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2025年11月2日相亲活动
蓝色河畔 首页 资讯 汕头综合保税区 查看内容

汕头综合保税区 而立之年再出发 临港蓝图启新程

2025-10-15 03:14| 发布者:蓝色河畔| 查看:2094| 评论:0

摘要:汕头综保区将临港经济区规划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推进。受访者供图汕头综保区加快建设全市外向型经济新高地,全力打造全市“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新标杆。受访者供图汕头综保区全力打造5个百亿级外贸产业 ...


汕头综保区将临港经济区规划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推进。受访者供图



汕头综保区加快建设全市外向型经济新高地,全力打造全市“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新标杆。受访者供图



汕头综保区全力打造5个百亿级外贸产业。受访者供图

翻开过去五年汕头综合保税区(下称“汕头综保区”)的发展答卷,起笔不凡,落笔精彩——持续发力做大做强保税主业,加快建设全市外向型经济新高地,全力打造全市“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新标杆。

2024年新年伊始,广东省委常委会首场集体调研来到汕头综保区,赋予汕头综保区跻身全国综保区第一方阵、加快建设临港经济区(综保濠江片区)的历史使命。过去一年,汕头综保区将临港经济区规划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推进,全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发展绩效评估在全国17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实现赶超进位。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汕头综保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春松表示,将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加快把临港经济区的“战略机遇期”转变为“发展黄金期”,以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更精准的产业布局、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打造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前沿阵地。

●余丹

做强做大保税主业 发展势头持续强劲

近年来,汕头综保区坚决扛起特区中的特区、窗口中的窗口的职责担当,不断做强做大保税主业,推动跨境电商、保税维修、保税研发、保税物流等多种外贸新业态相互促进,积极布局新材料、大健康、冷链物流等新兴产业,不断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能级和整体竞争力。

2020年,汕头综保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仅78亿元,到2022年突破200亿元大关,以占全市0.1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接近全市30%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主通道。发展能级同步跃升,其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绩效评估排名,从2020年的第99位攀升至2021年第84位、2022年第77位,实现连年赶超进位;2023年外贸出口跻身全国综保区前50,达到第48位,再创新高。2024年,全区GDP、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限上批零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位列全市前列,更在市直机关绩效考核中荣获一等奖,发展势头持续强劲。

建强“买卖全球”平台 打通外贸流通堵点

汕头综保区重点在平台建设上进行攻坚突破,着力打造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综合冷链、物流分拨四大开放平台,高标准建设中巴合作跨境电商云仓、保税物流中心、进境肉类和冰鲜水产品海关指定监管场地等开放设施,建立健全项目落户、货物通关、办税服务、降本增效等一系列高效工作机制,为企业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实现“买全球”更省心、“卖全球”更顺畅。

综保区深化与广澳港区的联动协作,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积极联动海关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落实“提前申报”“两步申报”“关区互认”等通关模式,助力企业高效通关。近期,汕头综保区建立首个对澳出口集拼转运中心,创新开通“汕头—澳大利亚”直达物流专线,通过“入区退税+保税仓储+保税物流”模式推动“汕货回汕”“汕货出海”,进一步破解澄海玩具企业出口物流链条长、成本高、时效慢的痛点堵点,实现“早上出厂、中午出关”,目前已有40多家澄海玩具企业计划通过该通道开展出口业务。

“前店后仓”模式在全国复制落地

2025年9月9日,ONE SHOP壹号跨境免税店在四川成都双流机场T2航站楼正式开业,标志着由汕头综保区培育的“跨境电商+保税展示”模式成功在全国复制落地。

回溯至2021年5月,汕头综合保税区率先突破创新,支持汕头新生活超市有限公司在全省首推跨境电商“前店后仓”模式,一举实现粤东地区跨境电商“保税展示+新零售”模式业务“零的突破”。

据公司负责人陈昌武介绍,截至目前,ONE SHOP壹号跨境免税店已在汕头市区万象城商场、小公园、机场等核心区域布局6家体验店,单店年营业收入超2000万元,2026年计划在厦门、郑州、无锡、福州、南京等城市陆续开设新店,下一步将在全国优选100家以上门店,实现年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上的目标。

“前店后仓”项目的成功,正是汕头综保区发挥“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叠加优势、全力发展跨境电商的缩影。汕头保税区保融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扬介绍,针对汕头传统优势产业,公司正与央企合作开展跨境贸易,在中东、中亚等区域布局海外仓网络,推动“汕货”出海。该公司已面向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开启长期产品征集工作,截至目前,已建立涵盖10大品类、11284件产品、260家供应商的产品库,品类包括家居家装、日化用品、服饰鞋包、美妆护肤、文娱用品、工业品、家用电器、食品、医疗用品、电力设备,全面覆盖粤东特色产业。目前,汕头综保区已实现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全覆盖,近三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速度超10倍,占粤东西北12市的比重从原来不足20%到接近60%,占全市比重从30.3%上升到92.1%。

奋进故事

破解企业“急难愁盼”

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

“一站式”服务

吸引大项目纷至沓来

一批批企业伴随着汕头综保区的发展不断壮大,它们既是综保区高质量发展最具象、最鲜活的见证者,也是与综保区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书写者。

汕头综保区始终坚持以真招实策支持企业、真金白银鼓励发展、真情实意做好服务,管委会协同海关、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实施“全流程帮办、全要素支持、全链条集成、全方位配合、全天候响应”的“一站式”服务,持续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沃土,国内医疗领域龙头东软、赛特、科泰和华能、苏豪等一个个好项目、大项目纷至沓来。

在一次企业调研中,汕头市金信通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铁佛提出,进入综保区的左转绿灯时间过短,早高峰期间车辆排队严重,不少员工需等候两三个红灯周期,导致上班迟到。管委会获悉后,迅速与交通部门协调,在早高峰时段适当延长绿灯时间,有效保障了车辆通行。这一细微之处的调整,赢得了园区企业的广泛好评,生动诠释“企业事无小事”。

小小红绿灯,折射出大服务。汕头综保区全面实施“暖企惠企春风行动”,共收集辖区内50家企业提出的83项诉求,并已全部办结。针对企业反映集中的政策不明、配套不足、用电价高、交通不便等痛点难点,园区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推动问题系统解决。

在交通方面,针对公交班次少、出行不便的问题,综保区多次与交通部门沟通,通过财政补贴引进公交线路、增设站点,并协调共享单车单位设置16个电动车站点,有效打通员工出行“最后一公里”。

园区内一家企业原计划推进的危化品生产项目,因政策限制无法落地,且不符合用地置换条件,综保区主动开启保姆式服务,引导企业梳理经营定位与产业链条,协助其转型发展符合安全监管政策的新项目。这种“旧地新用”的模式,既盘活了闲置土地,又引进了优质项目,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闲置土地处置典型案例汇编,也是全省唯一入选案例。

为拓展发展空间,汕头市委、市政府在周边划定了4.95平方公里作为综保区配套用地,支持其扩围发展。面对扩围中行政区域调整、历史征地处置、集体建设用地置换、滩涂农用地转用及清障补偿等“硬骨头”,综保区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兼顾历史背景与村集体、村民利益,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不仅推动扩围工作顺利推进,更解决了属地社区长期遗留的历史问题,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美好蓝图

汕头综保区以临港经济区为引擎

滩涂变热土

激活新动能

汕头临港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有利于广东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把握主动权,引导相关产业梯度转移,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广东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具有重要意义。眼下,汕头正全力绘就104.93平方公里临港经济区的宏伟蓝图。综保濠江片区基建全面推进,呈现出一派蓬勃气象。

“把临港经济区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事关国之大者、省之要事,不仅是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关键之举,更是国家、省、市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同时也是综保区和濠江区、广澳港区发挥优势、深化合作、实现区港城融合发展的重要契机。”陈春松语气笃定地说道。

综保濠江片区总规划面积19.85平方公里,未来还将申报围填海7.03平方公里。汕头综保区不等不靠、乘势而上,快马加鞭把临港经济区的战略优势转为发展胜势。

综保区坚持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商,让蓝图变成现实——扩围北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智慧物流分拨中心项目开工建设,东湖智谷、大健康产业园和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紧锣密鼓谋划中,海边滩涂成为发展热土。

围绕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重点方向精准招商,汕头综保区成功引进落地赛特医用智能无人车、广东科泰膳食添加剂、东软集团医疗器械等一批符合临港经济区产业定位的新质生产力企业,加快对接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经济效益好、辐射领域广的龙头项目。目前,全市大健康智造产业园已落户综保区北侧扩围区域,项目总投资25亿元,以“智能化制造+大健康产业”为核心,将打造粤东地区首个集研发、生产、物流、服务于一体的大健康智造产业园区,加速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大健康临港产业集群。

依托临港经济区,汕头综保区正瞄准三到五年实现年进出口突破500亿元目标,全力打造5个百亿级外贸产业——打造百亿级的跨境电商产业带,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保税+跨境电商”双向赋能,助力玩具、纺织服装等“汕货”加速出海,构建粤东跨境电商产业核心枢纽;打造百亿级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围绕煤炭、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向闽粤赣地区提供全产业链、供应链综合服务,成为粤东地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宗商品流通关键节点;打造百亿级燕窝贸易流通港,深化与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地区合作,建设中国燕窝港;打造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园,积极对接国内龙头医疗项目,建设面向东南亚的医药制造和贸易流通平台;打造百亿级食品加工产业园,做大做强水产加工、肉制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同时推动预包装食品加工制造创新升级,拓展国内高端消费市场与东南亚海外市场。

来源:南方日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