’,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汇到家乡的银信合一的家书便是‘侨批’。”老馆长林庆熙说,“侨批”是华侨华人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独特文化,信用是“侨批”的灵魂,也是对外的灵魂和基石。“我以侨批的历史一直给大家讲述,在现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我们更应该以诚信为本,完善我们的信用体系,让信用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推动改革开放的动力。”林庆熙说。



构建新时代特色“侨”路

海滨观光大道向大海延伸,总规划面积480平方公里的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蔚为壮观。
“奋力闯出一条有新时代‘侨’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汕头华侨试验区的使命和担当。”汕头华侨试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俊毅介绍说。
汕头华侨试验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华侨”和“文化”命名的国家级发展平台,产业发展空间优势巨大,是推动汕头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建设现代化活力特区的重要力量。自成立以来,华侨试验区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做好新时代“侨”文章为着力点,在经济和文化上双向发力,奋力闯出一条新时代“侨”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据统计,2021年华侨试验区直接管理的区域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77亿元,连续两年GDP增长超过20%,在粤东西北地区排在前列。截至2022年4月底,直管区存量登记注册企业1243家,总注册资本447.94亿元;限上批零行业销售额增长显著,创造单栋楼所有的企业销售收入超200亿的规模。
20世纪初,侨胞曾帮助汕头建立了第一条铁路、第一个自来水厂和第一座电厂。在20世纪30年代,潮汕地区民族工业有八成有侨胞参与。自汕头经济特区建立以来,从工业、服务业到金融、商贸等产业,来自华侨华人的投资项目近6000个,合同侨资金额约150亿美元,华侨华人累计捐赠款物总值超百亿元人民币。
201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这是全国唯一兼具“侨”和“文化”内涵的国家级平台。经过七年发展,华侨试验区已成为汕头经济特区“重新出发”“迎头赶上”的新动能。
从汕头到加拿大,再走向世界,加拿大籍华人郑志光投资建设汕头市奥斯博环保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反渗透膜及纳滤膜系列产品和膜元件等产品远销海内外,广泛运用于工业料液分离、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领域。郑志光介绍,目前正在筹备扩建厂房扩大产能。



在汕头突入海洋深处的濠江区,一台台海上风力发电机成行、成列、成片、成林!向大海要清洁能源,这里成为广东新能源开发重要基地。
“汕头因侨而立,因侨而兴,汕头开埠的历史与潮汕籍华侨的历史紧密相连。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也是在华侨华人的支持下走出了第一步。”汕头市濠江区委书记李飞介绍说,现在濠江正全力推动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打造完备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为依托,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扛起改革开放重要窗口、试验平台。
汕头提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目标,并明确将“三新两特一大”,即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玩具创意、大健康六大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汕头将交流的大门越开越大,在更广阔的领域携手侨胞再出发。

与全球潮商相约“2024”

汕头正全力申办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暨第十届潮商大会正如火如荼,汕头向全球潮人发出“2024之约”,热切邀请海内外潮汕乡亲回到祖辈出发的原点,感受汕头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新气象,共商新时代潮团、潮商事业新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汕头将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明确方位、找准定位,充分发挥特区、侨乡优势,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做出积极贡献。”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说。
今年以来,汕头市委、市政府连续召开数场“情系桑梓 共话未来”海外乡亲视频交流会,主要领导现场分享汕头近期在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成绩、新亮点。潮籍乡亲从云端真切感受到家乡新的发展机遇,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海外潮团优势,把海外侨胞在资金、技术、人脉等方面的丰富资源调动起来,大力支持家乡建设、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产业融合和信息共享,为汕头乃至粤东片区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是海内外潮人的大事盛事,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侨”字国际盛会,为世界各地潮籍人士敦睦乡谊、交流信息、发展经贸事业架起桥梁。
汕头表示将持续高规格、大力度推进后续申办工作,多线路前往各地实地拜访潮团侨团会长,多形式召开恳亲推介会,抓实抓细年会申办现场竞演准备和宣传造势等工作;坚持向深挖潜,寻求更多支持和助力,全力争取并举办一场回馈感恩、共享共赢的潮人盛会,把全球潮汕人的大团结、大联合、大共赢推向新高度,总结出更多“汕头经验”,坚持深入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更好凝聚广大海内外乡亲报效家乡、建设祖(籍)国的强大合力,奋力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来源:人民日报

往期推荐

更多精彩 欢迎关注

重磅发布!海内外百人潮乐大合奏《千家灯火万年欢》

汕头不仅宜居宜游,更适合来这里干事创业!




汕小布:请帮小布转发这篇文章吧!

公众号/新浪微博/南方+/今日头条

@汕头政务发布


路过

雷人
1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