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10-4 21:04:52|来自: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河畔
x
一个人有其个性或人格.如果把一个民族看做一个人,一个民族也有其个
性或人格。
这不是文学比喻,而是一个心理学的科学概念.
心理学中有几个相互比较接近的概念:性格、个性和人格。在日常用语中,
性格和个性的意义差不多,人格还带有“人的稼严和品质”的含义.不过,在中
国心理学界普追的术语使用中,个性和人格是同义词,代表人的心理的整体稳
定的结构.而性格是人格结构中的一部分。除了性格之外一个人的能力特点、
先天的气质特点等也属于人格。当然,不同心理学流派所用的术语体系也有一
定的区别,各有所长和所短.本书不关心对这些术语体系的评价.为了方便起
见,我墓本沿用多数中国心理学家所用的术语.即性格、能力、气质的总体构成
人格或个性。这里所说的性格.以及总体的人格,都是以人为幕本单位的。
性格或人格是不是可以不以一个人为单位,而以小于一个人为单位,或者
大于一个人为单位呢?在普通心理学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可以的,
以小于一个人为单位谈论性格或人格,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实则可行,请参见我
的另一本书《心理咨询与人格惫象分解》.以大于一个人为单位,则简单得多一
个家庭可以有“家庭性格”一个企业可以有“企业性格”一个民族也可以有“民
族性格”。它们代表的是这个群体作为一个总体在心理上的特点以及行为的倾
向性。在展示民族性格的存在上,我并不是第一人。实际上,荣格、弗洛姆等许
多人都或多或少讨论过这个内容。正如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常见的行为棋式来
判断他的性格,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判断一个民族的性格来看这个民族
的成员中哪些行为模式是占优势的。
任何一个人都有表现外向的时刻,也有表现内向的时刻,如果他内向的表
现出现的概率远多于外向的,我们就说这个人是内向的.反之亦然.同样,一个
民族中有很内向的人,也有很外向的人.但是如果一个民族和世界上其他民族
比较起来,内向的人比例很大,我们就可以称这个民族的性格比较内向—以
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对一个民族的性格做一些讨论。
当然,把民族性格作为研究对象有一个特殊的方法上的困难。在研究一个
人的性格的时候。我们往往有一套评估性格用的工具:描述性格的词汇表、性格
测验的量表等.这些工具实际上是有文化特点的。在一种文化中研究一个人
的性格,因为有这个文化作为背景和参照系,我们可以设计出这样的工具.一
个性格测验的量表从根本上说,就是把这个人和他所在文化中的其他人做比
较。但是,当我们把整个民族的性格作为研究对象时,我们缺少一个跨文化的
参照系。举例说,也许在印第安人看来,白种人的攻击性强,而对同样品质的白
种人称之为进取.在白种人看来,印第安人是徽惰的,而对同样品质的印第安
人称之为安宁。这就会带来对性格评估的困难。要解决这个困难先需要区分
性格特质的描述和性格特质的评价。虽然印第安人和白种人用的词汇可能是
不一样的,但是双方所指的性格,所指的行为模式是有共同之处的。只不过称
之为攻击性带有贬义,而称之为进取心有褒义,褒贬是评价而不是描述.在研
究中,我们可以把价值观暂时搁置.把评价哲时搁置,而只研究双方的描述,则
双方的分歧就不是那么大了(当然,分歧还是会有)。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各个民族对善恶、对什么是健康的心态看法也不相同,
是不是存在一种对各个民族来说都通行的价值观。如果不存在这样的价值观,
也就没有一个标准.也就没有办法说某一个民族的性格是好还是坏了。有一种
理论叫做“价值相对性”,它认为各个不同的价值观体系之间是没有优劣区别
的,所谓“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我虽然认为可以暂时搁置价值观,但是反
对所谓‘价值相对性,理论。我认为,虽然在绝对的意义上,在逻辑中是不可能
解决道德价值观问题的,但是,心理学不可能不在价值观上有自己的观点。“价
值相对性”理论对心理学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承认绝对的价值相对性.心理障
碍或心理疾病的概念就无法成立。我们建立心理障碍概念的前提,就是承认那
些有助于生命力的为善、为健康.那些使生命力衰弱,使心灵死亡的为恶、为不
健康。
虽然各民族有自己的主导价值观.虽然我们不容易找到一个跨文化跨民族
的价值观体系,但是找认为我们还是需要提出一些各民族各文化都应认同的基
本价值观。虽然。这些篆本价位观在各个民族中用不同的词汇表示,在各个不
同的民族中表现的方式也有不同.但是大致上是相同的。比如,我们可以把这
些价值观称为真诚、与人为善、合作、勇敢、热爱生命等.也可以用其他的词。承
认有这些基本价值观,我们评价民族性格是不是健康才有根据。
当某种价值观没有跨文化跨民族的共同术语表达时,我们可以采用另一个
方法.就是用不同民族描述相同或相近的基本价值观时的不同词汇参照使用。
同时,也尽量阐述出不同民族对这个价值观理解的差异。比如,我们可以用里
子的兼爱概念,参照基督教的博爱概念。同时.尽量阐述出墨子和基餐教的不
同。这种方法叫做参照法。
另外,虽然各民族心理活动的规律也许有所不同,但是我假设在各民族各
文化当中心理活动有共性的内容—人问此心,心同此理。这也是研究的篆
础,没有这个基础,我用西方出现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就完全不可能研究中国人。
如果我们把中华民族比作一个人,这个人的性格如何?有什么问题或心理
障碍吗?这就是我的研究内容—请恕我把注意力主要放在问题和心理障碍
上,而先不提这个人的优点—虽然我知道他有很多优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