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河畔
x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师手中的粉笔也开始变得异常沉重。常言:“变则通,通则久”深入理解教育的内涵就能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一、内涵发展领导是关键——以心换心,才能上下齐心。
1、“愉快工作”——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团体心理很重要。
只有愉快工作,才能不压抑教师的才干,怎样评定教师的业绩是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之一,教学工作是一个合作竞争性很明显的行业,改变竞争为主为合作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是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在考评中,建立以备课组为评比单位的奖励方式,优势同享、劣势共担,要得奖是大家的光荣,受惩罚是大家共同的耻辱,激励同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集体心理态势,让大家感受到“同行一家亲,不再是冤家。”在这样的氛围中,教育教学组、备课组的工作效率才能提高,大家彼此互相防范、不合作的心态才能得到平衡,同科同头的老师之间的教研气氛也会更浓厚更亲切更自然地发生。
“愉快工作”需要上下平衡和谐的氛围和心态,只有建立有利于教师才能发挥的考评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观积极性。
2、注重上下对话沟通工作,在协调中稳步发展。
在工作中,将与教职工沟通对话作为领导工作信息反馈的一个部分,在对教职工工作的体察中协调领导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真诚相待,使工作在最短时间落实到位,以此营造齐心合力克难制胜的集体氛围,使学校保持稳步发展。
二、以德育人是学校“以人为本”内涵的核心
面对高考的压力,迫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找准突破口,首先就必须让学生从“我还行”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让学生认识到不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滑坡。注重学生思想状况的分析和把握,提倡教师随时进行家访,与家长协调配和教育好学生,在学校谁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谁就主动去解决,强调师生互动的“情感交流活动”,使学生逐渐意识到了“我”对于学校来说很重要,以此增强学生的向上奋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学生找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乐趣。
(一)、育内涵的延伸要求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以老带新,定期总结,定期检查台帐,对于班级情况坚持每天检查天天公布,自察自纠。
1、提倡班主任做到:爱、勤、细、全、严、法、学、心。
“爱”: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从教的学校,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
“勤”:即勤了解、勤观察、勤发现、勤解决。要求班主任做到腿勤、眼勤、嘴勤。
“细”:指了解情况要详细、发现问题要仔细,处理问题要细致。
“全”:对班级工作要全面抓。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严”:努力做到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衡量。
“法”:管理上要有法,处理问题要得法,遇到问题要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要依法。
“学”:一要向书本去学,二要向同行去学,三要干中学、学中干。
“心”:即做学生思想工作要有耐心,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
2、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还要注意九忌:
一忌主观武断,不调查研究。一见学生出了问题,就凭主观臆测,凭印象武断;
二忌简单粗暴,不耐心疏导。动辄火冒三丈,我向家长告状,或责令学生停课检查,不因势利导,不以理服人;
三忌家长作风,不平等待人。缺乏民主风气,固执己见,不听取学生意见;四忌上抓读书,不全面关心。只求学生埋头读书,不关心其课余生活,致使学生孤陋寡闻,生活枯燥乏味;
五忌信口开河。不能言必行,行必果,工作无计划,说话不算数;
六忌忽视身教,不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不能做样子;
七忌感情用事,不一视同仁。对优等生和颜悦色,姑息迁就,对差生声色俱厉,冷眼相待;
八忌事务主义。不研究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而是整天陷在日常琐碎的事务工作中;
九忌故步自封,满足于吃老本。平时不重视提高自己,落后于形势,难于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二)、科任老师的“群体效应”是学校德育内涵发展重点
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它致力于形成一种最佳的风气,马卡连柯说:“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是比十个各随已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马卡连柯在这段话里要强调的意思其实就是“群体效应”。学校要开展班级工作,建设良好的班风,就必须调动和凝聚科任教师力量,全员动员齐抓共管。
(三)、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是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发展的新起点
在学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注重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培养:学校组织班主任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的教育原理和适当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教师形成了把办公室当作“教师心理健康成长的工作坊”,经常拿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其他同事讨论。以形成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积累,造就教师管理工作的健康理念和更人性化的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注重营造班级“亲情”氛围,努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并增长知识。让学生在关爱中找回自信。
(四)、抓住学校内涵发展的契机:开门办学,搞好警民共建,办好家长学校,家、校、社区共建学生学习和谐环境。
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家长学校会议,组建家长委员会,让家长走进校园,献计献策;让学校制度和教育理念走进家长的心田。家校合一,在以人为本的共同理念中营建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减少学生在校内外的不良行为发生的几率,以此有效地控制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使学校德育工作稳中求进,校风、班风日益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形成11中特色。
三、内涵发展的方向:“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课改创新中闯出新路子
1、建立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努力打造课改创新的教师队伍,通过校本培训提升教师课改创新的积极性。,以此营建课改创新氛围,形成良好教研势态。
2、教学中牢固树立目标追踪意识,整和各科教师力量,突破学生学习中的瓶颈,使学生在克难攻坚中整体前进。教有教法,教无定法,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提倡教师,针对学生个体进行无偿服务,紧盯月考成绩,坚持目标追踪管理,学生哪门功课差就到哪门任课教师那里补,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不求回报,只求实现,使学生整体成绩得到保障。
3、抓机遇,让学生感受到课改创新带来的契机,不断攀高。课改给了我们机遇,创新让我们再上台阶,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感受创新带给他们新鲜感和成功感,学生在创新中能获奖励,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冲刺高考的战斗力。
四、学校的内涵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自身塑造
在新的发展形势中,教师全情投入的工作态度已经远不是一个成功教师的内涵。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对于自身的塑造,作为一名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他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语有时都会让学生揣摩,品味。教师的话中应蕴涵着做人的道理,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竖立起一座路标。拥有真正的师生平等和健全的学生个性,学校才能有个性。作为一名教师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做到:
1、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足以撑起学生心中自信的风帆。也许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个人教育教学行为,可却足以影响整个学校的形象发展,其实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本身就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一部分。教师要加强政治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养,做到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注重教育教学中教师个人人格魅力的展示,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品质。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政治思想和教育教学能力。
3、树立团队意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互相尊重,共同提高,在共同进步的基础上走共同发展的道路,在良好的协调的人文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
4、明确教师岗位职责,坚持“备、教、练、改、辅、导、考、评”想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坚持“两严格,四认真”的教风,即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风,全面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5、在“赏识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勤学、乐学、会学”的学风,让“爱、美、兴趣、创造、成功”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6、在教育教学中学会善于聚合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组织同学们共同努力,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7、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摸索和创建出切实可行高效能的教学模式,在创新中发展自我,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8、坚持“终身学习”,紧跟时代步伐,杜绝知识老化现象,在继续学习中不断更新观念,充实自己,完善自我。在专业上有自己独到建树,建构立体多方位的知识网络。
9、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在班级建设中,努力为班级的发展增光添彩,作出自己的贡献。
10、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教师义务,充分运用教师权利,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争当师德模范,勇做教改先锋。
五、内涵发展的动态性要求我们建立协调发展的教育模式
所谓协调发展教育,是设想作为协调学生各项素质全面发展、实现教育方针、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和操作系统,而不是指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这种协调发展教育是设想通过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方面的动态的协调手段,从而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一)、协调发展的目的是培养各项素质和谐发展的人
1、总目标:“我们的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在德育、智力、体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各项素质和谐发展,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社会主义人才奠定基础。”
2、分目标有七个方面:(1)、思想品德素质;(2)、文化智能素质;(3)、身体健康素质;(4)、审美情操素质;(5)、劳动技能素质;(6)、性心理素质;(7)、社会适应素质。
3、具体目标:是指包含在各学科教学、各种活动实践中的能体现上述各项素质的具体目的的要求或内容,这是实现分目标和总目标的基础,要求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协调落实。总之,要五育协调并举,七项素质和谐发展。其中德育是方向,要改进加强;智育是基础,须保证质量;心育是动力,必须有实效;活动加实践,训练出才能。协调发展运行的原则是:(1)、目标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4)、合力性原则;(5)、三全性原则;(6)、创造性原则。三全性原则: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各项素质基础上都能获得全面提高。要做到“转差、带中、促优、拔尖。”
(二)、“协调发展教育”的要求:
1、要求教育工作者努力提高对动态协调管理的认识
不断增强他们的动态协调意识和动态协调管理能力。动态协调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谐发展,各种教育互相渗透协调并举,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融洽,各种管理的效率才能最高、效果最佳。
2、处理好动态协调中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在实施动态协调时,“局部”协调是为了“整体”的平衡,而“整体”协调则又必须从“局部入手”,所以,在实施动态协调时,既要考虑“整体”的平衡,又要考虑“局部”的各自特点,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协调过度。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局部”动态协调,主要抓两个重点,一是重点抓心理素质动态协调;二是重点抓薄弱环节的动态协调。“协调发展教育”的七个素质中,个性心理素质是动力,对其他几项素质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重点加强对学生个性心理的素质的动态协调。
在实施“协调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主观上要力争各项素质全面提高,各种关系和谐发展,但客观上事实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平衡”和“和谐”是相对的、暂时的、变化的。所以,在不断研究和分析不平衡、不和协原因的基础上及时制订出有效的动态协调措施,重点抓薄弱环节,加大协调力度,抓外因,促内因,促使薄弱环节向对立面转化,尽力缩短不“平衡”、不“和谐”存在的时间。
总之,学校内涵发展是一个多方位、复杂的连动系统工程,是一个逐步提升、全方位发展的过程,它需要上下齐心、不断协调,共创佳绩,才能打造出一个和谐辉煌的学校品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