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4 - 88943210
  • 0
首页 潮南新闻 潮南侨联 查看内容
【和美侨乡】汕头市潮南区大宅村:留住乡愁记忆 聚侨强村惠民
蓝色河畔 2023-1-4 12:35
1075 0
摘要: 大宅村以建设“最美侨村”为抓手,汇聚侨胞力量积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农村。汕头市是著名侨乡,华侨众多,侨务资源丰富。地处汕头潮南区峡山街道东南部的大宅村旅外侨胞1000余人,是潮南著名侨乡。2011 ...





    大宅村以建设“最美侨村”为抓手,汇聚侨胞力量积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农村。

    汕头市是著名侨乡,华侨众多,侨务资源丰富。地处汕头潮南区峡山街道东南部的大宅村旅外侨胞1000余人,是潮南著名侨乡。2011年以来,大宅村通过凝聚侨胞乡贤及社会各方力量,建广场、扩村道、改老厕、种花木,安装环溪石栏杆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远近有名的“高颜值”美丽乡村,并于2021年入选汕头市第一批十大“最美侨村”。

    今年,汕头将开展文化引侨、政策惠侨、经济聚侨、平台联侨“四项行动”。当前,依托侨乡优势,该村正以建设“最美侨村”为抓手,汇聚侨胞力量积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农村,着力打造华侨文化主题公园,修复宗祠祖厝,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等,在留住侨胞乡愁记忆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报效之情

铺就“爱心路”

    “侨资侨力对家乡的影响就像空气一样,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大宅村理事会会长卓裕坚接受采访时感慨道,从他小时候开始,关于“侨”的片段就已经刻印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卓裕坚今年75岁,担任理事长已有七八年光景。他自家并无华侨亲友,打小跟华侨有关的记忆都是到邻居家里串门后才产生。“那时候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许多人为了养家而背井离乡到香港以及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谋生,到那边也是做苦力工,赚了钱就寄物资回老家。”卓裕坚回忆说。

    据他介绍,他14岁时就对在外华侨有不错的印象,因为那是他们时不时就会往家里寄生活物资或钱给亲人使用。有一天,邻居家里收到了华侨亲友寄来的面粉,随即用面粉做了甜面,卓裕坚刚好到邻居家串门,“蹭吃”了一碗,这碗甜面也成为他那时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每每想到此,卓裕坚就怀念不已。

    难忘的不只是吃的,还有穿的。由于那时候的交通渠道仅有水路,村里也刚好有个供木船停靠的小渡口,在外华侨所寄物资基本上都是通过货船运往汕头,再由老家的木船接驳运回大宅村。卓裕坚说,那时候他看到邻居搬回家的不仅有面粉、蔗糖、腊肉等,还有一大箩筐衣服,这些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显得尤为可贵,那时的他心里满是羡慕。

    “报效桑梓是刻印在海外侨胞心中的符号,大宅村的发展离不开本村侨资侨力的大力支持。”大宅村党总支部书记郑坚宏深有感触地说。在他看来,数十年来,富裕起来的海外乡亲为家乡建设出钱出力,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从教育到生产、从生产到改善生活条件,华侨捐资的项目持续落地。

    家乡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大宅海外乡亲们的最为关注的领域。郑坚宏透露,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蔡衍涛、卓训宽等旅港同胞捐资430万元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大宅华侨学校,之后多次捐资扩建、修缮校舍,为家乡的孩子筑起知识的海洋;旅港同胞郑木镇不仅多次兴资为村居建设福利院和幼儿园,还独资创办十二年一贯制的香港新发中英文学校。旅港侨胞蔡衍涛还于2012年设立大宅村教育基金,主要用于奖励优秀教育工作者及优秀学生,同时鼓励莘莘学子求学时勇敢追梦,长大后造福社会。

    乡贤反哺

助推新农村建设

    从丹凤路进入大宅村,眼前是一个开阔的公园,绿草如茵、鲜花朵朵;继续前行,沿着一条清澈的河流岸边漫步,溪水潺潺,凉风习习,空气分外清新;绕过大溪,进入大宅村中心,很多老年人在老年人活动中心、花园式文化广场休闲活动,年轻人在球场上打球健身;临路、临水的围墙绘制了生动的墙绘景观接连入眼……勾勒出一幅恬静而美好的乡村画面。

    谁曾想到,曾经的大宅完全是另一番情景:辖区的溪流,曾是周边村居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汇聚”地,水体黑臭、垃圾漂浮、蚊蝇飞舞,村里逢雨必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从2011年开始,村干部多方收集村民关于溪河整治的意见建议,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关闭了上游污染企业,同时通过发动乡贤、侨胞捐资等形式,多方筹集资金500多万元,花了8个月时间对辖区内的溪河开展清淤浚深、筑砌石篱等综合大整治,内涝现象也大为减轻。海外侨胞乡贤还为大宅村修建村道8条,总花费超2000多万元。

    随着各类惠民项目建设相继在这里落地,大宅村面貌日新月异,点滴变化的背后倾注了侨贤们的爱国爱乡之情。“大宅村的每项建设,均记载有侨胞的奉献功绩。”郑坚宏说,“侨”是家乡发展的财富、潜力和希望,要做大“侨”文章,凝聚侨心侨力,推动大宅村实现跨越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大宅村党总支部高度重视“最美侨村”的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党总支部书记为组长,其他“两委”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小组,建立以日常工作考核为重点的干部管理机制,把建设工作分解落实到每名成员。

    在这一过程中,大宅村还探索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地建立了一套党建融合治理、党建融合民生、党建融合生态、党建融合文化的乡村综合治理体系,踏踏实实走出一条“党建强村、民主治村、环境美村、文化活村”的新路子。该村还通过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让村民共同讨论村里重大事项,实现了重大决策群众参与、权力运作群众监督、工作好坏群众评说,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文化搭台

凝聚华侨乡愁

    民俗乡音最能贴近海外游子的心,大宅村历史悠久,传统民间文化氛围浓厚,村里也充分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留住海外华侨乡愁,凝聚海外华侨力量,为建设美丽乡村、“最美侨村”共同努力。

    “近年来,大宅村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同时配套了综合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体广场等便民服务设施,经常性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大宅村党总支部副书记蔡国文说,旅外侨胞还捐资300多万元,帮助兴建文化广场公园、桂园,配套了座椅、长廊、圆灯、凉亭等设施,在村路主干道安装路灯,并在进入本村主要路口和村主干道安装50多个监控摄像头,在村中路段两旁安装太阳能LED路灯。

    由于在辖区开展的活动越来越多,2017年国庆节,大宅村党组织索性开通“大宅家园”微信公众号,搭建了一个融合宣传、服务、展示、互动功能的信息公开平台,发现和宣传村民身边的好人好事和正能量,让在外侨胞也能通过微信公众号随时了解大宅村的点滴。

    蔡国文介绍,大宅村成立了“大宅门”曲艺社,为群众演奏优秀的潮乐节目,赢得诸多社会赞誉,曲艺社潮乐队曾荣获广东省民间潮乐大赛弦丝组银奖;此外,少年潮乐队、少年腰鼓舞队、莲花舞队多次登上区级舞台表演,以观音文化节、龙舟文化节为主的“大宅门”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被评定为汕头市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个示范项目之一。

    “大家平时常常载歌载舞宣传党的政策、表扬村中的好人好事、传颂大宅在外华侨事迹,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好评,有的村民还专门拍了视频,发在微信群给海外乡亲看,受到他们的热烈点赞。”蔡国文说。



来源:南方日报







长按关注

更多精彩



潮南侨联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评论
快速评论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4-3-29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