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25日,广东新闻联播以《汕头:从特区创业奋斗史中汲取前行力量》为题,报道了连日来一批又一批的党员群众前往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和侨批文物馆学习参观的情况,指出人们从一段段史料和一封封侨批文物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报道说,日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汕头小公园开埠区,走进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文物馆,了解汕头开埠历史、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的建设发展情况和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连日来,前来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和侨批文物馆学习参观的党员群众热情空前,人们从一段段史料和一封封侨批文物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报道提到,汕头市开埠文化陈列馆,正在展出“汕头城市开放史展览”,展现汕头从被动开埠、主动开放到全面开放历程。汕头虽然是被动开埠,但是经济特区建立后,汕头主动开放,1980年,汕头经济特区因侨而立,时至今日,华侨依然是汕头经济特区最为显著的优势之一。数据显示,40年来,汕头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50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93.8亿美元,其中近九成为侨资。2014年,全国唯一一个以“华侨”为主题的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落户,更成为了汕头经济特区再出发的新里程碑。与开埠文化陈列馆隔街相望的汕头市侨批文物馆,是全国首家以侨批为主题的文物馆,这里馆藏了约12万封侨批。侨批见证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和华侨创业史。在当年,侨批不仅是家乡侨眷和海外侨胞感情维系的纽带,还在潮汕的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侨批馆内除了展出一封封情深意切的侨批原件、复印件外,还复原了当时“写批”“送批”等情景。每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千千万万封侨批汇聚起来,就是一部厚重的华侨史。 连日来,《南方日报》、《新快报》等省级媒体记者也纷纷走进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文物馆,通过采访展馆工作人员,仔细观看展出的珍贵文史资料,了解汕头开埠历史、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的建设发展情况并分别予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