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河畔
x
转自聿怀某强人空间日志
在聿怀读了五年,本人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应试教育,虽然说高中比初中素质了些,不过还是有不少问题。此处列举聿怀八大弊政,仅供有心者参考参考。
一、大班额制度
国家都说了,教育不能搞大班额。汕头的媒体前几年还在跟进这些问题,可是这并没有在聿怀得到重视。按理说一个班大约45人至50人左右就趋于合理,可是现在班级的平均人数都是接近60人。按照国家标准,现在的高二年级应该是14或者15个班,而如今却严重缩水到11个班。高一12个班,大概情况更严重。
大班额制度的弊端非常大,这首先表现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在一个人数非常多的班级里,有限的师资力量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照顾好。这样原本会出现的尖子生和差生的分化趋势将会进一步拉大,随之便会引起一些心理问题,这是十分可怕的。而且班里的学生数量增多也会带来一些管理问题。
于是有人就说这是因为学校为了多赚钱而采取的政策,而这方面就涉及到择校的盲目扩大化问题。
二、假择校,真赚钱
近年来,关于择校是否合理的讨论愈演愈烈。且先不说择校政策是否正确,事实是很多学校的很大一部分生源就来自择校生。而且有些学生在中考中非常不理想,或者说本来就非常差,因为家庭有钱就能够走后门把儿女送进去。这就是择校的盲目扩大化。
走后门在西方民主社会里是不可想象的,可在中国这个以血缘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里,不走后门倒变成了天方夜谭。不过,让走后门这一现象污染到学校里头,确实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如果一个学生可以通过走后门读上重点中学,最终又可以通过自己真正的努力考取理想的学校,这确实是目前对于一考定终身这一现象比较模棱两可的做法。且不论这个做法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看看那些在走后门之后却始终烂在学校的学生,你就会觉得教育资源真是太浪费了。如果学校可以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己任,不去理会那些走后门的人,不要为了钱而去违心违法,聿怀哪有不兴盛?
除了走后门,我想,整个择校体系最终将会消逝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倒不如降低计划生的门槛,让一些真正有才华的人可以摆脱考场失意的无奈,使教育资源分配更趋于合理化。而对于那些真的想烂在学校,不想学习的学生,除了进行学分考核之外,我们是否可以引进一种淘汰机制,把他们请到职校去,让一些挤不进聿怀的好学生能够在聿怀充分发展。
三、周六读书乱收费问题
走后门可以让学校或者说是学校某些领导赚钱,乱收费同样是他们的生财之道。而这一方面就集中体现在周六读书乱收费的问题上。周六读书,这一现象在汕头这片土地上十分常见,而聿怀更是将它发挥到极点。
高一的学生要读周六上午,高二开始,学生就要开始读周六一整天。国家确实没有规定周六学校不可以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但是如果读书还要收费,就涉嫌乱收费了。原本以为周六读书的费用是算在学费里的,不过到了期末,学校总会发单子催人交钱,而且那单子还十分具有讽刺意味的写上“选读”或者“志愿开展第二课堂”之类的话语,老师说了,不管愿不愿意,单上都得填上“愿意在周六读书”之类的话。这就是彻头彻尾的乱收费!
面对周六读书这一问题,老师都会回答:“都是为了你好。”这也许就是应试教育扼杀人性的特点吧。 我并不认为增加教学时间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一个人想真正发展不在于死读书,而在于全面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四、培优未扶差问题
“都是为了你好”说的好听,可是精英教育还是在聿怀生根发芽。这就涉及一个培优不扶差的教育资源不合理分配问题。
学校办了奥赛班,就是想为那些尖子生提供上进的道路。这点无可厚非。可是我不曾听说学校有办什么扶差班,差生想学好只有三条路,一是自己努力,不过很难;二是找老师同学帮忙,不过这个一般时间不够用,三是找补习班,就是很费钱。有些老师看不过去,只好放学把差生留下来辅导。学校难道就不能集中组织一个扶差班,并且像在投资奥赛班一样给扶差班投入好的师资力量吗?
五、备考时的精细方针
听我们语文老师说,咱们聿怀在备考的方针上就两个字——精细。说白了就是题海战术,就是应试教育出来的产物。
对方方面面进行题海战术就一定有效吗?其实这是因人而异。如果对于一个自主学习热情不高的同学来说这样的方法肯定是有效的。但对一个自主学习性很高的而且成绩不错学生来说,精细的备考政策无疑就是在打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金中的学生为什么他们的学习成绩那么好,因为他们普遍的自主学习能力都很高,学校可以放任一下。一中管的也不是很严。我知道聿怀的确还存在不少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但不能因此而一刀切,不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优差就把他们一起置于同一个环境之下。对于备考我认为学校的措施应该更具灵活性,可以合理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毕竟现在的学生以后还是要到社会上去打拼。
六、成绩排名公布机制的扩大
公布成绩排名本身就存在弊端,而且学校还把这种政策扩大化了,校道上满是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前十名或前五十名的排名情况。这要是放在山东,聿怀早就把重点中学的招牌给丢了。只可惜汕头对这个规定不太严,让聿怀的领导钻了空子。
虽然学校这一做法是想让学生在成绩的攀比中进行自我升级,不过凡事有好有坏,而且这件事坏起来还比好起来严重的多。如果一个学生无论怎么努力总是在考试排名中被甩出去,而又认为自己是非常有能力的,在多次的折磨之后必定会出现两个极端——自负或者自卑。学生自负之后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反正自己有的是能力,只是因为临场发挥不理想,“其实我是无冕之王”。而学生的自卑就会使其产生厌学情绪,高呼读书无用论,一朵祖国的花朵就此凋零。如果一个学生总是在名列前茅,也难免会产生一些自负情绪。而且所谓的学习攀比现象也许会演化成嫉妒,甚至是极端的嫉妒,这样对谁都没好处。
总之,公布成绩排名而且把它加以扩大化,只会增加学生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一定会演变成动力,不加以控制和引导或许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疾病。
七、批评教育问题
说到引导,我必须说聿怀教育学生的政策还是比较单一的。面对坏学生,学校一贯的政策就是批评教育。
批评教育,听起来没什么问题,可细究起来麻烦就打了。对于学生,到底还是要以教育为主批评为辅,不是批评教育,而应该是教育批评。可是一些老师或者领导一天板着个脸,一看就是要来抓人去洗脑了,比如说王主。为什么聿怀的学生对于王主普遍不爽,就是因为王主整天板着个脸,一看见常规不合格的学生就马上抓了训斥一顿,而且语言上丝毫没有半点轻柔或者说教育的味道。当然,学生讨厌王主也有叛逆心理方面的原因。但如果王主们可以把对上级的态度拿来对待学生,我想两个阶层方面的矛盾也许会缓和不少。
八、官僚主义问题
官僚主义本来就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可惜这个问题也蔓延到了聿怀的校园之中。关于一些方针政策,比如说放假的问题,我想学校的管理阶层是从来没有听取过真正的民意。说是设了个学生会,可里面的人物不全都是学生的民意代表。关于学期前的学生会投票我也是很怀疑学校的高层是做了什么手脚的。真正的民意代表,应该是全民公投出来的,而不是简单的由班主任推选代表人去学生会干部竞选大会上投票,这样不是学生的代表,而是学校的代表。如果真的是如此,学生会干脆去与学生处合并算了。而且这种官僚主义还有些泛滥,连学校的保安都是板着个脸装官腔。
前几天听说高一有个学生被全校通报了,而且这事在河畔上还有不少争议。这种争议就是对领导决定一切的现象的不满。动不动就有一个同学被全校通报了,或者是劝退,可细究起来,这些政策全部都是领导说了算,典型的一言堂。学生应该参与,否则聿怀学生的参政热情和民主热心就要被聿怀自己给扼杀掉了。对于学校的一些重大决定,或者是有关某位学生前途命运的方针政策,学校应该举行听证会,不仅是学生会参加,更应该让学生自己真正的民意代表参加,适时还可以举行全校公投,否则聿怀的学生永远会被顽固的社会现实所扼杀,官僚主义将会彻底泛滥。
高二开学时候,新来的吴海洋校长就烧了我们三把火。自然前期他做的不怎么样,但后来我们会发现其实学校比以前的郑林坤时代活跃多了,因为活动搞得比以前多了不少,比如说搞了讲坛之类的东西,这一点我不想否定。不过以上的八大弊政却是现实,有心者留意,有志者推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