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4 - 88943210
  • 0
南澳深耕“蓝色粮仓”,唱响“海洋牧歌”
蓝色河畔 2023-4-2 13:53
12196 0
摘要: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先点击本文标题下面的蓝色字体“南澳印象”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收到文章了。阳春三月,乘坐渔船从南澳县云澳渔港出发,30分钟抵达4海里外的平屿海域,这里是南澳首个试投产的深水网 ...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先点击本文标题下面的蓝色字体“南澳印象”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收到文章了。

阳春三月,乘坐渔船从南澳县云澳渔港出发,30分钟抵达4海里外的平屿海域,这里是南澳首个试投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网箱深水处,金鲳鱼、鮸鱼、鰤鱼等优质深海鱼类自由游弋,数名渔民趁着晴好天气抓紧投放饲料,饲料甫一抛下,鱼群便瞬间欢欣雀跃。


数名工人通力协助吊机船拉紧大网,网箱内的鱼儿浮出海面。受访者供图


这是南澳县平屿深水网箱养殖基地项目生产的一幕。去年以来,南澳县紧紧围绕汕头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坚持“工业不上岛”理念,立足渔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努力开拓发展思路,加快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以及渔民转产增收,引进南澳县平屿深水网箱养殖基地项目并成功试投产,实现深水网箱养殖“零”的突破。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远海养殖。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将其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抓手。当前,广东正加快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着力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打造“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新的增长极。

机遇当前,南澳拿出行动方案,绘就发展蓝图。2023年南澳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高效能发展“蓝色经济”,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大力发展现代海洋牧场,优化拓展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功能,利用好深水网箱试投产成功经验,推动深水网箱养殖批量化投产。


向海图强,奋楫逐浪。一场从近海走向深远海的“掘金”行动正在加速前行,一个海洋强县的新故事正在书写。


转港


海洋渔业亟待引入新技术新业态


作为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南澳县拥有4600多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养殖捕捞产业历史悠久,渔业产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云澳渔港是南澳鲜活海产品的主产地,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和悠久的人文历史。


从汕头市中心城区出发,沿中山东路驶入中阳大道快速路,跨过南澳大桥进入南澳岛,继续沿着南澳岛南海岸线前行,不到1.5小时的车程即可抵达云澳渔港。


对许多当地人来说,云澳渔港是他们小时候最为熟悉的地方,渔船摇曳的身影,海浪击打堤岸的声音以及海风吹来的咸腥味等成为了他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存在。捕鱼一直是当地渔民重要的生计来源,每逢出海捕捞的作业高峰期,这里的码头上总能见到渔运船载着新鲜捕捞的渔获返回渔港的场景。


“记得小时候云澳渔港的面积不大,停泊的渔船数量也不多。每当有渔民赶海回来,我经常跟小伙伴跑过去看热闹。”回忆起童年时光,南澳县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副局长朱锦成如是感慨。


朱锦成是云澳镇本地人,从小吃着当地渔港的海产品长大,对渔港有着特殊的情感。“那时候的渔港充满浓浓人情味,至今想来甚是怀念。”他说,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海岛生活生产条件落后,渔民们讨海的渔船都是木船,体积和功率都小,大家只能在近海捕捞。每到渔获时节,朱锦成总爱往云澳渔港跑,光是卸货、分类、晒制鱼干的场景就能看上一整天。


云澳镇向海,自然少不了台风的影响,每有台风来袭,渔港难免遭遇风浪。对当地渔民来说,“转港”成为了台风来临前的渔民们的口头语。在他的记忆中,每当从收音机收听到台风要来的消息,渔民们互相见面时通常会这样打招呼——“准备开船去哪里?”“台风要来了,得‘转港’了。”


“‘转港’就是台风来临前两天,云澳渔港的渔船就开始转移到别的渔港停靠,距离较近的渔港有潮州饶平港、潮阳海门港和汕头港,较远的要到福建东山的渔港,要等台风过境后才开回来继续捕捞作业。”朱锦成说。


令他比较有印象的是1999年到2000年,这两年的台风数量较多,按照他的话来说,“几乎是每到周六日就有台风”。而2006年的强台风“珍珠”更让他难以忘记,对南澳影响较大,强台风过境后带来的强降雨把渔港的码头都淹了,海平面上涨,海水涌向陆地把路也淹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云澳人祖祖辈辈与海为生,他们辛勤劳作,凭借渔业维持着日常生计。“转港”这一现象却折射了当时云澳传统捕捞业发展的局限性——防灾设施配套不足、拖网作业粗放低效生产模式等,逐渐成为制约南澳海洋渔业发展的瓶颈。朱锦成希望引入新技术和新业态,使云澳渔业步入新的健康发展轨道,实现渔业困境的有效破解。


转机


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呼之欲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渔业的粗放低效生产模式逐渐制约着南澳海洋渔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补齐短板,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成为这些年摆在南澳县面前的重要课题。


可喜的是,2009年所获批立项的国家中心渔港建设项目,使南澳海洋渔业产业的发展迎来重大转机。


“项目于2009年5月8日经国家农业部门批准立项,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也于2010年1月获批。2015年,南澳县云澳国家中心渔港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专家组初步验收,完成了该渔港最终迈向国家中心渔港的所有条件。”看到项目从前期申报、获批立项,再到落地实施、顺利通过验收,朱锦成高兴了好久。


朱锦成介绍,当时云澳国家中心渔港建设是南澳县获批“广东省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县”后,南澳县委、县政府着重抓好的十大项目之一。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南防波堤705米、西防波堤380米、渔业码头250米、护岸342米、港池航道疏浚14.5万立方米、执法办证中心1000平方米、灯塔2座及供电照明、给排水及消防、环保工程和通信导航等配套设施。


据悉,2013年竣工后的云澳国家中心渔港避风水域面积达60万平方米,可容纳大、中型渔船1000多艘,能同时为该县及粤东、闽南地区部分渔船提供停泊、避风、补给。自从云澳渔港改造升级为国家中心渔港后,大马力钢壳渔船在码头渐渐多了起来,传统的木制渔船逐渐被淘汰,渔民出海捕捞的收获越来越丰盈,生活也越来越好。与此同时,新的渔港每年为海岛渔民节省超过300万元的因“转港”避风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也吸引了各地客商前来交易,进一步带动了本地及周边地区水产加工、贸易、现代物流、渔船修造等二三产业发展。


随着南澳县渔业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当地渔港所承载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也对渔港建设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2021年12月,南澳县渔港经济区项目被正式列入2021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建设的渔港经济区试点名单,跻身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的15个渔港经济区试点项目行列,不仅成为汕头全市唯一的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项目,更是广东全省渔港经济区先行先试区,这为南澳渔业升级指明了大方向。


2022年12月28日上午,云澳渔港迎来了汕头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开工仪式。该项目总投资超4.3亿元,主要分布于南澳县云澳渔港、后江渔港、吴平寨渔港,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增渔业码头、疏浚部分停泊水域、提高防波堤建设标准、美化港区、污水收集以及相应配套水电等。


不久的将来,云澳渔港将摇身变成以渔港为龙头、城镇为依托、渔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补给、渔货交易、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休闲观光、城镇建设为一体,区域产业结构平衡,产业层次较高,辐射效应明显的港产城一体化的现代渔业经济区,带动周边地区海洋与渔业经济的发展。


转向


“向海要粮”依然要望向深远海


重点建设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是南澳发挥产业特色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渔业转型升级、渔民增收的重要载体,但南澳深耕渔港经济的步伐未止于此。


作为广东唯一的海岛县,南澳地处东海与南海交汇处,寒暖流交融,水质纯净天然无污染,盐度稳定适中,溶氧量高。在平屿海域,硕大幽深的网箱与海水相通,白色的金鲳鱼和黑色的鮸鱼各占一方。今年春季,又一批鱼苗下网繁衍,到初冬渔民们就可以享受到别样的丰收喜悦。


“深水网箱其实并不算是新鲜事物。大概在2006年,南澳个别渔民就有尝试过到深海海域养殖了,只不过当时因技术不过关,没几个月后就遇到台风天,台风摧击了渔民的小型网箱,他也遭受了损失。”云澳镇渔业办公室主任林得胜回忆说,他还听说2012年底南澳本地领导干部曾到过海南省参观深水网箱养殖基地,从他们回来后互相交流的内容,林得胜渐渐领悟到“海洋牧场,装备先行”的重要性,以及“‘向海要粮’,依然要望向深海”。


“云澳镇可使用海域面积2300平方,其中三分之一可发展深水网箱养殖。”云澳镇党委书记黄诗瀚说,网箱养殖密度大、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也非常好。从去年试投产的南澳县平屿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来看,即便成功扛住了两次八级风力的外围环流影响,但目前的发展规模距离深远海养殖全产业链还有不小的空间,“发展深水网箱养殖集群,将是南澳县、云澳镇当前乃至未来的努力方向”。


身为土生土长的南澳人,黄诗瀚为当地渔业转型升级倾注了许多汗水和期许,如今看到平屿深水网箱养殖基地项目投产成功,他对该项目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他表示,发展高效和深水养殖,势必要通过采取出让海域等优惠政策,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及个人参与投资建设深水网箱养殖。同时,还要兼顾发展休闲渔业,并不能“厚此薄彼”。


南澳县平屿深水网箱养殖基地一片忙碌的生产场景,10余名工人在各自岗位上辛勤劳动。受访者供图


“从这几年来看,渔民‘洗脚上岸’成功转型的不在少数。”黄诗瀚满怀信心地说,渔民要增收,还是要推动渔家乐、渔家宴向玩、游、乐并举的方向发展。而把休闲渔业作为渔业经济的增长点,渔港需要一系列基础配套建设,接下来,云澳镇将抓抢机遇,做好规划,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将借助南澳县渔港经济区项目建设的契机,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争取以渔促农,让休闲渔业与深水养殖两种业态同频共振。


转产


深水网箱养殖实现“零”的突破


南澳县平屿深水网箱养殖基地自去年试投产以来,有效缓解了南澳海湾养殖压力,使养殖海域扩大到深远海,提高养殖水产品的品质。而让南澳海水养殖水平进入更高层次,汕头南澳耕泰洋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萧伟源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湛蓝的海面上,一个个圆环形的深水网箱整齐排列,与不远处的风电场相映成趣。受访者供图


生于1988年的萧伟源祖籍潮阳,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也是一名“南澳女婿”。虽然萧伟源常年在澳洲生活工作,但对妻子描述的南澳岛心驰神往。


2016年,还在国外的萧伟源对深海养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走访了国外多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向专业人士请教学习之后,对建立自己的海洋牧场跃跃欲试。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离不开养殖装备支撑。广东最早开启我国深水网箱养殖先河,并最早实现深水网箱装备国产化研制推广应用,养殖装备总体水平国内领先。回国后的萧伟源,多次专程到湛江、海南等地考察当地深水网箱养殖的现状、特点,做了大量的调查笔记,逐渐有了信心。


相比传统养殖模式,深水网箱养殖模式具有环保、耐用、抗风浪等显著优势,鱼类游弋空间大,生长快、病害少,体形和肉质也更优质。秉着极大的热忱和“好玩”的心态,萧伟源决心在南澳海域试投产。

通过南澳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经过数个月的筹备期,萧伟源于2022年3月正式成立了汕头南澳耕泰洋水产有限公司,明确以深远海养殖产业为主导,做好南澳渔业产业升级的排头兵,并在各相关部门协助下申办了养殖证件。同年6月,萧伟源在海域、证件申办过程中开始网箱生产、安装;9月,随着海域审批完成,首批建设10个高密度聚乙烯材质C80大型深水网箱如同彩色“圆环”一样浮在海面上。


“我们采取边建设网箱边试投产的方式,投放的鱼类品种有金鲳鱼、鮸鱼、鰤鱼。若10个深水网箱全部投产,预计年养殖产量可达400万斤。”萧伟源满怀信心地说,“去年12月,首批试养殖的金鲳鱼成熟上市,15万斤分三批销往汕头本地农贸市场,供不应求。今年基地在此基础上重点养殖鰤鱼。到3月底,8个深水网箱同时作业,不久之后将是10个,甚至20多个。”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产业的发展往往离不开人才。深谙这一点,萧伟源从各地招揽一批高学历、懂技术的人才,投身于发展现代渔业的事业中,并与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谋划开展鱼贝混合养殖试验,合力推动南澳深水网箱养殖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同时,依托深水网箱项目建设,萧伟源还主动引导当地养殖户从近海走向深海,吸纳渔民入职转为基地技术工,实现联农带农、推动产业振兴。


选择一个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尽管需要不停奔波,萧伟源还是觉得值得,他坦言这是“因为热爱”。谈及未来的发展,萧伟源有明晰的思路——今年4月份计划投放鰤鱼鱼苗20万尾;2024年计划备案出口养殖场,增加出口日本、中国香港等市场业务,扩大养殖团队和生产规模,在目前仅有的300亩海域内增建至24个网箱;2025年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和品种,重点推广南澳特色渔业产品和文化,深耕“海洋牧场”,唱响“海洋牧歌”。

来源丨南方日报

声明丨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微信号LHZ19333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处理。

《南澳视窗》公众号更名啦!正式更名为:南澳印象

短评丨全国绝无仅有!南澳“上门取快递”如此折腾人...

南澳野生“乌哆尼”炖猪肚,它的四大功效却鲜为人知!

细说当年没有大桥的日子,南澳人竟是这样“过海”的……

南澳绝壁上的“人工天河”,被誉称为海岛“红旗渠”!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南澳印象」,搜索「nanao_yxp」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评论
快速评论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4-6-2 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