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1+6+N”澄海实践 | 澄华街道:打造“四格”工作法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

编者按:

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推进“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部署,阶段来,澄海区政法综治系统紧紧围绕省委“1310”特别是“百千万工程”建设等中心工作,以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平安法治澄海建设为主调,用心用情用力推动“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在澄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澄海政法公众号推出“1+6+N·澄海实践”系列报道,充分展示政法综治系统群策群力推进“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

敬请垂注。



澄华街道位于汕头市澄海区中心城区,总面积13.68平方千米,辖区户籍人口6.91万人,常住人口 17.428万人,人口基数较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峻复杂,特别是针对差异化需求突出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任务艰巨,亟需破局。近年来,澄海区澄华街道紧紧围绕“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目标健全完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机制,探索打造“四格”工作法,有力提升特殊人群管理、帮扶、服务质量,有效减少矛盾纠纷、消除风险隐患、预防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平安稳定,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护航助力辖区高质量发展。

“定格”摸底,让信息无缝对接
摸全摸清信息是做好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基础性、底板性工作。澄华街道结合辖区人口结构、社会治安状况、政策落实以及特殊人群的具体需求实际,以“网格”为单元,做好摸排工作。首先是全面排查登记造册。街道实行综合网格化管理,按照“街道-社区-网格”三个层级,共划分52个网格,以网格为单元,结合各部门原登记在册的特殊人群档案资料,组建“社工+网格员+志愿者+社会力量”的联合服务队伍集中入户走访、全面采集登记信息,完善台账资料。其次是动态跟进更新情况。街道各职能部门定期对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进行调度、更新台账,确保后期管理服务工作中数据拿得出、信息对得上,详细掌握特殊人群的动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再次是精准摸清群众需求。了解需求是做好服务的前提。街道综治中心牵头制定《群众求助事项登记表》,详细登记求助事项类型、具体内容、社区意见等内容,明确由网格员及时发现、社区提交特殊人群帮扶需求,街道综治中心根据服务对象不同需求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努力提高特殊人群服务精准度、实效性。


“满格”发动,让资源无界融合
整合汇聚、全量调动资源是破解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各自为战现状的关键一环。对内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工作机制。澄华街道秉承“党工委领导、职能部门负责、社区基础、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原则,制订《关于提升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质量的工作方案》,强化街道综治中心统筹、职能部门联动、社会力量补充,链接人力、财力、物力等多种资源,形成“特殊人群点单,综治中心派单,社区、网格员、职能部门及社会力量接单”的工作闭环,确保特殊人群“管得住、管得好”。以党建为引领,高标准量身打造“红色商圈”,积极推动“开放式红色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落地成型,将红色商圈志愿服务者队伍联合商住楼物业管理人员组成16支“义警”队伍,让他们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对外坚持整合资源,多方参与发动。探索实施“新业态群体+积分制”治理新模式,组建平安建设志愿服务队,吸纳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为社区流动网格员,推动形成新就业群体和社区干部“双向服务、同向发力”新格局。设立特殊人群救助帮扶专项资金,发动热心社会组织、热心企业募集慈善资金30万元,为经济困难的特殊人群提供资金帮扶,解决部分经济救助申请周期长或缺乏政策依据的问题;此外,多渠道筹措物资,精准帮助各类特殊人群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用品问题。




“顶格”管理,让人群无漏监管

为实现特殊人群的无死角、全覆盖管理,澄华街道根据澄海区规范重点人排查管控工作指引,实施“分层分类、条块结合,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群体明确社区综合网格员以及街道各职能部门日访、周访、月访、不定期随访频率,组织力量开展电访、面访、入户走访等;依托汕头市社会治理平台“社情地图”系统,整合集成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同时还探索开发“掌上社区”小程序,发动群众参与网格化管理,推动将AI智能化治理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各个角落。

社区网格员在线上线下巡查中收到的特殊人群一般性求助事项,由属地社区就地解决,或由街道各部门在职能范围内用足政策全力做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对情况较复杂、涉及多部门职能的业务,由发现问题的社区或相关部门提交至街道综治中心,通过综治中心分析研判,牵头各部门协力攻坚解决,确保职能充分发挥、政策用足用好,近年来实现重点人群“零失控、零肇事”。

“升格”服务,让温暖无距相伴

聚焦不同群体多重需求,融合本地资源禀赋,积极探索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新模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心理服务方面。街道积极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弥补现有帮扶服务政策覆盖不到的空缺,延伸服务辖区内困境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触角”。如,街道综治中心先后与澄海阳光志愿社、沐阳教育签订合作协议,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提供心理问题预防咨询干预,自合作以来,联合沐阳教育心理专家到中小学及社区开展教育宣传活动约10场次,并及时为有抑郁倾向、有轻生念头的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干预,打开心结。
就业服务方面。街道综治中心牵头人社部门联系知硕职业培训学校,结合培训机构的项目优势和特殊人群群体的特点和学习意愿,免费为有需求的社工、志愿者以及特殊人群提供更具个性化的职业技能培训选择,如居家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培训,提高社工和志愿者的专业技能以及特殊人群回归社会适应能力。至目前,报名参加居家养老护理等技能培训约40多人。同时,街道人社部门还积极为特殊人群收集合适的就业信息、就业岗位,鼓励发动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特殊人群就业帮扶工作。

生活服务方面。聚焦困难老年人独居、行动不便、精神寂寞等实际问题,华文社区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城西社区打造家门口的“养老院”,提供多元化医养服务;上窖社区打造“幸福食堂”破解独居老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每月定期联系社区医生为辖区老年人体检问诊;下窖社区优化整合社区配套公共空间打造老年人活动中心,丰富文化生活;岭亭社区依托康园中心对辖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开展定制化个案服务、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西门社区通过慈善总会加强关心关爱特殊人群,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城西社区落实“帮代办”服务,根据提供上门取送药服务,解决辖区行动不便人员的用药问题。




下来,澄海区将积极深化推广澄华街道“四格”工作法,持续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帮扶,做优做实服务管理,精准回应群众诉求,让其负面情绪有道可倾、困难解决有途可寻、温暖真实可感,用心用情用力为特殊人群照亮“平安幸福路”。




相关阅读

澄海区开展“书香满溢同分享 共赏阅读好时光”读书节活动

聚焦暖心事丨澄海检察:联合救助暖情谊,上门纾困践初心

关于开展“2025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的通知

【政法云课堂⑧】@党员干部!测测你对中央八项规定了解多少?

【政法云课堂⑦】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你分得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