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河畔
x
作者:李大普
我是先从电视上认识余汉藩的。
2008年,四川5.12大地震发生后第四天,一个自称“鮀浦一农民”的人自掏腰包几十万元,购买了2000床棉被、4000件方便面、1600箱矿泉等救援物资,雇了两辆大货车和几名司机,经过4天的奔波,历尽艰险,在余震不断中抵达四川绵竹重灾区……他就是余汉藩。在电视里,我们看到,疲倦不堪的他伤感地说:“看到灾区群众遭受灾难,房屋倒塌,有的失去了亲人,处境艰苦,我十分难过,我只想给他们一点帮助。”
话不多,但让人记忆深刻,我们可以感到,他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人。实际上,在地震发生的当天他就先向灾区捐献了两万元,接着从电视上了解到灾情特别严重,他心急如焚,遂决定马上筹备救灾物质,亲自奔赴灾区。
第二年春节前夕,我有机会去采访他,才真正了解他的慈善情怀。春节前,他又与往年一样买了几十吨大米赠送贫困家庭。在汕头市乌桥街道,这里的负责人向他介绍乌桥贫困家庭的情况。当他了解到这里病残者和孤寡老人的艰难困境时,脸上露出凝重的神色,于是对街道负责人说:“你介绍一些特别困难的,我要到这些人家里看看。”那天走访了十户人家,他们的困难状况着实让人同情。我发现,汉藩一路不怎么说话,脸上写满了同情和悲悯。本已准备好的红包,但是每到一户人家看到他们的困难情况后他都会再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钱来。值得一提的,无论是送大米还是看望贫困户,他都让自己的孩子参与,让孩子帮抬米,让孩子向受助者送上红包。确实用心良苦,他希望孩子和他一样,富有同情心,有悲天悯世的情怀。同情心是从内心滋生的爱心,是普世的情怀,有了他就有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行动。这是人最宝贵的美德。
现年50多岁的余汉藩是汕头市鮀浦人,出身贫寒,原以务农为生,对当农民的艰辛和贫困有深刻的体会,为此,他总自称为农民,目的是不忘本。改革开放后他开始打工,用农民的勤奋和努力不断学习进步,并成为粤安建筑公司第一工程处负责人。他工作上如黄牛般辛勤耕耘,生活上省吃俭用,略为有些积蓄之后,他就开始不能“安心”了。他艰苦过,知道生活困苦人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因此,他决定力所能及地做些善事。他用自己的积蓄帮助寒门学子,在家乡修路建造公共花园,逢年过节就给贫困群众送去大米、棉衣、棉被等物资……
余汉藩一向非常低调,不愿多谈这些事情,总是轻描淡写的。在他心里,已经把为民办事当成一件乐事。但我们从不同侧面了解到,他已经20年连续不断地坚持这些慈善行为了,据估计,他已经捐出了近1000万元。1000万可以在汕头市区买一幢很好的别墅,但你知道吗,他至今还住在鮀浦老家村子里。这种无私的付出着实让人感动。
余汉藩说,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有了一定的积累,有能力回报社会,做些慈善,帮助别人,确实感到很开心。由于汉藩多年来的慷慨付出和纯真的善举而广受称赞,民间都把他称为“农民慈善家”,而官方也同样授予了他“汕头市文明市民”、“爱心人士”、“全国劳动模范”、“感动汕头十大人物”等等光荣称号。
在参与慈善事业的同时,他还积极参政议政,从另一个高度上来关注民生问题。2003年,余汉藩就当选为金平区第一届人大代表,2006年底又被选为汕头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尽管当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能够为百姓分忧,为百姓传递民意,就是再苦再累我也乐意。”余汉藩真情关心民生和他对慈善事业的执着是一脉相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