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蓝色河畔 首页 潮州新闻 潮州新闻 查看内容

“有机会一定再来潮州转转”

2015-6-16 10:46| 发布者:admin| 查看:585| 评论:0|原作者:大华网|来自:潮州日报

摘要:   昨天,中国文化记者在张竞生故居公园参观,聆听张竞生博士的生平故事。 本报记者 黄春生 摄  本报记者 陈翊  昨天,参加“走进最美古城潮州”采风活动的中国文化记者们来到了饶平,摸摸道韵楼那经历500多年风雨的黄土墙,尝尝

  昨天,中国文化记者在张竞生故居公园参观,聆听张竞生博士的生平故事。 本报记者 黄春生 摄
  本报记者 陈翊

  昨天,参加“走进最美古城潮州”采风活动的中国文化记者们来到了饶平,摸摸道韵楼那经历500多年风雨的黄土墙,尝尝海上牧场那微咸的海风。

  道韵楼里叹文化

  来到道韵楼,记者们迫不及待地登上顶楼,一窥这座始建于1477年的八角土楼的全貌。“这里现在还有多少人居住呢?”“年轻人多不多?”“住在这里生活上会觉得不方便吗?”当得知带记者们上楼的导游正是道韵楼的居民时,各路记者纷纷围了过来,打听着土楼生活的点点滴滴。原来,道韵楼最多曾居住了600余人,现在仍有160多人在此安居,居民们夏天在院子里摇扇纳凉,冬天一起围炉取暖,生活平淡而融洽。“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广州新快报记者陈思呈表示,希望道韵楼能加入现代化的便利因素,让道韵楼再现昔日的热闹。

  乌龟带来的惊喜

  记者们在道韵楼里走走逛逛,感受着这座建造耗时110年,凝聚着黄氏族人两代心血的家园,有的记者还请出了在此居住的老人,请教道韵楼的建筑智慧。老人家摸着身旁的墙壁,解开道韵楼伫立多年的秘密,“用了糯米、红糖、鸡蛋清、竹叶等这些材料,比做菜还仔细,做出来的黄土墙很耐用,防水防火还能防震。”
  言谈之间,一只乌龟从下水道口探出头来,吸引了不少记者的注意。原来,在道韵楼的阴涵阳沟里生活着不少乌龟,他们都是道韵楼居民放养的,目的在于借助乌龟清洁下水道。“这种方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很佩服道韵楼居民的智慧,有创意还很环保。”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四川日报原编务总监雷健惊喜地说到。

  海上牧场邂逅彩虹

  “来,手递给我,慢慢走!”在相互帮助下,记者们相继走过“独木桥”,登上了前往海上牧场参观的海轮。不少记者手持相机站在舢板上,海风夹杂着些许咸腥味呼呼吹来,大家只是微微下蹲,便不再理会晃动的船体,也不在意似火的骄阳,只顾着用镜头捕捉海上牧场的繁忙与美丽。“看,有彩虹!”南方农村报首席记者张炳华观察到,在轮船掀起的阵阵波浪中,一道彩虹若隐若现。“听说到了傍晚渔灯亮了更好看。”“有机会一定要再来潮州转转!”大家纷纷说道。此次的采风之行带给他们许多收获,希望他们下次前来,潮州能带给他们更多惊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