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抗疫一线,队友们为张展渠医生举办了简单的生日会,这让他永生难忘。
奔赴湖北抗疫前,张展渠与儿子紧紧拥抱。
从湖北归来,张展渠回到潮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诊室里,继续为患者服务。
防护用具在张展渠脸上留下深深的压痕。
“作为医护人员,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就得挺身而出。去,有可能会后悔,但如果不去的话肯定一辈子都会后悔。”潮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展渠毅然踏上了他的抗疫征程,成为潮州市驰援湖北抗疫医疗队的一员。而他也坚信,战“疫”一定会赢。
“一定要做好防护,我们等你回来。”
作为潮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张展渠在驰援湖北的文件通知还没下达前,便做好了奔赴抗疫前线的准备。他不忍向年迈的父母征求意见,询问妻子时,同样身为医护人员的妻子十分理解,也特别支持。得到家人理解的张展渠立即递交了请战书。
白发垂堂千里别。临别之际,两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儿子面前留下了眼泪,家人们的担忧与不舍汇成一句“你一定要做好防护,小心点,我们等你回来”。带着救死扶伤的使命,2月11号,张展渠与医疗队员们从潮州出发,踏上了他的抗疫征程。
病人的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
“入驻武汉荆州石首后,听到要接手重症病房的时候,心情肯定会感到紧张和不安。”因张展渠本身的工作是负责重症病房的,对治疗重症病人有一定经验,于是他和潮州医疗队的刘伟佳医生肩负起重担,打头阵,负责重症病房病人医治工作。
张展渠作为主治医生,除了要时刻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对症治疗,有时还会遇到紧急情况需对病人进行抢救。第一天接手的时候,张展渠就马上投入到一名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工作中。对病人做心脏复苏,需要大幅度的动作,防护服可能会走形暴露,治疗病人时的近距离接触很容易被感染到。“这种情况下,顾及不了那么多,只能上,病人的生命是第一位,没有时间给你考虑那么多。”最终,在孙华锋主任和张展渠共同努力的抢救下,病人的心跳也恢复了过来。
在此期间,张展渠最开心的是看到一位55岁的危重病人经过精心治疗,好转、康复出院;危重患者治疗后成功脱下了呼吸机,能自主讲话,与家人视频……“这是广东医疗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都感到非常开心,也非常受鼓舞。”这也是张展渠最感欣慰的事情。
重症病房里需要经历很多生死抢救,也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工作多年见惯各种生死的张展渠,在面对抢救不过来的病人时,也会流下伤心眼泪。“有个病人,才47岁就走了,非常可惜。这个病人本来要转去荆州的,但来不及了。在我们到的第三天晚上去世了。医生护士一起处理遗体,看着活生生的人就这么没了,心情非常沉重,想救活他,又无能为力。”张展渠说,默哀的时候,他戴着护目镜强忍着,但眼泪还是流出来了,也没办法擦,也不想让人看到在流眼泪。
难忘互相守望的队友情
在抗疫战场上,张展渠还与队友们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当时石首的疫情已经趋缓,也刚好遇上了三八妇女节。我们在街上发现了一家蛋糕店,可以从微信上订蛋糕。”张展渠笑着回忆,队友们提议,要不给他过生日,顺便庆祝妇女节吧。大家唱了生日歌,还许了愿,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张展渠说,“疫情期间,人与人心的距离拉近了,我们互相扶持,互相守望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记者采访张展渠时,恰好是高考放榜,填志愿的时间。“您有什么建议想对报医护专业的学子说吗?”记者问道。
张展渠坦言,“虽然医护工作很辛苦、有委屈,也有危险,但是它很伟大、很值得。想对学子们说,学好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份愿意去帮助别人的善心。不怕苦累,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言
张展渠: 防控才是疫情控制的关键。此次湖北省疫情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控制下来,除了有举国抗疫的力量与精神加持,还得感谢当地老百姓的全力配合,百姓们自觉的居家隔离才使疫情不至于进一步蔓延,为打赢这场抗疫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所以,如何把防控工作做到常态化是这次抗疫的关键,目前国内疫情已经趋向平稳,但潮州百姓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吸取经验和教训,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文/本报记者 丁玫 实习生 吴相瑶
图/本报记者 庄园 陈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