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5年9月18日下午,汕头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在澄海实验学校举行了汕头市小初道德与法治衔接研讨活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省优质课程建设指导专家蔡英谦副教授、汕头市和各区(县)政治教研员、全市各初中学校教师代表齐聚一堂,以课为桥、以研为径,共探小初思政衔接新路径,让“立德树人”的种子在衔接教育的沃土中生根发芽。一、课堂示范:以生为本,点亮“做更好的自己”成长之路活动伊始,澄海实验学校王晓楠老师执教《做更好的自己》公开课,呈现了一堂兼具温度与深度的思政示范课。课堂以“感动中国人物庞众望”的成长故事为主线,串联起“榜样引路—悦纳自我—完善自我—践行成长”的教学逻辑:从拆解庞众望的“悦纳密码”,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发现“担当、坚持、乐观”的闪光点,延续小学阶段对“优秀品质”的感性认知;到开展“成长接力赛”“盲盒挑战赛”,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接纳自我不足、制定完善计划,完成从“小学具象体验”到“初中理性实践”的过渡;再到以“成长树”为载体,将“欣赏叶”“接纳叶”“完善叶”等贴满枝丫,让抽象的“自我成长”变得可触可感,点亮了学生眼中的未来星光。![]() 整堂课紧扣小初衔接要求,承接小学“自我认知”的启蒙基础,引导学生从“感性体验”向“理性思考”过渡,通过“案例共情 + 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领悟“接纳自我、发掘潜能、服务社会”的成长真谛,生动诠释了“学思行”合一理念下小初思政课“承前启后、循序渐进”的育人逻辑。 ![]() 二、评课研讨:研思共进,共商衔接教学优化策公开课结束后,评课研讨氛围热烈。老师们一致认为:本节课以大概念统摄单元设计,构建小初思政一体化脉络,实现核心素养、能力与知识统一,为新课标落实提供范例;课堂“案例线 + 实践线”双线并行让成长可视化,课后“成长承诺书”“复盘约定”延伸育人价值,契合衔接需求;课堂依“认知—体验—实践”设计活动,凸显学生主体,贯穿“教学评一体化”,为衔接课“活动设计”“评价优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 三、专题培训:梯度设计,构建衔接课程育人链汕头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施楚珊老师作《从生活体验到思辨提升:小初道德与法治衔接课程的梯度设计》专题发言。以本次公开课为切入点,提出“紧扣认知规律 + 课标要求”的衔接核心,从“认知、情感、行为”解析小初思政差异,强调衔接课程需做好“内容、方法、评价”三重衔接,通过“讲好中国故事 + 活动型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深化价值认同、在思辨中筑牢素养根基。 ![]() 四、专家引领:智启新程,启动优质课程建设路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省优质课程建设指导专家蔡英谦副教授莅临指导,为活动注入专业力量。他高度评价王晓楠老师的公开课“开头巧、主线清、内容实、互动好,接地气且精准把握教学需求”,认为公开课具有普遍示范意义。蔡教授宣布“广东省中小学思政课优质课程建设(汕头澄海实验学校项目)”正式启动。他指出,澄海实验学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凭借“学思行”合一的实践探索,成功突围,成为25门省级初中优质思政课程建设单位之一。这一成果标志着该校思政课程建设迈上新台阶,也为区域小初思政衔接教学提供了优质实践样本。同时鼓励教师借优质课程建设提升教研科研能力,落实育人使命。 ![]() 五、专题分享:知行共生,解码“三阶三环”实践模式活动最后,王晓楠老师以《承启衔接,知行共生——初中道德与法治“学思行”合一的七年级思政课程建设实践探索》为题,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小初衔接实践展开分享。她结合学校思政课程建设经验,详细介绍了“三阶推进(兴趣导学—思辨深学—践行固学)+三环融合(认知构建—思维发展—实践导行)”的教学体系,并结合扎根汕头本土的实践课例,让在场教师感受“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的育人魅力。 ![]() 此次研讨活动,既是一次小初思政衔接的实践探索,更是一场思政教育理念的深度共鸣。大家纷纷表示,将继续以“衔接”为钥、以“素养”为核,在思政教育的道路上持续深耕,让小初衔接的“桥梁”更坚固,让“立德树人”的初心更坚定,为青少年成长铺就洒满阳光的“逐梦之路”。 END 撰稿:杜喜共 王晓楠 编辑:林 波 初审:陈绍忠 复审:许哲斌 终审:林 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