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暑假,我只能在家待十二天.相机成为了我留下这十二天美丽片刻的方式.我家是一个让人心醉的地方,无可救药地……

7月18日傍晚的人民广场,雨月里难得的一片晴.干净得基本上随处就可以躺下,所以路灯都被不小心拍成斜的.
记得空气仍是湿的,走近海的时候可以闻到20年来都不变的鱼腥味,这一点,跟谁说
谁都相信;记得空气里有很浓的青草香,这一点,跟谁说谁都不信

下楼走几步就到广场,广场走几步就到海边,我一直很满意这个安排.幸福的是,从
小到大都这样.

所以,看海,是回家的必然……

离去,带走一片云彩(7月28日下午汕头的上空)

离去,为的就是这个IAAF World Junior Championships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
这是北京在2008奥运会之前的最大的国际性比赛.

从通用培训到正式上岗服务直到下岗,差不多是一个月.
我的工作地在”10 Training for Warm-Up Areas”( 运动员训练场).
说是做安检工作,其实每天就是坐在组委会门口检查出入人员的证件……
那里离主场有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所以一般每天就来那么几个运动员,无奈……

左边!左边!是我们的工作餐,这在北京来讲算是很好很好的了……好得连领导都没
想回家吃耶.
So what?! 怎比俺家鲜贝肥鱼啊!

因为工作实在闲(这真是志愿者工作的例外)。有一天来了4个香港人,我对着空气说:”要不要讲粤语的要不要讲粤语的?”领导
说”去呀”,我就暂时成了一个翻译啦!这是我第一次发现多会一门方言尤其是粤
语的好处,直把其他志愿者羡慕的呦,还会讲粤语.(要知道,这完全源于北方的年轻
人对粤语歌的喜爱)其实不是香港人不会讲普通话,而是他们的普通话太普通了,基
本上只有那些会装着说点广东普通话的年轻人能听懂一些.说不巧也巧的是,要不是右上方那个运动员突然留鼻血,我还真没被当做翻译来对待.一涉及医学用语,他们还真的不行了,这时候便有了一群中国人讲话要中间翻译的少有现象啦.
中间那个是”香港业余田径总协”的纪念章哦,是带队教练(左上,左)临走时给我的.

开幕式那天晚上,我溜进去主场看了。



到了主场,人会不自觉地激动,跟着他们在HIGH。一种莫名的热情在转移,或者叫做感染,或者,如果你不觉得激动那么你可能根本就不正常。

后来我们发现可以进去看比赛……运动员冲刺的时候,我比他们还激动。

冲线之后的1分钟。总以为运动员是铁打的,其实人家也很累的。
那天晚上,刚好中国队拿了一枚金牌,我挤进了记者堆里……

右图中间那个就是男子跳高冠军黄海强。左边是他刚刚完成胜利的一跳时的样子。
其实,在赛场有个很清晰的感觉,精彩并不只属于冠军,每一个运动员都十分出
色,只是没什么镜头在他们身上聚焦而已。包括我在做这个帖子的时候,我也在
为了吸引注意力而挑选那些最容易引起大家注意的画面,而略去了那些尚未取得
杰出成绩的运动员的画面。
单纯的赛场上的竞争是很平等的,成败就是那么淡淡的一瞬间的事情,
以至于成就感和失落感大都是被舆论的关注放大了之后才接踵而至的,
或者被自身的责任感无限地加强着……
世界冠军又怎样呢?世界太大,不一定每一个努力每一个自己的完美表
现都会被关注,so what ?!
仅以此奔跑的身影来结束我草草的一个小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 9:48:3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