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华侨与乡贤|汕头改革开放以来民间捐资办学田野调查 潮南峡山篇(上)



潮南区峡山街道素有“商埠”之称,也是广东省的著名侨乡之一,旅外侨胞和港澳同胞有30多万人。这些心怀家国的华侨及乡贤,向来关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倾尽全力捐助家乡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据初步统计,共有六都中学、峡晖中学、晓升中学、东山中学、峡山初级中学、峡山小学、东山小学、洋内小学、练南学校、东溪小学、南里棉岭学校、华桥小学、泗联学校、沟头小学、东沟华侨小学、上西沟小学、桃溪学校、陈禾陂学校、上东浦学校、大宅学校、西港小学、沙溪小学、董塘小学、桃陈小学、陇美小学、潮东小学、义英小学、拱上小学、汕尾小学、洋汾陈小学、洋汾林小学、下东浦学校、莲塘小学、英大埔小学、溪心小学、溪南小学、寨外林小学、拱桥小学、西沟小学等39所学校,接受了华侨及乡贤的助学捐款,金额总数超过2亿元。

(一)



▲峡山学校



▲峡山学校

★峡山小学  峡山小学于1983年由旅泰侨领陈弼臣出资500多万港元资助新建,1985年1月落成使用。及后,陈弼臣的儿子陈有庆、陈有汉又累计出资200多万元资助学校的发展。目前,学校拥有有庆楼、德建楼2座教学楼,以及有汉图书馆和宿舍楼名立楼、礼堂子贵楼等建筑。自2016年起,陈有庆还在峡山小学设立了陈有庆奖学金,每年出资20万元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至2020年其支出的奖学金累计共达100万元。

★峡山中学 峡山初级中学原来只有2座教学楼,无法满足生源日益增长的需要。雅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武雄得知情况后,于1999年独自捐资400万元兴建了1座名为雄鹫壮图楼的新教学楼。该楼楼高7层,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逾6000平方米,有教室及教师工作室各28间,于2000年竣工投入使用。

★东山学校 东山学校由旅泰侨胞陈炎隆独资捐建。陈炎隆以其勤劳和才智创办了泰柅集团和豹王集团,在事业有成之时饮水思源,于1987年出资260万元捐建了东山学校。随后,他又陆续为学校捐置了电教室、语音室、理化实验室,并发动泰国、美国和香港等地的乡亲捐资成立助学基金。30多年来,陈炎隆一家从未中断对东山学校的资助,他的太太方映英就于2016年捐资26万元为学校改造了操场。

★南里棉岭学校 南里棉岭学校原是一所小学,1971年始办初中班。1995年,学校由乡政府筹资兴建新校舍,乡贤郑可明即捐资400万元投入。新校舍建成后,因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办学条件再次满足不了需要。2004年,郑可明又再捐资550万元帮助学校进行升级建设,为学校新建了教学楼、礼堂和操场等设施。

★练南学校 练南学校建校时间较早,原有的校舍危旧分散。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经济迅速发展,学校于1992年易地重建,新校园占地32亩。这次重建共耗资500多万元,而来源于近百位旅港乡亲捐助的资金就达400多万港元,其中港胞刘伯诚捐出港币140万元,刘先哲捐出港币60万元。重建工程于1993年11月动工,1994年12月18日竣工,建筑面积约6200平方米,有礼堂1座,教学楼1座,宿舍楼1座,可容1000多名学生就读。2007年,练南小学准备增设初中部,练南村教育理事会再次动员乡贤捐资扩建学校。不少乡贤闻知消息后立即慷慨解囊,很快筹得资金762.9万元,其中潮南民生医院董事长吴镇明捐资250万元,香港同胞刘先哲捐资38万元,还有乡贤刘启龙捐资35.8万元、刘光铮捐资28万元。工程于同年启动建设,至2009年8月竣工交付使用,建成初中部教学楼5008平方米、宿舍楼1400平方米,练南小学随之升级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更名为峡山练南学校。

(二)



▲华桥小学

泰国企业家胡荣堦的祖籍是华桥村人。他虽身在异国他乡,却时时心系故土家园。上世纪90年代初,胡荣堦出资人民币400万元,兴建了华桥小学的新校区。工程于1992年春天动工,于1993年春天建成。学校落成时,胡荣堦专门请人在德国铸造了父母的铜像,并运至家乡安放于校园之内,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父母的爱戴,同时也表达自己及父辈对于乡土家园的眷恋之情。

华桥小学地处潮南区峡山街道的华桥村,原来的校址分散在村里的几座祠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日渐增加,祠堂也日渐老化,村里于上世纪90年代初决定斥资新建学校。胡荣堦正是在此时慷慨捐资建校的。新的学校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有教室36间,行政办公用房2间,教师办公室和宿舍24间,以及体育运动场7800平方米。从最初的宗祠到现在的楼宇,华桥小学的发展见证了华侨乡贤对家乡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

(三)



▲东溪学校

旅泰侨胞郑明升家乡的东溪小学,原来只有几间平房和一个操场。1988年,郑明升听闻这一情况,决定捐资150万元来帮助学校建新校舍。接着,他的兄弟郑锦坚也捐出50万元,还有郑清泰等也捐出60多万元,一共筹得260多万元的资金投入学校的建设。在华侨乡贤的齐心协力之下,新的学校很快建成,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拥有教学楼2幢、教室28间,还有教师宿舍1幢、礼堂1座、篮球场和运动场各1个,使东溪学校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2001年,郑明升伉俪又再捐资2000余万元创建了晓升中学。该工程历时两年,于2003年8月竣工交付招生办学。学校配套有教学楼、操场、跑道、食堂等教学设施及红木制作的学生课桌椅,设备先进高档。

郑明升这样倾心助学,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简单朴素。东溪村的老书记回忆说,当年到泰国拜访郑明升时,为接待来自家乡的客人,郑明升破例在用餐时专门安排了龙虾这道大菜,席间却有位乡亲把一条龙虾须丢弃在餐盘,郑明升见到后立即将其捡回来吃了,并批评了那位丢弃龙虾须的乡亲,由此可见郑明升节俭的生活态度。很多人都知道,郑明升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标准,叫“能过得去就行”,因而省吃俭用是他生活的常态。为了省钱,他经常穿着一双旧拖鞋,所穿的衣服也特意回国内来买,并且专挑一百块钱可以买四件的那一种。这位对自己“抠门小气”的老华侨,却慷慨地把省下来的数千万巨款捐给家乡建设学校,不能不让人们肃然起敬。

(四)



▲上西沟小学

上西沟小学能够变身成现今的城区小学,离不开乡贤们的鼎力支持。

1996年,由于台风肆虐,上西沟小学的老校舍倒塌不能使用。这时恰逢秋季开学在即,村民们都万分焦急,村里于是决定,将原计划用于搞民俗活动的珍珠园改为学校的办学场地。在上西沟村两委的牵头下,上西沟村的乡贤纷纷积极捐款资助,其中乡贤林松坤捐资32.8万余元,林声文捐资18.8万余元,林旋槟捐资2.28万余元,林宝成捐资1.38万余元等。在热心村民和各方人士的支持下,工程于1997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至今。

学校最初落成之时,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热心的各位乡贤又继续捐款,在芳名榜上留下了一串熠熠生辉的名字,其中有捐赠桌椅的林楚昭,捐赠电脑的林德生,出资维修校舍的林钦武等等。此外,还有不少热心的企业捐了资,他们是嘉林隆公司、美标公司、彩虹织造、嘉泰织造等。

2014年7月28日,在众多乡贤和爱心人士的倡议下,西沟村还成立了教育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汇入八方涓流,共襄教育事业,全力推动上西沟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基金会自成立以来,修建操场、跑道、走廊,为每间教室安装教学平台、风扇、窗帘,为校园栽种花木绿化环境,使上西沟小学校旧貌换新颜。2020年8月,上西沟村小学所有的教室、功能室和办公室都装上了空调机,学校的教学环境又得到了一次改造和升级。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学校使用空调的电费全部由基金会支出,使学校的用电免去了后顾之忧。



来源:汕头日报







长按关注

更多精彩



潮南侨联

相关阅读

潮南区喜添联侨惠侨平台!区司法局驻侨联法律服务站揭牌成立!

侨批传情 笃行笃信!2025年汕头市“鮀城大思政”活动走进成田高级中学

一图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 潮南2023年成绩单

【侨乡相约 品味潮南】潮南特产系列:沙陇鱼丸

【侨乡旅游】潮南陇田乡村振兴示范长廊初步建成,以爱为名串起10个村多个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