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4 - 88943210
  • 0
首页 潮南新闻 潮南侨联 查看内容
【侨界风采】追忆爱国侨领陈有庆先生
蓝色河畔 2022-12-26 15:50
2160 0
摘要: 陈有庆先生,潮南峡山人,1932年11月出生,2022年4月逝世。他是泰国巨富陈弼臣长子,也是一名爱国侨领,一生热忱为国服务、为侨服务。热心参与慈善事业陈有庆在香港开展事业之后,也渐渐扩大自己的网络,他是本地的 ...



陈有庆先生,潮南峡山人,1932年11月出生,2022年4月逝世。他是泰国巨富陈弼臣长子,也是一名爱国侨领,一生热忱为国服务、为侨服务。

热心参与慈善事业陈有庆在香港开展事业之后,也渐渐扩大自己的网络,他是本地的商会和行业组织的成员,也是潮籍商会和社团的活跃份子。一九六〇年代,陈有庆事业渐上轨道,于是他开始参与社会事务,当时香港的老牌慈善机构东华三院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传统上,香港的华商都乐于加入东华成为主席或总理,借此慈善网络反馈社会。一九六五年,陈有庆加入东华三院乙巳年总理之列。巧合的是,同年出生的幼子陈智思也在一九九六年成为东华总理,父子两代薪火相传。除此之外,他的大儿子陈智文和大孙女陈晓铃亦分别于二〇〇四年和二〇一二年成为东华总理,一家三代在半个世纪内先后参与东华的慈善工作,为香港市民服务。


担任四届人大代表
陈有庆对香港社会事务的参与和付出固然有目共睹,不过他更重要的贡献是为国家服务。一九七五年,陈有庆带着志同会的香港金融界考察团到内地访问,自此与国家展开一段悠长的爱国情缘。十多年后,陈有庆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直接参与国家的政事,更进一步为国家服务。



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的国家权力机关,这机关的最高层架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的代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人民解放军选出的代表组成。一九五四年九月,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自此之后。全国人大每年开会一次,每五年换届。文化大革命前后,全国人大代表的任期有所调整,到了改革开放后回复五年一届任期。一九八八年,全国人大进入第七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的时候,香港仍未回归,故此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隶属广东省,选举也在广东进行,陈有庆就在这一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香港的全国人大代表最初每座只有两个名额,由庄世平、徐四民、郑铁如等几人轮任,直到一九七五年第四届才增加代表的人数。当年中港两地政情有别,第七届以前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一般由中资机构的人员及在内地从事银行业的代表担任。第七届开始,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的产生出现了变化,当中开始吸纳和推举一些香港社会人士和商界代表等担任代表。除了陈有庆之外,同一届新任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还有方善桂、汪明荃、李连生、吴康民、陈纺、许家屯(后由周南接替)、汤秉达、霍英东、徐是雄、唐治安、陆达兼、黄光汉、廖瑶珠、张建华、曹彝民、郑耀棠、曾德成和曾宪梓。现时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的发展,可谓源于他们这一届。



陈有庆当上全国人大代表,并非早有计划的,当时中国侨联副主席庄世平推荐他参选全国人大代表。那时候香港正在迈向回归,陈有庆想到自己虽然在香港生活了一段颇长时间,不过经常在外,对国家并不完全了解,他认为参选人大可以多了解香港和内地,对将来面对两地的沟通和接轨会有帮助。陈有庆对香港的远景有一种看法,他认为香港回归后必会与中国紧密联系,像他这样从事银行保险业的人,就一定要和国内的财经界及政界沟通。想到这里,陈有庆决定一试,参加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结果他成功当选。回想起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感受,陈有庆谦称:

我于一九八八年第一次担任人大代表,那时候我根本什么都不懂。相比起同届的人大代表吴康民,他就是老资格的人,而我当时只是刚刚上任,惟有逐步尝试,慢慢学习。

事实上,全国人大代表的工作的确需要慢慢适应的。陈有庆第一次参加全国人大的活动,是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时粤港澳的人大代表组成了一个代表团赴京参加。陈有庆在代表团里结识了很多来自这三个地区的政商界人士,包括广东省省长叶选平、澳门的何厚铧、香港的吴康民和曾德成等。在北京,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入住供退休人士居住的普通宾馆,环境和条件都比酒店差,而且不对外开放。这次会议一共开了三个星期,陈有庆形容会议期间的生活就好像行军一样,十分不习惯。

除了住宿问题外,陈有庆初为人大代表,对人大会议的程序、进展等都不很适应。开会的时候,各地的代表都可以自由发言,结果席上很多代表都想发言,给大会组织带来不少困难。经过提议,大会改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开会,代表可以在自己的组别中表达意见,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最后综合为小组的意见。分组讨论的形式使会议有分有合,不仅有充分机会给代表表述,还大大提高了人大会议的效率。现在的人大会议最多十天就完结了,不必再持续三至四个星期。



每次召开人大会议,国家领导都会特别关注港澳代表的意见,有时更会亲身来到陈有庆所属的组别聆听小组的意见,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曾经和小组一起座谈。一般而言,有国家领导参加的会议,小组都会推选三至四人为代表发言,港澳组也不例外。陈有庆于一九九八年担任了中华总商会会长后,港澳组的组员一致认为他地位崇高,于是推举他为发言代表。有时候国家领导为了更深入了解香港的经济发展情况,会特别邀请陈有庆列席人大常委的听证会,让他解说香港金融业的情况,听取他的专业意见。

回归前后,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的产生办法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回归前第七届和第八届人大代表隶属广东的做法不再适用于回归之后。从一九九八年第九届人大选举开始,香港独立成为一个行政区单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直接在香港选举产生,人数亦由第七届的十八人增加至第九届的三十六人。陈有庆在第九、十届的选举工程中非常努力,他除安排茶聚外,更四处走访选举委员会成员,听取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结果,陈有庆在两次的选举中均以高票当选。

随着国家在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发展,人大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的革新和转变。见证着人大不断进步,逐渐迈向现代化,是陈有庆在人大生涯中最难忘和感动的事情。从一九八八年当选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到二〇〇八年退任,陈有庆一共担任了二十年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有庆二十年的人大代表经验使他有机会多了解国内的情况,以及多认识由中央到地方的领导人。除此之外,人大代表每年都要到内地不同地方考察,陈有庆借此认识了不少内地银行业和保险业的朋友。陈有庆与他们不时会互相咨询和交换意见,促进了香港与内地财经界的沟通交流。二〇〇八年,他决定退下来,并且鼓励幼子陈智思参选第十一届人大代表选举。陈智思在外国读书多年,对内地事务了解不多,陈有庆鼓励儿子参选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是希望让儿子通过人大这平台多了解香港和国家,为未来两地经济的相互发展作好准备。二〇〇七年,陈智思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参加人大选举,并成功当选。自此,他也像父亲一样热情投入,每年出席人大会议时,都会分别就国内经济、教育、环保、社会保障等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为国家建设、改革与繁荣积极进言。


促进中港两地发展
从一九八八年起,陈有庆连续四届担任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他是港区人大代表中少数的金融家,他在二十年的任期内积极参政议政,先后以个人或商会等名义,在降低香港中小型企业的内地注册资金、批准香港华资银行到内地开设分行拓展业务、扩大香港银行办理人民币业务范园、准许香港旅行社办理内地境外行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建议。

陈有庆不仅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就金融服务业等提出自己的见解,由于他较为了解中港两地的经济状况,对于如何促进两地持续发展的问题甚有研究,先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如何利用香港为内地吸引海外投资、如何争取中央政府支持香港企业拓展内地市场等表达自己的意见,在祖国的发展、中港两地的合作与交流方面担当重要的桥梁角色。


见证国家飞跃发展
陈有庆在出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有机会到内地多个省市考察,见证了国家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不过六十多年,但其变化可用天翻地覆来形容。在人类发展史上,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国家仅用了六十多年的时间,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绝对是奇迹。这不仅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显著表现,也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陈有庆有感而发地说:

世界经济增长趋势正向东方转移,特别是中国,它正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自二〇〇六年起,中国的外汇储蓄超越日本,位列世界第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上也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近期有关抵御国际金融危机、重整世界经济格局等相关议题上,中国增加了难得的话语权,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啊!

几十年来,陈有庆一直与香港和国家风雨同步,亲身体验历史的变迁与进步,他最难忘的日子是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那天他作为观礼团成员,出席了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仪式,见证了中华民族一个非常的时刻。另一个令他难忘的日子是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那天他亲身见证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幕又一幕的经历,今天讲起来既像故事又像电影。对于陈有庆那些年代的华侨来说,香港回归那一刻令他有一种实实在在回家的感觉,很兴奋很温馨,亦有一种浓浓的自豪感。

看准机遇投资内地
国家的经济发展对陈有庆的家族事业有深刻的影响。陈有庆看到这些年来国家发展一日千里,香港的各行各业都难以离开中国内地而独立存在。其实在一九七〇年代后期,国家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陈弼臣就已经洞悉到国家发展的前景。一九八一年,陈弼臣安排盘谷银行在北京开设办事处,自此他一直致力于发展内地的业务。到了二〇〇九年,盘谷银行获准在中国内地设立本地法人银行,可以在全国开设分行。盘谷银行先后在北京,上海、厦门、深圳等地提供全面的银行服务。此外,亚洲金融集团旗下的亚洲商业银行也曾在深圳设置分行,同时在上海和潘阳开设代表处,是最早在内地设立据点的香港银行之一。

近年,陈有庆的亚洲金融集团不断增加对内地的投资,除与泰国家族成员合作投资房地产外,更正式进军内地人寿保险业。亚洲金融集团联同泰国盘谷银行、日本住友生命保险、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及其附属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成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至二〇一二年,亚洲金融集团投放在这项目上的资金已超过十一亿港元。



联系国家海外关系
除了不断扩大内地的投资,陈有庆更经常向朋友宣扬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发展机遇,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自一九九七年回归后更成为中国联系世界的重要平台,陈有庆由衷地说:

香港为我铺垫了服务社群的道路,香港也连结了我与祖国的情怀。

陈有庆看到香港享有独特而优越的政治地理条件,可以为走出中国或者走进中国的人提供桥梁的作用,他深信加强香港与内地的联系,一定有助于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陈有庆本身是商家,亦是多个团体的会长,当时身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他有条件也有责任为国家和香港的发展出一分力。陈有庆一直以香港作为中国与外国交流的中介平台,不论以何种身份到外国活动,他都会积极向当地朋友讲解中国的发展,以增进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信心,从而鼓励他们投入中国的经济建设。

一九九七年三月,陈有庆安排亚洲金融集团董事局宴请当时的候任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席间,董先生与多位股东和著名东南亚侨商如林绍良、林梧桐、曹文锦、陈有汉等及日本股东分享了对九七回归形势的看法,使他们对中国和香港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九九五年陈有庆获美国佩珀代因大学(Pepperdine University)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他在颁授仪式中以英语作演说,主题仍是宣扬二十一世纪的亚洲,特别是中国将会充满发展的契机。他在演说中重点提到中港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将逐步晋升到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行列中。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印尼、越南、缅甸等等将加入增长的行列,并且每年都会有新的成员加入。如此互动的连锁效应正在亚洲发生,由此产生的动力正不断深化这些经济体的经济自由化,并推进与世界贸易和投资接轨。与此同时,以市场导向为主的政策正逐步代替既定的国家统筹计划。随着新兴中产阶层对地区的主导作用,固有的意识形态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那种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朝不保夕的人,如今可以安坐在有空调的房子里观赏有线电视,而且这样的人群还在不断增加。至于我所居住的香港,我相信,它不仅是中国与国际商贸连接的“门户”,而且必将继续发展成为亚洲区内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二十一世纪的亚洲将会是一块最富动感的土地,既机遇处处,又充满挑战。无论我们未来选择生活在亚洲,或在其他地区,或迁移来往于多地之间,又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亚洲的发展都会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影响。本人谨此期待,在二十一世纪的亚洲,与在座各位有缘相会。

陈有庆知道自己作为人大代表,除了要为国家的事务出谋献策,也要充当国家的桥梁,通过个人的网络使海外的朋友知道中国的发展机遇。在他的不断努力下,不少海外朋友都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内地作出相当规模的投资。

出任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是陈有庆回报国家的重要机遇。陈有庆将他在商界和侨界的经验带回内地,为国家推动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另一方面,陈有庆又通过全国人大的平台,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祖国,这为他对国家的贡献开拓出一片广阔而光明的天地。



著者简介:刘智鹏博士,香港大学文学士、哲学硕士,美国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主修中国历史。现任岭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岭南大学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主任、岭南大学档案计划总监、香港地方志基金会秘书长、《香港通志》主编、乡议局执行委员、古物咨询委员会委员、活化历史建筑咨询委员会委员、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历史博物馆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电台节目顾问团成员、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博物馆专家、国家清史项目《香港志》撰稿人。

主要著作有《屯门风物志》、《屯门历史文化》、《〈新安县志〉香港史料选》《吞声忍语--日治时期香港人的集体回忆》《侯宝璋家族史》、《展拓界址--英治新界早期历史探索》、《我们都在苏屋邨长大--香港人公屋生活的集体回忆》、《潮起潮落——中英街记忆》、《西学东渐第一人:利玛宝在中国》、《香港早期华人菁英》、《香港达德学院-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与命运》、《屯门--香港地区史研究之四》等。
图文内容来源于刘智鹏所著《侨通天下》,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







长按关注

更多精彩



潮南侨联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评论
快速评论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4-5-13 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