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是3岁女童小欣,她父母均是“95后”,不久前,面对小欣反复咳嗽、发热等症状,他们起初并未重视,仅在手机端通过AI问诊平台自行判断为“普通呼吸道感染”,并参考网络建议居家用药。然而,一个月内,小欣的病情反反复复,体温一度飙至40.9℃,这才引起他们的重视,在焦虑中将小欣送往医院诊疗。 ![]() 现在很流行的AI软件,他们上网去搜索一些症状,觉得在家自己能搞定,吃药可以控制,过分的自信,对病情地把握出现一些偏移,导致她最后来就诊的时候,病情会偏重一点。——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主治医师 张智源经检查,小欣的病情已发展为肺炎,且显示细菌合并腺病毒感染。由于病情受延误,小欣的肺部炎症范围较大,血常规提示炎症指标显著升高,需住院接受抗感染、雾化及对症支持治疗。最终,小欣化险为夷,康复出院。为表感激,家属向医护人员送上了两面锦旗。医生提醒,婴幼儿的病情反复与他们的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有关,家长需及时关注孩子高烧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危险信号”,必要时需立即就医。 ![]() 如果我们发现小朋友反复地高热,超过三天了,精神萎靡,呼气比较快,吃不下,那这种情况其实就有必要来住院就诊去处理的,在家里我们通过一些软件咨询,可以了解到基础的情况,但还是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地诊疗,会比较安全一点。——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主治医师 张智源医生指出,如今AI问诊掀起热潮,其便捷性值得肯定,但其本质是“信息筛选”,而非“医疗决策”,AI问诊仍存在一定风险。 首先像这例患儿,它没办法甄别复杂病情背后一些隐藏的信息,容易误判疾病的轻重缓急,第二的话,就是它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每个小朋友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免疫状态、家庭环境、营养的基础,这些都会导致有可能会有这种个体化的差异,AI判断不出来,第三个的话就是小儿的病情变化是非常快的,它容易延误治疗的黄金期。——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大儿科主任 吴北燕 ![]() 医生建议,家长可将AI智能作为健康知识的补充工具,但涉及用药、诊断等关键决策时,需理性对待。 我们在寻找AI帮助的同时,一定注意要双核验证,就是要有AI验证,同时也要有医学的判断,那么在两者有所差异的时候,应该是以人脑地验证为主,尊重专业的意见,也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善用AI,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幸福。——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大儿科主任 吴北燕 ![]() 详细节目敬请收看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潮语版:经济生活频道19:00《今日视线》欢迎您的报料: 热线电话:13902771234、83181234汕头橄榄台《今日视线》报料平台微信订阅号:sttv今日视线版权为汕头融媒集团所有,转载须经授权。授权请联系jinrishixian@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