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大学一年级
- CHENCHENCHEN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河畔
x
引导语:成都49中学生在防艾日给家长送安全套,引起了不小争议;专家则表示,性教育应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你们学校是怎么回事啊,娃娃咋会给我带回来一盒安全套呢?”成都某中学高一(3)班班主任接到家长质问电话。像这样的电话,在昨天下午该校各班班主任都陆续接到过。
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为了向学生宣传防艾知识,在朝会时间,成都49中在全校师生中发放宣传资料,并向部分学生发放安全套,让他们带给父母,宣传防艾知识。此举在学生家长当中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不少家长下午就打来电话询问。据记者调查,质疑者多为初中学生家长,而高中学生家长则比较支持学校的行为。
事件回放
反对“这东西要把学生教坏”
在该校朝会上,学校向全校师生发放了防艾宣传单,并要求学生向家长宣传,把防艾知识带进社区。在全校老师和部分学生拿到的“红丝带礼袋”中,除了这些宣传单外,还多了一样东西——一盒安全套。
“这些学生是学校的红丝带志愿者,希望他们把安全套送给自己的父母,向父母宣传防艾知识。”该校健康课老师罗晓翔如是说。
但是到了下午,就有不少班主任接到家长的电话抱怨:“学校在干什么啊,这么忌讳的东西都把娃娃教坏了!”
“学校怎么教这些哦?”刘姓家长向记者抱怨,孩子还小,让孩子接触安全套会把孩子教坏,而且“我们都是成人了,有啥子不晓得的啊,还用娃娃来教?”
陈先生的儿子在该校上初一,他认为学校的举动“值得商榷”。对初中生来说,预防艾滋病应从血液或母婴角度来讲,对性方面“暗示暗示就行”。
支持“生学要需方这面的育教”
高一(4)班的陈芮是该校红丝带志愿者,在昨天上午她也领到了一盒安全套回家。父母接到女儿带回来的安全套时,一脸平静。
“我做防艾志愿者,父母都知道,而且一直都很支持。”陈芮告诉记者,在父母眼里,学习防艾知识可以自我防范,是件很平常的事。
家长米先生表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孩子学到了防艾知识,也教育了家长。“现在的娃娃都成熟得早,许多小学都开始性教育了。学校这样做,我们当家长的十分支持。”米先生还表示,对“性”方面的知识,作为家长有时还不好对孩子开口,学校教育起到很好的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高中学生家长都支持学校行为,认为孩子应该了解防艾以及性知识;而反对的绝大多数是初中学生的家长,他们普遍认为,孩子年龄还太小,接触这些东西尚早。
编后语:艾滋病日,学校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初衷,不过我也觉得中学生太小了,这样会引起他们的好奇,艾滋病还可通过血液,母乳传播,如果学校要传播防止艾滋病的话,应该多方面途径考虑,而不是只做这一方面的工作。不知道大家觉得是不是这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