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4 - 88943210
  • 0

草根举善 爱心涓涓汇成长河

韩索清 发表于 2011-7-2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666 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河畔 |

x
         汕头人的慈心善举植根潮汕文化深厚土壤,更有其独特之处。做好事不留名,也是汕头慈善的一个鲜明特点。他们的身上浓缩着最纯粹的慈善情怀,高高扬起的是最鲜艳的慈善精神旗帜。
        在这里,一个“关微”感动了汕头、感动了全国;在这里,一个纪婵蕊四代接力陪伴孤寡老人走完一生;在这里,110个义工组织扮演了困难群体“110”的重要角色;在这里,一个新闻媒体连续7年坚持不懈帮助1000多个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这些著名的、匿名的“爱心善人”,这些闪光的、朴素的草根善举,不断回荡在这个城市,成为汕头人一代接一代传承慈善的动力,源源不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真诚奉献,解人困厄,细水长流,润物无声,成为汕头人一贯的行善作风。
        四代接力照顾孤寡
      “金厝边”胜过“银亲戚”
        善举贵恒。做善事,最需要的是一份本心。家住夏桂埔的纪婵蕊一家就是靠着这份本心,把善事做了88年,完成了照顾一位非亲非故孤寡老人一生的承诺。
       纪婵蕊今年50多岁,是下蓬中学的退休职工。在长达88年的时间里,纪婵蕊一家四代照顾着邻居纪清梅。纪清梅6岁时因一场大病致双目失明,父母为了生计被迫前往越南谋生,把她和妹妹舍弃在乡里。住在纪清梅家对面的纪婵蕊的祖辈,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小姐妹的义务。后来,纪清梅的妹妹远嫁他乡,纪婵蕊的父母及纪婵蕊姐妹轮流照顾双眼失明的纪清梅。出嫁后嫁在本村的纪婵蕊承担起照顾纪清梅的全部义务,为她砍柴、烧饭、梳头洗脸、挑水,把她的日常生活料理得妥妥贴贴。而纪婵蕊的3个子女也是自小陪伴老人,每日轮流送饭,洗衣服,将这把“爱心火炬”接下来,直至94岁高龄的纪清梅老人去世。
      而这样的善事不只纪婵蕊一家在做,乌桥岛内的“揭阳嫂”曾少娟常年照顾邻居家双目失明、身体患病的林楚卿老人,替老人买菜做饭,陪老人寻医买药。七旬老人黄惠音也长期照顾着邻居家近百岁的陆老姆,嘘寒问暖、煮饭送药,两人情同姐妹。
      匿名济困乐在其中
     送米送钱助渡难关
      在金平区乌桥街道,有一位为善不让人知的热心企业家已经连续3年,每月定期在火车路设点为辖区的困难群众送米送油,惠及了乌桥辖区内100户贫困户,但至今受资助的贫困户都还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甚至也没见过这位热心人的真面目。记者从街道了解到,这名企业家当年是从乌桥走出去自主创业,事业有成后不忘回报社会,主动来到贫困户众多的乌桥辖区,自愿帮助生活困难的家庭。从2009年初开始,这位企业家通过发动其他热心人士,购买了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资,并委托一位老同事在火车路每月定期派发。每逢中秋节前后,还加派月饼给困难户过节。近3年来,平均每年为困难群众送去了10万元左右的爱心物资。
       一人有难,众人相帮。多年来,经媒体报道的困难户不少,有突遭横祸的,有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他们的不幸遭遇一次次唤起了这座城市的爱心。2005年,汕头籍在读大学生胡佳茹突患尿毒症,不仅“关先生”为其捐款,更多不愿意留下姓名的普通市民也为她送去了希望,让她得以渡过难关、健康成长。2008年,潮阳贫困家庭的9岁儿童小海钦事件牵动了众多?城市民的心,短短几天内,为他送钱送物的市民一波又一波地走进了医院。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慈善组织活跃民间
       义工善堂遍结善果
       外砂集义福利会组建至今已有21年,他们的善举已经惠及大江南北、千家万户。这是一个群众性的社会慈善组织,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到善举广扬的历程。
       集义福利会的组建,要从会长王佩君说起。当地哪家有危就挺身相扶、哪家受困就出手相帮是王佩君的一贯作风,谁家出现了困难,都会想到王佩君,都会向她求援。1990年,王佩君与交往多年的老姐妹王惠青一起商议成立了集义福利会,并发动村里30多位老妈妈加入。20余年来,集义福利会先后筹集捐款200多万元及大米、衣物等救济物品一大批,帮助近2万户困难群众。同时,已有300多名同样热心慈善福利事业的老妈妈加入到集义福利会的行列中。
       如今,城的慈善队伍日渐壮大,义工组织就有蓝天义工、关爱义工、阳光义工、大愿义工等一大批。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类青年志愿服务组织110个。而作为潮汕独有的慈善组织的“善堂”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汕头开埠之后,最具影响力的要算“存心”、“延寿”、“诚敬”、“诚心”、“慈爱”等五大善堂。如今,潮汕地区共有大大小小的善堂300多家,其中登记在册的有70多家。这些慈善组织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和家庭,开展文明服务、助残扶弱和扶危济困等活动,成为?城一道亮丽的慈善风景线。
      热心助学媒体有责
      社会参与爱心接力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慈善公益事业是一项全民工程,我国的慈善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需要新闻媒体来“推波助澜”。知识改变命运,帮助一名寒门学子成才,等于帮助一个贫困家庭早日脱贫,汕头特区晚报发起的“爱心助圆大学梦”活动就从这里找到了慈善的切入点。一方面,通过活动在社会上倡导关怀弱势群体、弘扬助人为乐的传统社会公德;另一方面,从贫困生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用人性化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懂得感恩,学成以后回报社会。
  从2004年第一年活动起,我们就通过活动看到了汕头人爱心助学的热情。活动仅开展半个月,募集的助学善款就达到57万元。而连续3年分别为贫困生捐款20万元、20万元、15万元的神秘热心人“关先生”,更成为乐善好施的汕头人的代表。
       7年来,通过本报的牵桥搭线,已有1000多名因家贫面临辍学的学生如愿走进了大学校园,以知识改变自己乃至全家的命运。而他们当中,不少人选择在已经走上社会或已能自食其力的时候回报社会,通过各种形式将爱心接力下去,形成了慈善的良性循环链条。
      爱心列车开往17省
      慈善诊所施医赠药
      在汕头,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慈善组织,义医义诊、送医送药一直是慈善事业恒久不变的主题。1997年,香港爱国人士李嘉诚为内地同胞捐赠了流动的、专门从事慈善医疗活动的眼科火车医院——健康快车,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承担了其中一列健康快车的医疗扶贫任务。汕头医务人员搭乘这列爱心列车奔往祖国的新疆、西藏、云南、四川、贵州等17省的偏远贫困地区,为当地群众送去光明和希望,总手术量达13711例。
      2005年,汕头市慈善总会存心善堂福利会开设了粤东首家慈善诊所——存心慈善诊所,这个义诊队伍为低保、五保和特困户等困难群体施医赠药。由海外侨胞捐资、于2002年设立的市侨联诊所,也是一支常年活跃在基层的“慈善医疗小分队”。多年来,侨联诊所通过发放医疗优惠卡、组织义医义诊等活动,缓解了部分市民“看病难”问题。对于许多困难群众来说,设立在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汕头市卫生惠民门诊”就是他们的“健康之家”。该门诊为低保户居民和特困职工提供诊疗优惠,每个月都组织义诊医疗队送医送药。
        “关微”,许多人都在猜测他的真实身份。他不是明星,却引来各方关注;他从不露面,却成为追寻的目标;他不是巨富,却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编织着社会关爱的美好。虽然媒体曾多次力图寻找并采访他,但是他仍然保持一贯低调的作风,默默地给需要的人们以帮助。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默默助人不求回报的精神,微小却伟大,关微已不只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种民间慈善精神的象征。
       2004年,本报首次发起了“爱心助圆大学梦”的活动。当年8月24日下午,一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汕头男士拨通了本报热线电话,他自称姓“关”,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看到本报“爱心助圆大学梦”的连续报道后,决定无条件地捐出20万元,委托本报编辑部转交给急需帮助的贫困大学生。当时,虽然记者坚持让他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以方便报道,但是电话那头的“关先生”却谦虚地连声说,他没什么好报道的,他做这件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2007年是“希望工程”第十五年,南方日报发起寻找“关微”活动,希望找到以“关微”的名字为广东希望工程捐款近百万元的匿名捐助人,并循线找到汕头,多年来热心支持本报爱心扶贫活动的匿名捐助人“关先生”更是成为媒体记者重点“打探”的对象。费尽周折,媒体终于通过电话与汕头“关先生”取得了联系,虽然“关先生”一如既往地没有露脸,也没有透露个人的任何信息,但是通过一番详细访谈,证实了汕头“关先生”就是他们寻找的“广东关微”,但是关微表示自己只是希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仍不愿曝光和因此出名。
  时至今日,“关微”的善举不胜枚举,接受过他帮助的人也数不清,他的事迹登上央视,他的“善”陪伴在15岁的南澳女孩林雯雯、汕头残疾作家吴游、江西保姆阿秀、潮阳金灶镇谭小华夫妇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身边。他的爱心足迹,不仅留在了汕头,还留在了广州、韶关、河源等地,在广东希望工程甚至是宁夏共青团的助学活动中,都出现了他的“身影”:从2002年起,在“希望工程羊城会亲活动”中,“关先生”以不留名的方式,几乎每一次都参与捐款,数次一次性捐款20万元援建希望小学。在宁夏,“关先生”与宁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设立了  “关微助学基金”……
        “关微”所做的善事,也许正如他所言是“微薄之力”,但是这些善举将一种精神传递给了他所帮助的人,同时也将这种精神传递开来。
       12年来,汕头慈善总会筹集善款累计超过3亿元,为救助困难群众和改善民生筹措了大量资金,用于赈灾、扶贫、助学、助医、助孤助残等方面。据统计,近年来慈善总会共临时救助39787人(次),发放善款1137.55万元。遍及全市的善堂、福利会更是汇聚起了一分分慈善力量,也让慈善惠及到更多人。
       汕头市慈善总会存心善堂福利会会长蔡木通向记者介绍,仅去年一年,善堂就募集善款及物资达2700多万元,用于救灾救难及各种社会福利。热心人士的捐赠感人至深:不愿出名的女企业家认捐存心慈善诊所10年开支,每年15万元;几名年逾古稀的老人,时常拾捡矿泉水瓶等废品,将所得的微薄款项悉数捐给善堂……2005年,存心善堂福利会更是开设了粤东首家慈善诊所——存心慈善诊所,由市区各医院的退休医生、护士组成的义诊队伍,为低保、五保和特困户等困难群体施医赠药,所有医疗器械、药品以及日常运作开支等都是由社会热心人士捐赠的。
      近年来,汕头慈善总会先后投入善款3.3亿多元,分别资助实施了“情暖特困户,送温暖献爱心”、“低保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救治活动”、“兴教助学”等慈善项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每年元旦、春节来临之际,汕头慈善总会更是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慈善情暖万家”活动,让特困户群众温暖过冬。在5次全市性慈善捐赠活动,汕头慈善总会共接收市直单位和社会热心人士慈善捐款1055多万元,并从这些募集捐款中划拨资金,用于每年春节购买大米慰问困难户、农村危房改造、为残疾人办实事、援助母亲安居房建设、资助贫困家庭患心脏病儿童手术治疗等。
转自汕头特区晚报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1)
res01_attpic_brief.jpg
存心善堂举办物资发放活动。

res16_attpic_brief.jpg
义教撑起一片希望。

res07_attpic_brief.jpg
存心善堂举办物资发放活动。
2011-7-2 11:52: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河畔 |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4-5-30 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