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郭丹摄影报道)10月30日,市市场监管局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闻发布会,通报2018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工作成果。据通报,2018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95个,查办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2655宗;同时协助公安机关核查90名涉黑人员所开办企业情况,及时提供基础数据,对涉黑人员参股的15户企业实施股权冻结。行业治乱力度持续加大,进一步挤压了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和空间,规范行业经营秩序,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据了解, 2018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按照“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的工作要求,一方面牵头负责商贸集市、批发市场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收保护费等行霸、市霸等黑恶势力线索摸排工作;另一方面依法履行职能,整治行业乱象,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扫黑除恶“行业清源”向纵深发展。 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以疫情防控为第一要务,围绕农贸市场及重点场所的“人员、环境、产品”三大重点,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面开展重点场所从业人员“粤康码”扫码和查验登记工作。同时,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办经营野生动物、非法制售疫情防护用品及价格违法案件56宗,移送公安机关案件2宗。其中,查处某医疗器械用品店销售“三无”医用口罩案件及某火锅店违法经营野生动物案件被国家总局列为典型案例。 民以食为天,市市场监管局围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四个最严”要求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在食品安全方面,开展了水产品、冻品、生猪产品、吸食(固体)类食品、保健食品等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建设餐饮业“互联网+明厨亮灶”的“智慧餐饮”工程,全市已有229所学校食堂完成“智慧餐饮”工程建设。加大食品抽检力度,已抽检15616批次,合格率98.1%。查办食品案件794宗,移送公安机关4宗。在药品安全方面,开展了中药饮片、医疗器械“清网”、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等专项整治。完成药品抽检424批次,合格率99.4%;查办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案件214宗。 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安全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市市场监管局积极采取措施治理行业乱象。在产品质量方面,制定全市年度重点监管产品目录及监督抽查计划,共组织抽检387批次,合格率95%;查处质量违法案件93宗,推进问题产品“清零”行动。在特种设备安全方面,推动液化石油气瓶信息化建设,现有153万只气瓶设置二维码标签。重点做好游乐设施、电梯、厂内机动车辆、锅炉压力容器以及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和安全指导,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复工复产各项安全措施。近期,市市场监管局还重点开展厂内机动车辆(叉车)专项整治工作,出动检查人员700多人次,检查使用单位275家,立案2宗,罚没8.5万元。目前新增叉车首检209台,新注册98台。 今年既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收官之年,也是“长效常治”开局起步之年。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来该局一方面将继续把群众的堵点和难点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工作的重点和关键,以解民困、分民忧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持高压严打态势,重拳治理行业乱象。另一方面将认真梳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重点行业领域暴露出来的普遍性、深层次问题,分析原因,找准症结,从制度机制层面研究解决的办法,形成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的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