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蓝色河畔 首页 汕头新闻 汕头军民融合 查看内容

全省唯一!汕头5A级海风场成向海图强“风”向标

2025-8-15 16:53| 发布者:蓝色河畔| 查看:1028| 评论:0

摘要:8月7日,记者从大唐汕头新能源有限公司获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于近日发布了2024年度风电运行指标对标结果,大唐南澳勒门海风场在全国3511家参评风电场中脱颖而出,上榜2024年度生产运行指标“AAAAA”风电场,成为 ...


图片

8月7日,记者从大唐汕头新能源有限公司获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于近日发布了2024年度风电运行指标对标结果,大唐南澳勒门海风场在全国3511家参评风电场中脱颖而出,上榜2024年度生产运行指标“AAAAA”风电场,成为广东省唯一连续两年斩获行业最高荣誉的海风场。



据了解,本次对标评比工作是业内最具权威性与公信力的年度评比之一,主要是对风电场的发电量、设备运行水平等多个技术指标进行综合评估,评选出的全国星级风电场,“AAAAA级”是最高等级认证。

作为粤东海上风电开发的先行者,大唐南澳勒门风电场项目自2021年底全容量并网以来,便以“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汕头速度”惊艳业界。其运营表现更持续领跑:风机可利用率连续三年保持99%以上高位,2024年11月甚至达到惊人的99.99%;2023年发电量突破8.3亿千瓦时,超出设计值10.5%。截至今年6月,项目与扩建工程累计发电量已突破30亿千瓦时。



“风机稳定运行是生命线。”据项目技术人员介绍,面对台风频袭的复杂环境,项目团队通过动态优化机组运行曲线、实施全生命周期设备管理、无人机精准巡检叶片等精细化手段,筑牢安全防线,去年大风季甚至创下单月发电1.17亿千瓦时的历史新高,“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度电必争’的极致追求。”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海洋经济正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作为海洋大省的广东,汕头海上风电产业的崛起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观察的样本。这里不仅诞生了广东省唯一连续两年获评“AAAAA”级的海上风电场,更构建起全球首个“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形成了从资源开发到装备制造的全产业链生态。

如今,在汕头广澳港畔的国际风电创新港内,全球首个覆盖研发设计、工艺流程、生产制造、检测认证的“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产业园已建成投产。这里用创新颠覆了传统制造的逻辑——上海电气、金风科技、中车永济、洛阳轴承等20余家产业链龙头聚集在500亩土地上,从齿轮箱、轴承到整机,部件下线即直供总装线。

“这相当于把分散的车间嵌套成一座超级工厂。”园区负责人形象地比喻道,这一模式使得用地规模较传统模式锐减75%,零库存管理也使得物流成本骤降,年产值可达142亿元,相当于3000亩传统园区的产出。去年底,全球领先的22兆瓦机组在此下线,更是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装备正式跻身世界第一梯队,其创新模式也成功入选了“中国改革2024年度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汕头发展风电的底气,源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给汕头带来了年均9-10米/秒风速,有效发电时间近4000小时,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作为全国五大风电基地之一,广东规划在汕头海域布局3535万千瓦装机容量,未来更可扩容至6000万千瓦,规模堪比3个三峡电站。

与此同时,产业生态也仍在持续进化,这片曾经诞生中国第一台风电机组的先锋之地,正将海风资源优势转化为全链条产业胜势:全球顶尖的40兆瓦级六自由度实验平台开工建设,将成为风电界的“风洞实验室”全球风能组织(GWO)双培训中心培育专业人才;“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探索海域立体开发。

此外,汕头还正在积极探索“海上风电+”的融合创新模式,培育发展特色鲜明的海洋新质生产力,全面助力广东打造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汕头市发改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地海上风电产业初具规模,累计引入项目覆盖全产业链,2024年带动涉海设备制造业增加值11.66亿元。



来源:羊城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