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 来源:汕头纪检监察 ![]() 如何让监督既有力度,又有温度?金平区、澄海区纪委监委以集中整治为抓手,开出监督“处方”,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民生实事抓好监督推动,有效增进民生福祉,护航“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 ![]() 优化互认渠道 让群众“少花钱” “我在上一家医院做的检查结果,到了这家医院也能查到,医生也认可不用再重复检查,相比之前省事了不少。听了不同医生的建议,我的心里更有底了……”对于金平区影像中心软件系统试运行启用带来的便捷,李女士感受颇深。 去年以来,金平区纪委监委通过实地调研、专题会商、全过程监督跟进反馈问题等方式,监督推动区卫健局把“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这项民生实事“提上日程”。在多方努力下,金平区率先落地区属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成区影像中心,实现全区影像数据统一上传、统一调阅、统一管理,目前已累计上传检验报告15.4万份,互认9070次,为群众节省重复检查费用约37.94万元。 ![]() 优化就诊流程 让群众“少跑路” 在澄海区人民医院新院区门诊大厅,自助机前挂号、缴费的群众络绎不绝。阶段来,澄海区纪委监委牵头区卫健局、区人民医院认真贯彻“既送服务、又建机制”的民生保障思路,推动医疗机构配套完善自助预约机,增设缴费、取药等功能窗口,采用微信公众号实行预约诊疗和自助缴费等方式简化群众看病流程。 “完善流程后,在区级医院平均缴费时间由30分钟缩短到15分钟,就诊等候时间由1小时缩短到30分钟,群众就诊自助预约率超过35%,大大节省了群众看病就医所需时间。”该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表示。 ![]() 疏通癌筛堵点 让群众“更省心” “恶性肿瘤治疗成本较高,但目前辖内癌症免费筛查服务频次少、筛查项目比较有限。”金平区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一线,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癌症筛查堵点问题,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推动区卫健局牵头开展癌症免费筛查增项扩面项目,拓展辖内癌症免费筛查科目范围,提高癌症早诊早治率。 在多方协商对接下,目前区卫健局与粤东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三甲肿瘤专科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从癌症初筛、技术支持、双向转诊、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提升辖区癌症早筛早诊服务水平。除此之外,妇女“两癌”免费筛查也由每三年一次扩展到每年一次,新增了甲状腺癌、肺癌、消化道肿瘤等三项癌种免费筛查。 ![]() 打通急救痛点 破解群众“急救远” “时间之于心肌,时间就是生机!” 这是胸痛救治领域的共识,但澄海区部分乡镇距离区级医院较远的现状,成为当地群众生命健康的“隐形障碍”——急救黄金时间易被路途耽搁,直接影响救治效果。针对这一民生痛点,澄海区纪委监委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靠前督导、多方协调,推动卫健部门牵头有关单位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建成隆都镇卫生院、盐鸿镇卫生院2家标准化胸痛救治单元,逐步搭建起以澄海区人民医院为核心、向周边乡镇医疗机构辐射的区域协同胸痛救治网络,为群众筑牢生命救治防线。 “我们同步督促区卫健局通过现场教学、案例复盘、技术实操培训等多样化帮扶形式,让基层医护人员在‘实战化’学习中掌握胸痛救治关键技能。”该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区通过胸痛救治绿色通道已成功抢救患者38名,基层医疗机构胸痛救治响应速度与处置能力显著提升。 ![]() 心系侨胞健康 搭建惠侨“连心桥” “拿着这张卡来医院,有医护人员全程陪着我做检查,我觉得很安心。”归国华侨陈伯口中的“卡”,是澄海区为侨胞定制的“医疗惠侨卡”。有了它,侨胞能享受到从挂号、检查到取药的“一站式”陪伴服务,真切感受到家乡对侨胞的关怀。 如何精准服务侨胞健康需求?通过一线走访、座谈调研专题会商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澄海区纪委监委推动区卫健局、区侨联等有关部门搭建起“八个一”惠侨服务体系,设惠侨咨询处、服务窗口,开24小时热线,建惠侨医疗志愿服务队与华侨医学中心,还配多学科专业医疗团队……多措并举做侨胞健康“贴心人”。 在多方合力下,澄海区人民医院为148名70岁以上归侨建健康档案、制“医疗惠侨卡”与专属体检方案,还为行动不便归侨提供上门体检。“八个一”惠侨措施落地,不仅守护了侨胞健康,更成了连接侨胞与家乡的温暖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