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每次进来党群服务中心都感觉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这已成为不少南澳村民的共同感受。在南澳县,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经历一场由表及里的深刻变革。曾经部分闲置、功能单一的办公场所,如今已成为老人孩子常来、干部群众爱聚的“幸福家园”。 今年以来,南澳县进一步深化拓展“千村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作成效,深入开展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聚势提质赋能行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空间再造、服务嵌入、文化赋能和多元协同,真正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基层治理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港湾。 ●南方日报记者 郑淼鑫 通讯员 汕组宣 汕南组 精准打造“一老一小”暖心家园 南澳县从群众最关切的养老和育儿需求入手,推动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优化功能布局,整合服务资源,实现“办公空间做减法、服务功能做加法”。一些冷清挂灰的闲置空间,如今已变身为孩子们嬉笑打闹的乐园、老人们棋牌娱乐的场所,欢声笑语处处洋溢。 近日,在后宅镇光明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场主题为“守护‘睛’彩晚年,政策温暖相伴”的眼科义诊活动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参与。 “听说这里可以免费检查眼睛,我吃完早饭就过来了。”村里的陈阿姨边说边排队等候。该中心联合专业眼科医院,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眼底检查、视力测试和健康咨询,还将建立健康档案,进行长期跟踪服务。小小一场义诊,折射出的是党群服务中心对老年群体细致的关怀。 针对假期孩子“看护难”问题,青澳管委后窑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汕头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合作,推出“四点半课堂”公益项目。环保飞行棋、生活小实验、作业辅导等丰富活动,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度过充实假期。 “暑假正是旅游旺季,我们做生意根本顾不上孩子。以前他们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现在送到中心,既放心又能学东西,真是解决了大问题!”后窑村的郑大姐由衷感慨。类似服务也在黄花山村等地开展,趣味运动会、集体游戏等项目引导孩子们走出家门、远离屏幕,在运动中收获健康。 通过精准聚焦“一老一小”,南澳县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了解民情、贴近民生、温暖民心的一线阵地,切实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激活“党建+多元共治”新效能 “我去年试了新方法下网,收获多了不少,待会散会大家可以交流一下。”在渔业生产技术分享会上,老渔民曾大爷热情地分享着自己的经验。民宿业主陈先生则建议:“我们可以一起拍短视频宣传村里景观、文化和美食,共享素材,共同做大流量!” 这些来自一线的“金点子”,通过党群服务中心搭建的平台,有效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具体行动。 南澳县注重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在汇聚民智、协商议事、协同治理中的平台作用,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云澳镇澳前村是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的试点单位。该村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定期组织渔业生产交流会、民宿产业发展座谈会、乡贤议事会等各类活动,邀请渔民、民宿经营者、企业代表、老党员等共同参与村级事务讨论。 “我们以试点为契机,把中心打造成为了凝聚共识、共商共治的核心平台。”澳前村党总支部委员陈钰铭介绍。该村通过建立健全需求收集、议题形成、多方议事、落实反馈的闭环机制,显著提升了治理资源的整合效率和群众诉求的响应速度。 如今,党群服务中心不再只是提供服务的场所,更成为了汇聚民智、激发民力的“议事厅”和“智慧库”。 “文化趣园”深耕文脉传承 南澳县充分挖掘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为传承非遗、浸润乡风、增强文化自信的新阵地,使其在提供基础服务之余,更承载起文化传播与育人的功能。 在荖园村党群服务中心,“童心传承非遗·剪纸点亮暑期”活动及书法国画公益培训班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笔一画临摹山水,一剪一刻创作窗花,在墨香纸韵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孩子在这里学剪纸、练书法,还交到了好朋友,我们特别放心!”一位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高兴地说。近阶段来,该中心已累计开展相关公益培训20余场,参与儿童超过200人次,成为了孩子们假期里的“文化趣园”。 深澳镇党群服务中心则联合海防史博物馆,推出“守护历史印记,传承城墙文明”主题活动,通过馆长讲解、图文展览、互动答疑等形式,生动讲述南澳古城墙的历史价值与保护意义,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认同和保护意识。 澳前村积极引入省级专业院团资源,携手广东潮剧院二团成功举办“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经典唱段接连登场,非遗“车鼓舞”热闹亮相,现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能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地道的表演,真的很开心!希望以后经常办!”一位带着孩子观看演出的村民兴奋地说。活动不仅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也彰显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文化传播前沿阵地的重要作用。 从服务升级到治理创新,从空间改造到文化赋能,南澳县通过系统性、整体性的提质赋能行动,让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了从“物理空间”到“情感纽带”的升华,成为了党员群众愿来、爱来、常来的温馨家园。正如南澳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所言:“党群服务中心既是服务党员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枢纽,更是凝聚民心、引领善治的‘最暖一公里’关键触点。” ■一线案例 “书记在线”巧解基层治理“大难题” “扫一扫”延伸服务触角 “过去盖章跑断腿,现在动动手指就解决,这小程序太实用了!”后宅镇城南社区居民对“书记在线”机制赞不绝口。 在后宅镇城南社区,随处可见一张印有“为群众办好事 让群众好办事”的红色海报,上面有个醒目的二维码,这是该社区“书记在线”二维码。这款聚焦居民需求的数字化工具,是当地破除“坐等上门”惯性思维,主动延伸党群服务阵地辐射半径,推动服务力量向群众靠近的有效举措。 居民扫码即可“一键直达”社区平台,社区通过“收集—研判—办理—反馈”全链条机制,确保每条诉求及时响应、高效解决,畅通了社区与居民的沟通桥梁。 打开小程序,居民可直观看到“问题反馈”“政策咨询”“活动查询”“办理追踪”等核心板块。无论是社区环境脏乱、公共设施损坏等民生小事,还是社保政策咨询、社区文化活动查询等民生需求,均可随时在线提交诉求并实时追踪办理进度。 数据见证实效。截至目前,“书记在线”小程序已接收居民诉求44件,办结率达100%。成功解决了社区路灯维修、独居老人生活帮扶等一批民生实事,切实把“问题清单”变成“满意清单”。 “让大伙儿能够真切感受到说话有人听、诉求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建言有地方。”该社区党委书记黄晓珊介绍说,社区落实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及时解决群众反馈的问题。小问题第一时间落实专人解决;需要讨论的,社区会同驻区单位就群众反馈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及时疏通堵点,实现社区民意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来源:南方日报 ![]() 扫码关注我们 了解文明云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