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4 - 88943210
  • 0

[原创]读尼采《悲剧的诞生》偶记

安魂曲手机认证状态 发表于 2006-3-17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970 5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河畔 |

x
2001年9月24日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喜欢仰望星空,思索着我们生命的意义。我始终抱着这样一个疑惑:我们的生命意义何在?







    长大一点以后,读了点自然科学的书籍,这个问题更加令我困惑。自然科学让我知道,人其实也就是一大堆有机分子的组合,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和别的动物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甚至和一堆垃圾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而且,读自然科学书籍,我还经常惊异于天文学中那些关于时间、空间的数字的巨大,这往往让我加倍意识到人之渺小、人生之短暂。我开始质疑:人的生命,有意义吗?







    我学着到哲学里去寻找答案,拼命阅读哲学书籍。笛卡儿、洛克、康德致力于探询知识的基础,黑格尔在玄虚的思辨中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得出的结果却只是一些与人生基本没有直接关系的、甚至玄虚莫测的结论;柏拉图、基督教把生命的意义寄托于那个永恒的理念世界或者天国,但是我却怀疑那只是幻想;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探索社会、历史,却对人生不大关心;叔本华在探索之后,却得出了否定人生的结论。我顿感难受,哲学,作为“对智慧的爱”,却无法探索人生的意义这一最根本的智慧问题,或者探索之后却得出否定人生的结论。难道人生,真的没有意义?



   



    直到我十三岁的一天下午,我的一个朋友借给我一本尼采的《悲剧的诞生》。说来惭愧,那时我虽然已经自认为已经比较熟悉哲学史,但是却对尼采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德国哲学家,反对基督教、反对道德、反对“畜群”、声称“上帝死了”、宣扬“超人哲学”、“权力意志”,后来发了疯,死后他的思想遭到纳粹的歪曲。由于纳粹的关系,我起初对尼采并不重视、欣赏,不过我当时对美学颇感兴趣,所以也就随便翻上几页。







    起初,觉得这本书并无出色之处,从美学学理上说,尼采的研究完全没有可以与黑格尔、温克尔曼媲美之处。然而,随着阅读与思考的深入,我慢慢得到了一些很独特的东西。







    首先吸引我的是这样一句话:“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身的形而上学运动。”生命的最高使命?生命本身的形而上学运动?这不是我一直以来很希望得到答案的那个问题吗?然而,这使命,却是艺术?而不是道德、理性、上帝?难道艺术、美不是如黑格尔的《美学》中所说的那样——也如我们大多数“现代人”所说的那样,仅是一种用来消遣的东西、甚至是否值得被纳入科学研究的范畴都值得商榷吗?它们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尼采强调,叔本华是他的“老师”,在那本周国平译的《悲剧的诞生》的前言里,也反复提到了尼采与叔本华的关系。我因此疑惑:尼采既然宣称自己要探索生命的最高使命,为什么却要把那个令人恐惧的叔本华当作老师?这个疑惑被“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所回答。







    叔本华所说的,生命本身是虚无的、痛苦的,这没错,这是真理。但是人不能光有真理,人要生存、生活,必须为自己的生存、生活寻找意义,如果生存、生活本身没有意义,那就必须自己赋予它意义,哪怕赋予的手段是慰藉、谎言,这些建立在真理基础上的慰藉与谎言,就叫做:哲学。叔本华是真理,尼采才是哲学。







强调静态之美的日神精神让我们为本身是虚无的生命披上华丽、光芒的外表,“日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假如人生是一个梦,那就让这个梦做下去不要失去了梦的华丽”,我们不必如庄子一般去穷究自己究竟是蝴蝶还是人,不必如古印度怀疑论者一样,去担心我们的人生是否只是彼岸世界神明的一场游戏,我们要做的只是:认识我们此刻是一个人,尽情享受人生之美,哪怕这美是镜花水月。




强调流动之美的酒神精神让我们直视本身是痛苦的生命,“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假如人生是一场悲剧,那就让这场悲剧演下去,不要失去了悲剧的壮丽”,我们不必如叔本华所说的一样逃避痛苦“归入梵天”,我们可以直面痛苦,挑战痛苦,让生命应痛苦而精彩,如浪花应礁石而美丽一般。




这就是我们人应该有的态度,我们是自强不息的动物,我们不必乞求一个彼岸世界、一个上帝为我们的人生赋予先天的意义,我们的人生没有先天的意义,但我们不必因此沮丧、逃避,我们应该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赋予美、赋予意义,用自己的生命创造辉煌。我们应该自己通过行动,赋予人生以美的意义。




这样,哪怕哪一天,那个上帝并没有如尼采一般所说的,“死了”,那我们屹立在作为“审判者”的自以为是的他面前,我们依然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个面向大地的、自强不息的人,我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我让自己的生命充实、人生充盈。单单凭这一点,我也足以藐视你那为谦卑、懦弱者开设的天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7 11:28:11编辑过]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59)
尼采有人喜有人厌,我不怎么看他的作品,
不喜欢那种风格,但是作者能把自己的尼采情缘结合进自己的现实生活,
还有对未来的展望,我认为这篇文章是成功的,
期待楼主有更好的佳作……
2006-3-17 11:34:00
[img]http://photoimg65.qq.com/cgi-bin/load_pic?verify=sibMnVLtLE7CzMSQmGOg9A%3D%3D[/img]
以下是引用ΗàΘ在2006-3-17 11:34:00的发言:
尼采有人喜有人厌,我不怎么看他的作品,
不喜欢那种风格,但是作者能把自己的尼采情缘结合进自己的现实生活,
还有对未来的展望,我认为这篇文章是成功的,
期待楼主有更好的佳作……

谢谢
尼采的行文风格,确实令许多人不快。尤其他说话,比较“偏激”,但是确实是很伟大的思想巨人,如果叫我排最伟大的思想家,前三个肯定是:马克思恩格斯(没办法,马恩必须放在一起当作一个人)、尼采、黑格尔
我所致力于做到的就是用哲学指导自己的生活,尤其对于尼采,本身就是一种“人生哲学”
2006-3-17 11:39: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顺便贴点尼采的著作方便有兴趣的朋友看
悲剧的诞生:
http://www.tianyabook.com/beiju2/index.htm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http://www.tianyabook.com/nicai4/index.htm
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
http://www.tianyabook.com/nicai8/index.htm
偶像的黄昏
http://www.tianyabook.com/nicai5/index.htm
2006-3-17 11:44: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以下是引用安魂曲在2006-3-17 11:39:00的发言:
尼采的行文风格,确实令许多人不快。尤其他说话,比较“偏激”,但是确实是很伟大的思想巨人,如果叫我排最伟大的思想家,前三个肯定是:马克思恩格斯(没办法,马恩必须放在一起当作一个人)、尼采、黑格尔
我所致力于做到的就是用哲学指导自己的生活,尤其对于尼采,本身就是一种“人生哲学”



个人认为(强调下)
世界上并没所谓的真正的哲学存在
一些人在个别的领域对某项事情从事一定的研究失败后,对其进行总结性的讨论然后就被世人所冠予哲学家的光环
这个是可悲的
但是,作为茶余饭后的思考,我可以肯定哲学是存在一定意义的.
所以 ,在现实的生活中,别拿那些一套一套的空理论来吓唬别人迷惑自己,我只相信自己的信念,并不相信别人的理论.
这个也是世界上为什么哲学将欲消亡的原因!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理论!
2006-3-17 11:47:00
[glow=650,red,1][color=#00EEEE]無論以后怎么變┈ωǒ.都钚會放棄.ゞ/除非︵铕壹天伱親口對我説╱ヽ对钚起...我不愛妳. [fly]─[/fly] [fly]─[/fly] [fly]─[/fly] [fly]─[/fly] [fly]─[/fly][/color][/glow]
补充下:
有些人总是强调自己的精神世界是由某某伟大哲学家支撑的,我其实很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已经消失的前人能够支撑住你那么巨大的精神世界.你觉不觉得自己是生活在空虚里面.
生活并不是几套理论就能说明白的
我觉得,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就是探索未来,对于自己未知的事物请别相信某些自称哲学家或者被冠上光环的人指指点点.
想想就明白了,清华北大的一些自认为是一生致力于哲学学研究的人,花了一辈子的光阴,到年暮时换回的只是对自己人生的叹息,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
所以,我们要把时间用在学习真正知识上,把握好,才能不让自己的精神世界空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7 11:56:22编辑过]
2006-3-17 11:54:00
[glow=650,red,1][color=#00EEEE]無論以后怎么變┈ωǒ.都钚會放棄.ゞ/除非︵铕壹天伱親口對我説╱ヽ对钚起...我不愛妳. [fly]─[/fly] [fly]─[/fly] [fly]─[/fly] [fly]─[/fly] [fly]─[/fly][/color][/glow]
哲学将欲消亡的说法,我不知从何而来,但是明显是荒诞的。如今,欧洲的哲学经过二十世纪的三大革命(现象学、分析哲学、存在主义),发展得很快,可能很快会有更新更善的思想体系出现;中国,虽然起步比别人晚底子比别人差,但是哲学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人民大学哲学院,此外,还有南开大学的王南湜先生、四川大学的黄玉顺先生、中山大学的刘小枫先生,在哲学方面都贡献出自己的理论,最近两年,孔子的思想,也被“提上桌案”,对于建设中国人的精神文明,效果也是显著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尼采、萨特,在中国也风靡一时,虽然说,这些理论已经被周国平等人做了一些被认为有“庸俗化”嫌疑的改造(鲁迅说,任何好东西被带到中国来会被糟蹋),但是毕竟也说明中国人不是没有哲学底子
你说的只相信自己的信念,但不相信别人的信念的话,倒有点像笛卡儿《方法论》中说的怀疑一切的话,但是笛卡儿说怀疑前人相信自己的理性,依然是建立在深入研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而且,你真的认为你现在自己的思想就完全来自“自己”吗?你这种观点反映的就是不懂哲学、不懂认识论者普遍有的无知与悲哀。佛曰:“无我。”就好象我们中国人,或许许多人并没有读过《论语》,但是,儒家思想作为一种两千多年的沉淀,早已渗透入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你与其认为自己能不依靠于前人而自己思想自行其是,还不如宣称:你某一天要带上一群人,跑到一个荒岛上,不依赖于人类文明已有的成果,自己从茹毛饮血,开始,逐渐发明铜器、铁器、直到发明宇宙飞船、电子计算机,独自建立一个文明
你一直强调哲学是虚的,那再度暴露你对哲学简直一无所知。当然,哲学是抽象的,恩格斯就说:“上层建筑中,像哲学这样的部分,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往往需要通过许多个环节来完成。”但是不意味着哲学没有实用价值,一切知识最终都要归于应用,马克思主义和儒家学说对中国的影响就不用说了,卢梭、伏尔泰的思想,现在也是世界许多国家法、政的基础,就拿叔本华、尼采的思想说,他们直接影响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看过电影《爱德华大夫》吧?最好看看,好知道精神分析有多厉害。甚至可以说,因为哲学的高度抽象性,所以他它应用的范畴就越广,因为越深入的知识就越抽象,哲学和数学,同为“先验科学”,因为其是研究根本问题的(哲学研究的是社会人生的根本问题,数学研究的是自然的根本问题),所以抽象,也所以有更多的实用价值。有很多中国人狭隘实用主义情绪确实很浓,许多中学生,才学了一点初等几何学,就说:“我看这东西没有什么用”,这是因为他们学得不深入,才知道点皮毛,当然不知道有什么用了。

“想想就明白了,清华北大的一些自认为是一生致力于哲学学研究的人,花了一辈子的光阴,到年暮时换回的只是对自己人生的叹息,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只想告诉你,研究哲学的人比你所想象的幸福得多,许多老一辈哲学工作者,他们到晚年有许多经济、生活上的困难,但是我问他们走这条路后不后悔,他们很坚定地说:“不后悔”,这让人想起尼采那句: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但是终要到来
当然,如果你对用的理解仅局限于直接、迅速能给你带来实际利益的话,也许哲学确实帮不了你什么忙,也许那样的话对于你来说最实用的知识是:抢银行。
2006-3-17 12:31: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另外补充一点
6楼是否认为物理学是实用的真正的知识?那麻烦有空去了解一下为什么经典力学会出现在英国、相对论以及量子力学为什么会出现在德国
2006-3-17 12:36: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你拿哲学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我无话可说
但是,哲学的确是一些空谈.
哲学一词常常在不同的意义上被哲学家自鸣得意地加以使用,哲学知识一直“无公度”和“不确定”以至于似乎没有一个问题可以说是得到了最终的解决,哲学家往往好高骛远、不且实际并不遗余力地相互颠覆。这是连野心勃勃、傲慢自大的哲学家都得甘心承认的哲学的常态。谁要是出于这些理由而对哲学感到沮丧,对哲学家加以谴责,谁多半肯定能够赢得人们的谅解和同情。
许多哲学问题没有最终性的“解决”时,哲学家就搬出哲学问题也没有“最终性”的没有解决来敷衍。因为我们总是在一种深度的洞察中获得了智慧。说哲学是真理是知识其实就是偏见.通常一些理所当然的事情是哲学家口中的“独得”和“独见”,而愚昧的人们居然相信了.这就是那些人把“哲学家”的称号轻易赋予给一个常人的理由。一个哲学家的偏见,对于这个哲学家来说是“主见”,对于信奉这种哲学的人来说,可谓是“成见”。
2006-3-17 12:47:00
[glow=650,red,1][color=#00EEEE]無論以后怎么變┈ωǒ.都钚會放棄.ゞ/除非︵铕壹天伱親口對我説╱ヽ对钚起...我不愛妳. [fly]─[/fly] [fly]─[/fly] [fly]─[/fly] [fly]─[/fly] [fly]─[/fly][/color][/glow]
钟伟=文 2003年10月28日14:56
    最近有一件事情引起了我的兴趣,一位颇有建树的经济学家,在为他的儿子选择高考志愿时,考虑了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也考虑了通讯电子等技术,但惟独没有考虑子从父业。当我问及时,他淡淡地说,近年来,经济学似乎人人都搞得,还不如让孩子学一门手艺。
    那么,经济学是不是一门手艺活呢?我看大致如此,不过需要再加一点点激情而已,也许这就是西方一位学者将经济学称为“passion+crafts”的道理吧。如果从“事情应该是怎样的”这个应然层面出发,我们做的是“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如果从“事情是这样的”这个实然层面出发,我们做的是“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做规范分析,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可资借鉴的彼岸,例如美好的共产主义,例如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等等,它们是彼岸,是不变的灯塔,而现实经济运行在不尽如人意的此岸。以“应然”来衡量“实然”,人们往往会失望。做实证分析,就需要我们在具有一定程度的经济基本原理共识的基础上,说清楚经济运行的现实是怎么样的,而这个“怎么样”本身是丑还是美,我们不粉饰之而是照实说之。做实证分析需要大量的潜移默化的知识(Tacit Knowledge)积累,而不能满足纸上得来的夸夸其谈,随着到企业、农村次数的增加,和政府职能部门接触的深入,一个人才有可能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经过长期的实践熏陶,做出好的实证分析来。好的实证分析,应该像孤独地悬挂在半空的冷峻的幽灵,以平淡的语调陈述这个世界的模样。经济学人实证经验的逐步积累,和一个医科学生或土建专业学生走出校门,经过摸爬滚打历练成一个好的牙医或建筑师差不多。所以经济学其实还不是科学,而是一门手艺活。
    要养成好手艺,精练地、体系性地表述实证分析的过程和结论,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我手头放着的这本《中国经济》,就是关于中国经济,尤其是过去20多年惊人变迁的一个精彩之作。该著作的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蔡昉教授和林毅夫教授,由麦格劳-希尔公司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同步出版。这本仅有11章283页的著作以洗练到近乎吝啬的笔法,勾勒了中国经济的轮廓,读来令人深深感受到现实的脉动。
    蔡昉、林毅夫教授所著的《中国经济》以导论对全书的框架进行了简洁的概述,然后用三章的篇幅分别介绍了中国的生产要素的基本状况,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源等,接着很自然地就过渡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总量和结构分析。此后作者根据讨论内容的逻辑顺序介绍了农业、工业、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和世界经济的互动等内容,然后用一章的篇幅讨论了政府职能和宏观经济政策。最后第11章是对全书的一个简要的总结。和传统的教材所不同的是,这部书的确可以称得上“著作”二字:一是作者在行文的时候非常注意所使用概念和理论的规范化,所采用的数据是新近和翔实的,专栏阅读材料也饶有趣味,这在其他教材不多见;二是书中每一章都给出了中文和英文的进一步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或者较为经典,或者较具代表性;三是这本书虽然是以教材的手法写作,但行文、理论支撑、数据运用和标注都很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事学术研究能力的严谨素养。在现实生活中,看了太多的“剪刀加浆糊”式教科书,或者目前较为流行的“download+paste”“网络写作法”的教材之后,看到《中国经济》不由人不感到惊喜。
    为什么阅读《中国经济》对高年级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大有裨益?我想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一些人过于相信靠三招两式的经济学原理,就能完全解释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如果说“一根筋”是用来形容用一个简单的套套去肢解多样的现实的极端思维的话,那么其实以省略了前言后语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基础知识来套多姿多彩的现实经济生活,并且对这样做坚信不疑,实在也勉为其难,甚至某种程度上就是另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读完《中国经济》,思考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冷静地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历史时刻。例如,书中关于“国家兴衰之谜”,提出了“李约瑟之谜”——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技术高度发达的14世纪中国,和“韦伯之谜”——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其他国度等,都是非常有趣的。结合看一看奥尔森的《国家兴衰探源》会更有意思。它足以使我们不能不面对更为尴尬难解的问题:国家、制度、市场和道德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所谓好的命题的意义其实往往就在于我们证明命题的方法。如果我们不能有意识地多积累实证知识,那么它迟早将影响我们对更细致和相互关联的经济学理论的学习,甚至有可能使我们陷入以想象中事情应该怎样,来完全否定和取代现实中事情就是这样的虚妄和执著。学习经济学,更重要的往往并不是反复说彼岸的灯塔就在照耀我们,而是需要对从此岸到达彼岸的每一步的思考和行动,否则就会陷入到欲经济无舟楫的困惑中。
    《中国经济》也有一些缺憾,一是全书在讨论生产要素时,给出了对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源的分章讨论,但却没有讨论其他一些相当重要的生产要素,诸如技术进步和创新等要素的讨论,因此第1-4章的内容显得不是太完整;二是全书基本没有涉及中国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问题,却专门辟出一章讨论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使得与产权相关的制度安排问题在全书中成为一个被忽略的话题。
    读者在阅读了《中国经济》,并掠过我关于应然实然的分析之后,极有可能会对宏观实证分析提出深深的质疑:一是一百个读者会有101个哈姆雷特,请问我们如何相信《中国经济》所阐述的中国经济本身?对此我们只能说《中国经济》是蔡昉和林毅夫所陈述的中国经济,但他们深厚而规范的经济学训练、对中国经济实践的亲身参与和对大量同行研究的占有和分析,使得他们所陈述的中国经济,可能比普通的学人来得更接近事情本来的真实状态;二是有人会说,知识的片段如何能串成一个整体?宏观性和整体性描述有微观基础吗?对此我只能说,无论宏观还是微观的实证分析都有其优劣,微观经济学难道能避免盲人摸象的危险?三是一些读者会说,实证分析之后,是不是要给出经济改良的方法呢?这恐怕不是《中国经济》的任务,大学的责任在于认识世界,而改造世界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实证分析并不意味着学者“开药方”,即使有这样的药方,我们最好也只是姑妄听之而已。
    对追求“纯经济学”研究的人来说,实证分析远远不如规范分析来得纯粹有趣,更像经济学。对此,我只能说,经济学说到底和哲学相关,哲学从来就是少数人的事,哲学本身就是自足的,它不需要通过外部世界的人来证明自己的正当性。霍金的量子引力论如果得以成立,那么我们甚至有可能陷入到“我们所思考的世界就是世界本身”这样应然和实然合一的境界。但这样的经济学人有少数才智超卓的人才能胜任,他们以深邃的思想居住在象牙塔中,而和现实无关,他们可不需要感知现实的脉动,也不是群众!就像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n)说的:“因为对于群众,哲学是可厌的、可疑的。所以假如任何人想要攻击哲学,他是很能够得到群众赞许的。”
2006-3-17 12:53:00
[glow=650,red,1][color=#00EEEE]無論以后怎么變┈ωǒ.都钚會放棄.ゞ/除非︵铕壹天伱親口對我説╱ヽ对钚起...我不愛妳. [fly]─[/fly] [fly]─[/fly] [fly]─[/fly] [fly]─[/fly] [fly]─[/fly][/color][/glow]
楼主你听听专家怎么说嘛
其实你也不要动气,我们只是讨论一下.抒发一下自己的见解
2006-3-17 12:54:00
[glow=650,red,1][color=#00EEEE]無論以后怎么變┈ωǒ.都钚會放棄.ゞ/除非︵铕壹天伱親口對我説╱ヽ对钚起...我不愛妳. [fly]─[/fly] [fly]─[/fly] [fly]─[/fly] [fly]─[/fly] [fly]─[/fly][/color][/glow]
哲学对于未谙世事的人来说就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
而对于智者来说根本就没有把哲学当成是一门科学,而是生活中的小事.
对于某些人极力地对其吹捧,我也无话可说.我只是想说作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请把语言尽量的修饰下.别老是出现抢银行的字眼.
还是说回哲学吧.
从小学到大学,教科书书灌输的人生道理,哲学思想 不知道有多少.然而在社会中,还不是很多的人在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而"笃笃而行"呢.
你说哲学对你人生有多大启发还不如说挫折对你人生有帮助.
其实哲学是人们对于平常事物的敷衍.
我给你们讲一个北大哲学系教授的故事:
这个教授一贯研究哲学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分别罗列出来,他发现,好坏均等,真不知该如何抉择。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 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千万别相信古板的哲学。
我觉得这个故事是值得一提的,人要是太过于相信书本上或者某一个人所说的话,自己的一生就会被误导.陷入万劫不复!
2006-3-17 13:06:00
[glow=650,red,1][color=#00EEEE]無論以后怎么變┈ωǒ.都钚會放棄.ゞ/除非︵铕壹天伱親口對我説╱ヽ对钚起...我不愛妳. [fly]─[/fly] [fly]─[/fly] [fly]─[/fly] [fly]─[/fly] [fly]─[/fly][/color][/glow]
我现在才发现搞哲学的人灌水这么快[em06]
2006-3-17 13:12:00
[img]http://photoimg65.qq.com/cgi-bin/load_pic?verify=sibMnVLtLE7CzMSQmGOg9A%3D%3D[/img]
我记得有一位哲学家是这样说的
哲学是一种虚无主义科学,因为他宣布了人的失败,宣布人的希望的失望。我们要跳向现实,跳向自然,就是跳出荒诞的哲学,对于西方人来说,那就是跳入基督教的天堂。但是,荒诞的哲学家们同样拒绝这种跳跃。
2006-3-17 13:12:00
[glow=650,red,1][color=#00EEEE]無論以后怎么變┈ωǒ.都钚會放棄.ゞ/除非︵铕壹天伱親口對我説╱ヽ对钚起...我不愛妳. [fly]─[/fly] [fly]─[/fly] [fly]─[/fly] [fly]─[/fly] [fly]─[/fly][/color][/glow]
同一性的自相缠绕使得黑格尔的哲学很难被克服,
而黑格对他的哲学的论述也远不是清晰的,
黑尔的哲学的晦涩是出名的,
这甚至使我们怀疑黑格尔在多在的程度上把握了他自己的哲学,
而对他的哲学的误解和片面的夸张更是对整个哲学的误导。
2006-3-17 13:16:00
[glow=650,red,1][color=#00EEEE]無論以后怎么變┈ωǒ.都钚會放棄.ゞ/除非︵铕壹天伱親口對我説╱ヽ对钚起...我不愛妳. [fly]─[/fly] [fly]─[/fly] [fly]─[/fly] [fly]─[/fly] [fly]─[/fly][/color][/glow]
近年来,经济学似乎人人都搞得,还不如让孩子学一门手艺。
好大的口气
不过,你倒是可以注意“似乎”二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7 15:38:24编辑过]
2006-3-17 15:31: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以下是引用yishen在2006-3-17 13:16:00的发言:
同一性的自相缠绕使得黑格尔的哲学很难被克服,
而黑格对他的哲学的论述也远不是清晰的,
黑尔的哲学的晦涩是出名的,
这甚至使我们怀疑黑格尔在多在的程度上把握了他自己的哲学,
而对他的哲学的误解和片面的夸张更是对整个哲学的误导。

这段文字如果我没记错,应该是出自周剑铭的《中国思想和精神哲学》
只是这与话题有什么关系?
2006-3-17 15:33: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以下是引用yishen在2006-3-17 13:12:00的发言:
我记得有一位哲学家是这样说的
哲学是一种虚无主义科学,因为他宣布了人的失败,宣布人的希望的失望。我们要跳向现实,跳向自然,就是跳出荒诞的哲学,对于西方人来说,那就是跳入基督教的天堂。但是,荒诞的哲学家们同样拒绝这种跳跃。

主语错了,“不是哲学是一种虚无主义科学”,而是“荒诞派哲学是一种虚无主义科学”,你怎么老是断章取义别人的东西?
2006-3-17 15:37: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以下是引用yishen2006-3-17 13:06:00的发言:

哲学对于未谙世事的人来说就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

而对于智者来说根本就没有把哲学当成是一门科学,而是生活中的小事.

口气很大,倒是让人想起几年前我一个老师说过的一个笑话:有一个文盲老大妈听说他一个亲戚的儿子去大学学习哲学,扑哧笑了:“哲学这东西以前不到处都在弄吗?我也会许多,怎么用到大学里去学呢?”

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如形而上学、价值哲学,不可能是生活中的小事,真正的智者,真正的哲学家,都应该是严肃对待哲学的人。你说的那种“哲学”,不过是所谓的“生活哲学”或者周国平等的“哲理美文”之类的东西吧?

对于某些人极力地对其吹捧,我也无话可说.我只是想说作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请把语言尽量的修饰下.别老是出现抢银行的字眼.

说抢银行的字眼怎么了?又不是不文明的话。

先不要急着定义“极力地吹捧”,无话可说我认为往往对应着理屈词穷。这是阿Q做派

还是说回哲学吧.

从小学到大学,教科书书灌输的人生道理,哲学思想 不知道有多少.然而在社会中,还不是很多的人在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而"笃笃而行".

就我所知,中国小学、初中不教哲学,只教一些日常意义上的行为道德规范;高中哲学也只教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宏观”上——比如历史、社会的问题上固然是成功的,但是没有系统的“微观”理论,解决不了“人”的问题,曾经甚嚣尘上一时的“马克思主义人学”运动的不了了之就证明了这一点),而且是政治课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第一,意识形态挂帅。许多学生,包括读文科的学生,从大学出来之后哲学基础基本等于零。你所说的,范畴本身有误。

2006-3-17 19:34: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你说哲学对你人生有多大启发还不如说挫折对你人生有帮助.





其实哲学是人们对于平常事物的敷衍.





哲学不是研究“平常事物”,而是“宏大叙事”,还是一样,你所说的,对象本身错了。





我给你们讲一个北大哲学系教授的故事:





这个教授一贯研究哲学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分别罗列出来,他发现,好坏均等,真不知该如何抉择。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 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千万别相信古板的哲学。





古板哲学,这个词我估计说的是思辨哲学,对于生活上的问题,是不应该去利用思辨哲学来回答的,因为它本身就不是“人生哲学”。最好还是用经验主义哲学的方法,诉诸经验,结上一次婚,如果有办法的话最好多结几次,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觉得这个故事是值得一提的,人要是太过于相信书本上或者某一个人所说的话,自己的一生就会被误导.陷入万劫不复!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告戒人们不要崇拜他,这是很有道理的。最好还是用经验主义的认识论,钻进去、跳出来,学习哲学而不当“书呆子”,对于那些皓首故纸而丧失自身性灵的人,起码我不会认为他是一个真正从哲学中汲取过营养的人
2006-3-17 19:35: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河畔 |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4-4-29 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