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河畔
x
有人说过,在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那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确实这个阶段的孩子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说也说不听,管也管不住,好像什么想法都跟以前不一样。但其实也不一定就是一场灾难。这里面可能是有一些误会,这个误会可能来自于我们对这个孩子的不了解,和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不了解,对他身心的发育和发展的不清楚所导致的。那我们接下来就说一说这个青春期孩子到底有什么样的心理上的特点和生理上的特点。
1 走向成长的标志
青春期大概是10-20岁的年龄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核心任务就是“独立、成人”。这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任务。这个时期是孩子形成个体角色,形成个性,向社会文化价值、向成人认同的一个阶段。也就是说,他们现在眼里不只有父亲母亲了,而是开始向外寻求一个认同的角色。独立的第一步,就是跟家长也就是父亲母亲分开,从心理上分开,在心理上需要和家长拉开一点距离。他们会表现在行为上,比如有意地疏远家长,不再把很多的注意力放在家长身上,或者是表现得你好像什么都不懂,比如一些新词、新事物,他懂你不懂,他会表现得好像瞧不起你,其实这正是他们在提示需要和你拉开一定距离,也是他们正在开始成长的一个标志。
2 寻求理想人物认同
当孩子把注意力从家长身上移开之后,他就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去外面寻找一个理想的人物来认同。比如说对明星的崇拜,或者对其他某个英雄人物的崇拜,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的个性。同时他会更加地去关注自己,比如关注自己的容貌,女孩子会经常照镜子,化妆,男孩子可能会更关注自己的发型,经常看自己长得帅不帅,五官比例怎样等等。另外也会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可能会开始手淫等等。同时青春期也是发展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创造力和改革力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学习,培养自身能力的阶段,通俗地来讲,以后有没有“出息”,就看这个关键期这些能力的发展状态怎样。
3 青春期四阶段
由于青春期的跨度比较长,我们把它划分为四个阶段来讲。
青春前期
第一个阶段是10-12岁,我们把它叫做“青春前期”。这个阶段就是他体验自主性的开始,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什么都想搞一搞,就像两三岁的小孩,这碰一下那弄一下,这个阶段也类似那样,但是形式会有点不同,比如会跟同学发生点摩擦,跟父母顶顶嘴之类的。小的时候我们把这种行为叫作调皮捣蛋,但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称之为叛逆。这个年龄基本上也是属于五六年级的年龄,有些小学的规矩太多,比如在学校不能随便乱跑,放学要排队出校门之类的,规矩和约束比较多,那孩子到了这个时期可能就会逆反得更厉害。因为孩子的心理能量如果能够比较恰当地均匀地表达释放的话,那他的行为可能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反差。但是如果之前压制得太多的话,这个时期可能就会有比较大的反差。
然后这个阶段的好奇心还包括对异性的好奇。他可能就会通过上网看图片等方式去了解一下异性的身体的构造。其实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要了解异性和自己有什么不同而已,并没有我们家长想的那么复杂。像前面有家长说到三岁的孩子会去碰触自己的生殖器和妈妈的胸部,其实他们只是要了解“我和你”有什么不同而已。其实这两个阶段都是对孩子性教育的很好的时机。但是三四岁的孩子你只要告诉他有什么不同就可以,而到了青春期这个年龄段,家长就要放心地让孩子去学习、去看、去了解清楚。另外,由于性意识的开始萌动,孩子的行为上可能也会表现为对与异性接触有点难为情,男孩子只跟男孩子来往,女孩子只跟女孩子来往等等。这些就是10-12岁孩子青春前期表现出来的一些主要特点。
青春早期
第二个阶段就是12-14岁,我们把它叫做青春早期。这个时候从生理上来说,女孩子就会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子会出现遗精。这些现象其实会让孩子明白自己已经告别了儿童期。所以这个阶段也是身体猛长的阶段,虽然他们长得人高马大的,但其实心理上还是一个孩子,所以这种落差也会造成他们的郁闷和烦躁,进入一个青春易激惹期,特别容易烦。到了这个阶段,孩子会出现一种自恋状态,特别关注自己。首先是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外貌,其次会特别注意自我的形象,就是特别在意“我是谁”,也就是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方面。

那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知道“我是谁”呢?他们会通过模仿明星、运动员等,或通过模仿一些特别流行的东西,来看到自己是怎么样的。通过对这些人事物的模仿,就可以把他和他的父母、或者他的父母特别希望成为的那些角色分开。因为以前是通过认同父母来看自己是“谁”的,但现在就会跟父母“对着干”了,会觉得跟父母不一样的,那才是他。比如说父母越是中规中矩的,一板一眼的,那他就越得特立独行了,反正就是什么都跟父母对着干就是了。父母越不想让他干的事情,越不能接受的行为,他就会偏偏越不去做那样的事情。比如父母越是望子成龙成凤,他就越不“成器”。所以家长就会气得不得了,觉得孩子总跟自己对着干。其实孩子真不是想跟你对着干,他只是要跟你区分。他要跟你站到对面,他才会知道自己是谁。

所以当我们家长了解到孩子的这个特点之后,就要有足够的宽容和耐心去接纳他的这样一个需要。同时我们也要有一个坚定的态度,知道什么事都不能过度了,过度了也不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所谓的接纳包容,就是说家长要让他这样一个需要能有一定的表达。但又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去纠正他的一些行为。像对一些特别的行为,也可以采用忽略的方式去纠正。比如咬手指的行为,有时仅仅是因为内心的真正需要是希望有人关注他,那我们除了要理解这种行为,也可以忽略这种行为,让他慢慢消退。同样的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他的一些行为你看不惯,经常生气或说他,其实是正好符合了他的需要,成为他的一种“伎俩”。当你识破他这种“伎俩”时,就可以忽略,假装看不见。
整理者:杨海华
想知道更多青春中期、后期的内容,
请关注周二8月30日海豚湾微信亲子群主题讲座~
获得听讲座及与咨询师一对一互动的方式
流程: 1、长按上图二维码,添加海豚湾心理咨询中心为好友 2、留言“进群”,邀请您进入“海豚湾微信亲子群”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豚湾心理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