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巾帼志愿者一行人来到庄惠娟家中,与她们共进年夜饭,共度欢乐时光。 本报记者 庄园 摄
本报记者 吴冰 丁玫 实习生 郭昕
除夕,在潮安区江东镇上庄村低保户庄惠娟的屋里,笑声一片,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庄惠娟和女儿赶在除夕夜来临之前,住进了重建的房子里。昨天,亲朋好友、街坊四邻相继前来串门道喜,多名市巾帼志愿者也带着多种食材、烹煮的工具,与庄惠娟母女一起吃年夜饭,同度这个意义非凡的新春佳节。
昨天,记者来到庄惠娟的新房里采访。庄惠娟的丈夫多年前已经去世,家里就只有她和女儿一起居住。由于她和女儿不仅是低保户,还是重度残疾人,行动有所不便,也不能很完整的表达一句话。看到志愿者和记者的到来,两人显得很高兴,一直拉着志愿者的手不停摇动,嘴里还大声说着“年到,好,欢喜”,表达着自己的喜悦之情。这也是采访中,记者听到两人说得最多的话。
庄惠娟家是一间占地约20多平方米的房子,记者从之前拍摄的照片看到,屋子未重建前,非常破烂、潮湿,屋顶瓦片残缺,每逢刮风下雨总会漏水。在做饭的地方,由于长年使用木炭生火煮饭,屋顶、墙壁和窗台早已粘上一层厚厚的炭灰。房间里仅有一盏微弱的灯光照明,黑漆漆一片。
然而,记者昨天看到的房子模样已有了180°的转变,新屋门外贴着喜庆的福字和对联。一进门,左侧就是她们平时做饭的地方,一个小炉,一堆木炭,被熏黑的墙体已刷得洁白。屋子里摆放了一张床和桌子。床上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桌子上摆着庄惠娟买来的“大桔”、糖果及香烟。屋子里新装了窗户和电灯,显得格外明亮,也没有一点异味。“来、吃茶。”这边厢,庄惠娟颤颤抖抖地忙着煮水、冲茶,招呼客人。那厢,志愿者们正为年夜饭做准备。
由于庄惠娟母女无法完整表达语言,记者只能从庄惠娟的只言片语及她的弟弟庄炎发处了解情况。母女俩在这间房子里居住了10多年,每月靠两百多元的低保金、残疾人生活津贴和弟弟平日的帮忙维持着生活。“政府部门在一些节日里,也会上门慰问。”庄炎发告诉记者。
去年8月份,市巾帼志愿者们了解到了庄惠娟母女的情况后,开始为她们筹集资金,重建房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9月份上旬,市巾帼志愿者协会共筹集了1万7千多元,开始重建房子。(下转02版)
(紧接01版)12月份,庄惠娟母女俩住进这间崭新的房子。“喝茶……欢喜!”虽然言语断断续续,但庄惠娟母女俩脸上无时无刻流透露出喜悦。谈话中,邻居庄阿姨来串门。“她们住进了‘新家’,我心里也替她们高兴,肯定要过来看看!”庄阿姨说。
“新年快乐,新年大家欢喜。”年夜饭开始,庄惠娟母女和志愿者们围坐一桌,共同举杯,庆祝春节的到来。就这样,一大群人在互道祝福中感受着新年的喜悦。祝福声、笑声充溢这间温馨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