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4 - 88943210
  • 0
首页 汕头新闻 网信汕头 查看内容
汕头奋力在特色文化建设上“走在前列”
汕头信息 2023-6-27 00:58
4466 0
摘要: 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上取得新突破,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涵养向上向善、刚 ...

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上取得新突破,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不断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建设好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作为潮汕文化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汕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坚定文化自信中逐步迈向文化自强,在高度关切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中,持续不断优化文化服务供给,探索“非遗”创新发展,繁荣精品创作,推进文化惠民,促进文旅融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特色文化建设上“走在前列”。

传统民俗热 端午欢乐多

端午假期,粽叶飘香,龙舟竞渡。民俗文化在促进地方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往往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连日来,我市各地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让市民群众共同品味传统文化魅力,端午民俗也在一代一代往下传,实现文化的延续。

赛龙舟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体育活动,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龙舟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时隔多年,锣鼓齐鸣、桨声阵阵的赛龙夺锦场面又在汕头出现。端午期间,以“赛龙夺锦 多彩侨乡”为主题的2023年汕头农行杯龙舟展演活动在汕头海明公园激情上演,我市各地也因地制宜举办龙舟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了龙舟队,薪火相传助力传统文化“活起来”。龙舟赛不仅展示着传统民俗的魅力,也展示着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6月22日举行的潮阳第一届练江龙舟赛见证练江从“污染典型”到“治污典范”的美丽蝶变,一场精彩的标准龙舟赛事充分展现了广大干部群众不断推进练江综合整治,齐心协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

这个端午节,除了“火”出圈的龙舟,还有已经从年初持续火到端午的潮汕英歌。日前,在走红网络社交平台的“潮魂英歌”音画长卷中,法国街舞舞者Rochka卡卡、汕头潮阳忠精英歌舞队、中国街舞团ZAHA AIRMAN走进有着百年历史的“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上演一场沉浸式国潮展演。英歌街舞跳进百年老建筑,世界潮流与中国文化,以如此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形态,不仅吸引了大批观众的注意力,也牢牢站稳了短视频时代的传播风口,让“非遗”英歌再次展现了蓬勃活力。

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从今年端午节开始,小公园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常态化开展一系列非遗文艺活动,每周六举办小公园人才讲堂,邀请在外潮籍名家、潮汕文艺、非遗人才分享成果、经验和非遗技艺创作心得;每月双周周六举办非遗手工体验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到现场展示“绝活”,让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每月双周周日举办青年人才创业市集,吸引青年人才参与潮汕传统文化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同时定期举办潮汕非遗、文艺人才作品展示。

我市将通过开展一系列非遗文艺活动,进一步用好做强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打造潮汕文艺人才交流和文化传播平台,更广泛地集聚人才和服务群众,讲好汕头故事,推动潮汕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为三江汇聚之地,汕头人文荟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实力雄厚——国家级项目14个,省级项目51个,市级以上项目160个,全面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别。近年来,我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持续推进,非遗名录体系和传承人体系基本完善,保障机制不断建立健全,保护方式和途径不断拓展,宣传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社会影响力日益提高,初步形成了具有汕头特色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

在新时代,让古老的非遗技艺拥抱市场,推动非遗走近群众生活是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绝佳路径。我市注重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以“保护传承·创意创新”的理念,弘扬汕头本土文化、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推广文化创意产品。在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汕头馆以非遗文创实力“圈粉”,融合非遗项目潮绣、抽纱、珠绣等技艺的潮式旗袍以模特走秀的形式亮相文博会,融入英歌舞、潮剧、剪纸、小公园等汕头元素的文创产品吸引各方关注,借助文博会平台,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展现了汕头文化魅力。

汕头的多彩非遗不仅在线下火热传播,在线上平台也引发大家的热议和喜爱。6月17日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广东篇》播出,我市的陶瓷微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芝文在节目中展示了纯靠裸眼书写的陶瓷微书,陶瓷微书作品以字组画和以画配字,展示出王芝文杰出的艺术造诣。节目播出后,在各地潮汕人中引发强烈共鸣,大家纷纷表示希望家乡在做好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同时,不断创新传统文化的展现和体验方式,让汕头非遗发扬光大。

聚力优服务 文旅助发展

近年来,我市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工作思路,围绕打造区域文化高地的任务目标,扎实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以源源不断的文化发展成果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有效提升群众的文化幸福感。

阶段来,我市着力构筑高质量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布局规划,重点推动重大文体设施建设,优化提升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等重点场馆配套,打造城市文化地标。以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为抓手,着力丰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平台、终端供给,加快推动数字场馆、公共文化云建设,打造一批文旅融合点、粤书吧等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培育公共文化服务新亮点。目前,我市已在历史文化街区、海岛民宿、景区景点等建成9家“粤书吧”,推动公共文化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

在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上,我市深挖潮汕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内涵,推出人民喜闻乐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汕头创作”。坚持推动优秀传统艺术的繁荣发展,以《汕头市潮剧保护传承条例》的实施为契机,实施潮剧振兴计划,多措并举推动潮剧艺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立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推动戏曲进乡村、艺术进校园、“汕头文化大讲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培育打造文化惠民活动品牌。

随着传统文化持续焕发新活力、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潮汕美食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汕头城市文化品位明显提升,潮汕文化影响力显著提高,文旅融合发展助推汕头逐步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编辑:林俊龙

校对:林俊晓

审核:陈群

来源:汕头日报(记者:林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评论
快速评论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4-6-8 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