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河畔
x
卖猪仔
小时候,刚学会珠算乘法,星期日是老家的圩日,就被父亲叫去陪他赶圩卖猪仔。
父母亲没有读过私塾,勉强可以写自己的名字,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五姊妹。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可是偶有吃不饱时节。尽管如此,父母亲还是乐观向上,早起晚归,勤劳苦干,养大培养好了手足们。
在近三百人村里,养母猪的没有几家人。那时,还没有把农田包产到户,一般人家,剩余粮食不多,往往养肉猪的多,过年把肥猪杀了,有肉吃。并将吃不完的挂在火炉上方,熏成腊肉,大半年吃自家的腊肉。我们家,仨个姐姐,做工勤快,工余经常去弄猪菜,猪食足,因此,既养母猪又养肉猪。母猪一般一年下两班猪仔。生猪仔多少不定,运气好时,母猪可生17只猪仔。小猪仔刚生下前3天,大人是不准我们小孩去看的,更不准村人去看,主要是怕母猪受惊。小猪仔皮肤白里透红,吃饱奶睡觉了,靠在母猪身边,甚是好看。象养小孩一样,小猪仔成大也经历吃奶,稀饭,猪潲的过程。周末,父亲叫我把猪仔赶到村后山上放养,让它们逛逛“公园”。离开猪栏,猪仔们可高兴啦,撒欢地在林地里跑,也有拱草根的,有在树桩擦痒的,也有随地小便的,还有似拳击的,管他,随它们高兴。只要不去别人家菜地,我就在旁边吹吹口哨,唱诸如《学习雷锋好榜样》、《东方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弯弯的小河》,等我歌唱腻了,肚子饿了,它们肚子也饿了,就驱赶它们回家。母亲先喂饱它们,再做我们的菜。它们不喊不叫了,我们就吃得安心了。有时,半夜大人白天劳累睡沉了,没按时喂,它们饿醒了,叫声喊声,也会把我们吵醒。
经过全家人的细心照料,猪仔们长大了,约有30斤左右,就陆续开始去集市上买了。父亲用猪笼挑着,一笼放两只猪仔,走到6里外的乡里集市买。圩日的时候,集市上人来人往,人声鼎沸,有卖猪仔的,有卖鸡鸭的,有卖狗仔等养的、吃的、种的,分不同区域,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在猪仔行,自家猪仔全身干干净净,毛色鲜亮,肤色白里透红。经常有人来询价,父亲开口说1.25元/斤,一般比猪仔行开高5分/斤。购者往往把猪仔行全走一遍,了解所有价格后,再回来同父亲谈价。一般情况下,大家开始都不松口,一分钱都不让。毕竟时间尚早,不急着赶路回家。谈价期间,抽支早烟,购者了解猪的生长情况,数量,有没有生病什么的。有经验者,看猪仔的肤色,精神状态,就明白了。一支烟抽得差不多了,别人家卖1.20元/斤,我家的猪仔能卖1.23元/斤。价钱谈妥了,父亲就叫我算账。有时,为了半两的重量,双方还要计较一下。有时,父亲也很计较,还是辎珠必较。有时,父亲也不算计,半两就送给乡亲。真的,计算还是蛮麻妨的。有个猪仔,秤重为32.65斤,每斤1.23元/斤,对于一个刚学珠算的小学生来说,还是不太容易的事。我先用小铁算盘算,然后再在草稿本上用乘法笔核对。父亲,则口中念念有词,他先算大数,30*1.2=36元,再算小数3*1.2=3.6元,并用小石子在地面记数。后面的小数,他就算不清楚了,有加有减的,真的他一时半会箅不清楚。他就微笑地着我打算盘。一般情况下,我用算盘算好,先不告诉他,待我再用笔算核对,两数一致,再告诉他。购猪仔者,往往同父亲在那三三关九,三二得六,加加减减,一时半会也搞不清小数,反正大概知道在40元左右,到底左多少右多少,确实搞不清楚。大家都看看我,我再用算盘重算一遍,不紧不慢,也要让购猪仔看清楚我拨算珠子,40.16元,我告诉父亲和购猪仔者。购猪者看着我,信任地笑着说:“小弟算得快”。“你这个仔真能干”,并对我父亲说。
父母亲从小教育我们,他们没有读书,吃过不识字不会算数的苦处。刚解放时,妈妈能歌善舞,差点被县农委招去工作,但因没有文化基础和爹爹的怕丟新媳妇,没有去成。有时,妈妈半开玩笑半当真,如果成为工作同志,可能就没有我了,并告诫我好学习,天天向上。妈妈开朗乐观,性格外向,既抽烟又喝酒,在我们村上也是屈指可数。小时候,看到妈妈弄猪菜回来累了,先拿起酒壶呡两口酒,坐下来歇歇,卷个喇叭筒,抽起土雪茄来。有时,我想,父亲母亲生活得多安逸啊。虽是劳动辛苦点,但有儿有女,不求当官发财,过朴实本份的农民生活。尽管没有电视电话,更没有穿金戴银,但全家人其乐融融,也不知外面的世界精彩与无奈。现在,儿女都在外成家立业,一年难得回去几次。亲爱的妈妈已离我们而去四年了,但妈妈的音容笑貌,豁达爽直,乐于助人的点点滴滴,依然在我眼前浮现。而老父亲,八旬有四,依然住在老家的小洋楼内,养鸡养鸭,割草养鱼,还在量力而为,做着力所能及自食其力的工作。前几年,父母亲还在养牛,过年回到老家,我问父亲:“养一头牛一天到底能赚多少钱?”他仔细地算算说:“不到两元”。我一听,眼泪一下子流下来了…………以前工作单位提供免费的宽阔的三房两厅,水电补助基本用不完,小家仨人均在一起,专程回老家接两位老人家来安享晚年,可老人家死活不干,说田地谁种,牛谁养等托词。兄弟姐妹们商量一下,就随老人家心愿好了,故土难离,把他们爱赶圩当作在城里逛公园。平时,兄弟姐妹安排好,多回去陪伴老人家。冬去春来,和煦的阳光照在顶楼宽敞的露台上,想起小时候卖猪仔的经历,回忆起父母的音容笑貌,恬静淡泊,过本份朴实生活,心里翻起涟漪。亲,我想念您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