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2025年11月2日相亲活动
蓝色河畔 首页 资讯 网信汕头 查看内容

汕头:网红团队青春激情赋能“百千万工程”

2025-9-14 17:10| 发布者:汕头信息| 查看:51303| 评论:0

摘要: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时间节点,汕头市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结合本地实际,聚集培育一批返乡青年、新农人、非遗传承人等成为“乡土网红”,打造一支新时代勇立互联网潮头、带动潮汕特色产业产品火爆出圈的青 ...
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时间节点,汕头市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结合本地实际,聚集培育一批返乡青年、新农人、非遗传承人等成为“乡土网红”,打造一支新时代勇立互联网潮头、带动潮汕特色产业产品火爆出圈的青年军,扎实推进“网络强村”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取得成效。

01

非遗触“网”焕新彩

近年来,一批与家乡“双向奔赴”的返乡新一代非遗传承人,以数字赋能传统技艺,在“乡土网红”带头人的流量扶持下,让“味”与“食”齐出圈,成为实践“网络强村”战略的生动缩影。

老菜脯“圈粉”年轻人

省级非遗“老菜脯制作技艺”传承人高玉婷是一名从星海音乐学院毕业的“90后”返乡新农人,她化身“潮汕版李子柒”,以短视频记录老菜脯做出奶茶、特色小吃等新风味的过程,全网点击量突破1千万,还通过网络直播,带网友“云”逛晒场、“云”品潮汕风情、讲解非遗故事,并在青少年网民交流会分享她和汕头乡村的故事,书写着新时代的“兴”农故事。





潮汕生腌“云端”飘香

“金二顺生腌膏蟹制作技艺”青年非遗传承人姚汶以生动影像讲述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把地方特色滋味跃升为全网追捧的“潮汕毒药”,直接带动了核心原料牛田洋青蟹“顺着网线”热销全国。





传统技艺“出圈”爆红

“潮汕猪肉饼制作技艺”青年非遗传承人孙芸芸创新研发推出60多种猪肉饼新口味产品,通过专属视频号科普推广,获得许多年轻消费者的喜爱,非遗美食从巷口小店走向全国,卖往北京、上海、新疆等地。





02

创意破圈添活力

以“网络强村”为抓手,在省、市网红培训班的孵化下,青年群体推陈出新,创新赛道,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汕头的乡村风光、农业产品、传统美食等,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注入“网络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破圈出彩。

硕士种田直播卖货

法学硕士刘镇涛放弃白领工作,回乡创办农产品公司,顺应农业品牌化的发展趋势,把濠江600多亩撂荒地变成高产田,并开设直播基地,带着村妇们开起直播间,单场直播卖出超50万斤榴莲蜜薯,不仅通过电商快车把家乡特产远销全国,更为村民发掘更多就业新途径。



00后当“菜摊主播”

00后女孩杜梓妍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澄海,扎根乡野,质朴的装扮、接地气的日常交流让她的视频充满烟火气与真实感,镜头里种菜、选品、摆摊、走街串巷等乡村生活,展现了潮汕地区独特的乡土风情,也引发了网友的情感共鸣,在网络名人共创和中央、省市媒体的宣传下,这位被央视戏称为“老式少女”的她和她的农产品连接上“云端”,让全国网友所熟知。





青年独创“手绘地图”

返乡青年林奕浩创建自媒体账号,展示家乡山海风光、文化积淀和丰饶物产,还结合南澳的文旅火爆资源独创性运维“南澳岛手绘地图”等一系列文创产品,用创意为家乡发展赋能。



03

电商开辟致富路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电商成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一部部手机、一场场直播,让“汕头制造”卖向全球,也吸引了众多青年人才参与创业,推动乡村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电商村培育人才

省级典型村龙湖区龙头村发挥电商村、淘宝村等作用,开设公益性质的电商创业、就业培训,为1000多名青年提供技能培训,推动毛织、玩具、食品等传统产业搭着电商快车“飞”向全国,为青年开辟致富新道路,2025年以来共直播带货约3600场次,直播销售额约1千万元。



直播间合作共建

濠江区建立跨境直播基地等专业网络直播间,强化政校行企合作共建,吸引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生变身“乡村好物推荐官”,并联动跨境电商龙头平台等,聚集了大批青年新农人参与,直播带货成为乡村产业的“全球传送带”。



新农人激活品牌

发挥雷岭荔枝等特色产业链优势作用,在今年荔枝丰收之际,借助“互联网+”和冷链运输优势开拓海内外市场,挖掘培育一批活跃的本地青年“乡村代言人”,电商、直播同发力,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实现总销售额1.1亿元,同比增长19.6%,实现了荔枝丰收、农民增收的好“丰”景。





编辑:许钊达

校对:翁夏

审核:陈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