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查看: 2346|回复: 0

平安校园的旋律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回帖

19

幼儿园

Rank: 1

发表于 2012-10-15 17:34:35|来自:北京市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河畔

x
本帖最后由 颖er 于 2012-10-15 22:44 编辑

    书声琅琅的校园里,喇叭骤然唱起欢快的童谣,这是要上早操了。看啊,上千个孩子急匆匆走出各自的教室,从各层楼道涌向楼梯、会成三股洪流,泄到高楼围成的“T型”操场上,聚成一块挨一块的方队。乐声更起,和着节奏明快的体操口令,孩子们整齐地做着“七彩的阳光”。像天鹅从湖面齐飞,像阵风吹斜满池荷叶……音乐停了,操演完了,方队散了,密压压的是孩子们正在自由活动。伴随急促的上课铃声,孩子们从操场的四面八方向教学楼的三个楼梯口汇拢,像游龙盘旋在楼梯间,游向各楼层、各教室。
  每到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操场上、楼梯间、楼道里,都散布着几位还没离去的领导和老师,他们带着值勤胸牌,还在徘徊观望着。
  这种有序的场面,看起来自然而然,其实内含莫大的玄机。比如,哪些班级走哪个楼梯,哪个楼层的学生先下与先上,哪个方队占据那块场地,哪个老师把守哪个位置……正是这些安全细节早已约定成俗,成了一个团体的习惯,才演绎出日常课间秩序的和谐与流畅。
  
  二、演练
  
  团队的良好习惯,也是在长期的教育和训练中养成的。
  上午十点,两栋四层的教学楼上,师生正沉浸在教与学的乐趣中,一场防灾演练却在组织者的策划中悄然展开:
  “地震啦——”
  伴随连声高呼,紧急疏散的警铃开始拉响,安详、静谧的教学氛围立刻被彻底击碎了。学生大都心惊肉跳,仿佛脚下的楼板真的在颤动。霎时间,老师冲出办公室,奔向教室、楼梯间,奔向自己的岗位;各楼层教室的前后门迅速打开,教室的每个门口,都有老师在组织学生撤离。这么多班级,这么多师生,他们用双手或书包护着头,按照预定的路线,匆匆跑向安全出口,跑到楼下的空旷地带。校长手里的秒表才过了2分40秒,八百多师生竟然全部撤下来了,而且没有发生拥挤和踩踏!
  接着,各班快速清点学生、报告情况。
  “六(2)班有四名学生被困。救援组上!”应急总指挥得到报告,马上下达指令。救援组长领着五名教师成员,匆匆戴上安全帽、拿起救援设备,迅速沿撤离路线逆向搜索行进,在该班教室找到“受伤和被困”的四名学生,迅速运送下楼。救护队立即上前,检查“伤情”,处置“伤口”。
  原来,这是一场应急疏散演练,不知情的学生和教师都长舒一口气,紧张的面孔立刻绽开轻松的笑颜。应急领导成员谈论着成败经验,看到撤离快速有序、配合默契,预案措施有效、运作熟练,师生们情绪热烈,非常开心。
  
  三、关爱
  
  隆冬天气,茫茫晨雾早已散尽,太阳暖暖地照着空空的校园。老师和孩子们大都匆匆回家去了,只有一年级的一位男生,坐在教师办公室的火炉前,静静地吃着午饭,陪在旁边的是班主任严老师。
  说起这个孩子,严老师就会眼眶发红心发酸。他的遭遇奇特而悲惨,妈妈被骗到几千里之外嫁给傻子,软禁在高墙围着的家里,生活在家人的监视之下,因为逃跑曾被打折腿。亲奶奶担心他遗传上痴呆,出生不满周岁,就几次给偷喂安眠药,幸被妈妈拼命救下。虽然没有死,却明显伤了原本正常的智力。在死亡边缘熬过三年,母子二人终于侥幸逃回本市山区的娘家。妈妈改嫁到学校附近,为生计经常白天在外打工回不来;他却不受继父全家人待见,上学没人管、衣食没着落,还时常撵他走,妈妈也很无奈。他孤僻胆小,有人问起,他会腼腆地说:
  “妈妈不在家,严老师会给我饭吃,陪我写作业。下午放学还送我回家。”
  “这羽绒服、棉鞋,还有毛线帽、转笔刀,都是老师给我的。”
  年轻、善良的严老师也是一位妈妈,丈夫在边远农村任教,周末才能回城,她只好把两岁的孩子留给农村的婆母抚养,却把对孩子的爱给了学生,给了这个积弱积困的男孩儿。
  半年的倾心关爱,多次的动情劝说,严老师终于给这个苦命的孩子找回家人的关爱,鼓起了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我深深地知道,城乡各地用贴心的关爱化解学生生存危机的,何止一位严老师啊!
蓝色河畔App可在各手机应用商城下载安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河畔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