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分析“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高考命题特点,科学研判命题规律和趋势,及时交流教学对策,有效提升我区数学教学质量,2025年8月20日下午,潮南区2026届高三数学高考备考专题教研活动在晓升中学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汇聚全区高三数学教师的集体智慧,分享备考心得,精炼复习策略,增强备考效果,为学生冲刺2026年高考打下坚实的数学根基。潮南区教师发展中心倪史标主任、潮南区中学数学教研员杜京禄老师及全区高三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共商备考策略。 一、高考试题分析:把握命题趋势,明确备考方向 ![]() 活动第一环节,由晓升中学王琳老师作《2025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暨2026年备考策略》专题汇报。王老师结合2025年全国Ⅰ卷数学试题,从试题结构、命题思想、核心素养、答题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根据2025年全国一卷数学题型分布,高考数学试题在保持题型稳定的同时,对基础题型的比重有所增加,难度梯度设置更为合理,同时试题中反套路的倾向也变得明显。例如,函数与导数的占比有所下降,而几何、数列、概率统计等知识点的分值则有所上升。这表明,试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思维品质。他特别强调,教学中要回归教材、聚焦素养,避免机械刷题,注重对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对典型错误的分析,王老师提醒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概念理解、运算规范、模型构建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加强针对性训练。他建议在复习中要“慢下来”,给学生留出思考与探究的时间,真正实现“理解数学、会用数学”。 ![]() 二、一轮复习计划交流:校际经验共享,策略各有特色 ![]() 活动第二环节,六都中学李育辉老师和砺青中学郑灿基老师分别对本校2026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计划做汇报交流。 李育辉老师从六都中学一轮复习的“基础巩固、体系构建、能力提升”三个目标出发,介绍了六都中学的复习策略。他强调“限时训练+每日一题+周末测试”的模式,注重通性通法的讲解和学生信心的建立。他提出:“数学并非难题的简单堆砌,而是一个充满规律的知识体系”,鼓励教师通过正向激励和分层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可及”的认知。 ![]() 郑灿基老师从“研读政策、研究真题、研究教材”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砺青中学的备考思路。他特别强调“以研促教”,通过对高考题溯源、教材深挖、专题整合等方式,提升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他详细介绍了‘四有六统一’的集体备课模式及‘滚雪球式’周测设计,彰显出学校在备考策略上的细致规划与系统性管理。 ![]() 两所学校既分享了共通的教学智慧,又展现了各自的独特风采,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启示。 三、教研员总结强调:数据驱动、课本为本、交流共进 ![]() 活动第三环节,结合全区高二期末统考数据,教研员杜京禄老师指出我区当前数学备考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针对本届高三学生的学情,提出以下四点备考建议:(1)重视数据,精准定位。深入分析学情数据,找准薄弱环节,制定个性化复习策略。(2)统筹规划,质量并行。科学安排复习进度,避免“赶进度”或“纠缠细节”,确保每一步扎实有效。(3)立足课本,精用资料。回归教材,吃透概念,避免被教辅资料“牵着鼻子走”。(4)开放交流,凝聚智慧。加强校际、区域外交流,学习先进经验,提升整体备考水平。 ![]() 四、高位引领:研读标准与命题研究双轮驱动 ![]() 活动的第四环节,潮南区教师发展中心倪史标主任首先对以上老师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倪主任明确“研读标准”的重要性,他指出,学业质量标准、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是教学的“根本大法”,直接回答了“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考到什么层次”的核心问题。他强调教师在备考中要系统、完整地研读纲领性文件,从课程标准深入教材精髓,经由教学设计的精心铺陈,直至课堂实操的精准实施,最终编织成一条连贯的评价链条。同时,倪主任建议,学校要搭建平台,推动教师建立常态化的命题、析题、解题工作,组织骨干教师对试卷进行深度剖析,将命题研究、解题研究与教学改进紧密结合,形成“研究-实践-反思-提升”的教研闭环,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专业研判能力和备考指导水平。 ![]() 本次教研活动内容充实、交流深入,既有高屋建瓴的方向指引,也有接地气的实操策略,为潮南区2026届高三数学备考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与信心。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把本次活动的精华带回学校,融入课堂,以更科学的计划、更扎实的行动、更开放的心态,助力每一位学生在明年的高考中发挥出色、成就梦想。让我们以此次教研为新的起点,携手并进,科学备考,共同书写潮南数学教育的新篇章! 供稿:中学教研室 一审:郑丽贤 二审:倪史标 三审:郑少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