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4 - 88943210
  • 0

[转] 绚目黔东南·有个地方叫岜沙

st鑫 发表于 2007-3-27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256 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河畔 |

x
天气不好,一直下雨,特别是到了从江汽车站时。水浸街了,无法从容的和的士司机讲价。到岜沙只有不到8公里,平时包车最多20元,节日又逢落雨,30元是最低了。
转眼就到,岜沙的寨门设计得很像公园,与山野的自然环境格格不入,让人不太适应。几个持枪的男子把车拦了下来,收30元门票,我看到了苗语称为“户棍”的发型。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劈路、勇武之至。男人们肯定喜欢岜沙这个地方,有枪啊!

车子开了进去。只不过比小广场的地方深入了100米而已,立刻一片冷清,我是想住这附近的,游人一多我就犯晕。但这里没有旅馆的痕迹。站在这里有个错觉,以为岜沙就是你所看到这一条街的苗寨,很是失望。但当我们往回走,走到新建的小广场处,望见寨子向下延伸,一直到远方,心里就踏实多了。不过岜沙确实小,仅2000余人,分布在月亮山麓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

说起来岜沙这个地方有点意思。它似乎很神秘,这里的男人擅长爬山打猎,小孩子5、6岁就有自己的枪了,有“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的光环笼罩;加上男人的发髻,据说曾有日本人来考察寻过根;它又难以神秘,因为实在距离从江太近了,不要说远方的人们慕名而来,就是从江本地的,有时候接待什么客人也会带到这里游览一下,后来我们就碰到一位。
此外,它还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岜沙属于苗族,放眼望去,雷山以南一直到广西境内几乎都是侗族的地盘,只有这撮苗族远离同胞深入侗族腹地,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我有些困惑。也许是因为在侗族的地盘呆得久了,岜沙的苗族和雷山地区的苗族不同,许多方面都已经被侗族同化,比如衣料、款式、色彩的相似,银饰极少。但为什么属于侗族的小黄佩戴的银饰又突然多了起来?这点我挺好奇。
不想在小广场那个中心地带找旅馆,却似乎别无选择。据说入口处附近有两家旅馆,所谓的农家乐,但因为过节的关系,没营业。岜沙的旅馆都集中在入口附近,一辆又一辆大巴开了进来,所以显得格外嘈杂。所幸,在此住宿的人相当少,绝大部分都是看完表演直接走人。
后来我们走进了最醒目的旅馆“枪手部落”,全木的吊脚楼有三层,内部看得出来努力向青年旅馆的风格靠拢。门口有5个当地小女孩在玩耍,看到我们过来,有些害羞的笑。我夸奖她们的衣服漂亮,她们很是开心。“我要进去吃饭了,晚些再和你们玩吧?”我随口说了句。“好啊,”她们很开心的回答:“我们在门口等你!”

随便点了两个家常菜,在1/2小圆桌前坐下,看见旁边一女人在碳火上烤肉,好一大块肉,色泽很诱人啊,我就凑了过去。她说是从江来的,同学毕业10年聚会,她觉得岜沙有特色,就拉到这来吃饭了。老板和她们似乎很熟的样子,一问也是从江的。
“在烤什么呐?”“酸肉”。哦,这就是酸肉,我挺爱吃贵州的酸,赶紧凑前了点:“这肉是加了什么料才变酸的吗?”“不用。老乡每年次过节都杀口猪,吃不了,就腌起来,什么作料都不用放,时间久了自然就是酸味。”肉被火烤得滋滋响,馋死我了。我又盯着她手里翻的:“这个是酸鱼么?”“不是,这是腌鱼。”“酸汤鱼就是用这个做的吧”“不是。酸汤鱼是用新鲜的鱼,汤是特别配的,鱼要泡进去一阵子才能做。”怪不得刚才要点酸汤鱼,老板娘有些为难的问我们有没有耐心等。
“给你吃点吧?”唉,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句,向蓬舟眨眨眼,立即搬了个小凳子坐了过去。女人拿刀去了,我在这里帮她给鱼翻面。不时有客人进来,被香味吸引了过来,问东问西的,我现学现卖。可惜啊,他们都吃不着。女人提了刀回来,割了片肉给我。烤的酸肉真香啊!
又吃又说的40分钟过去了,我以为门口的几个小女孩早跑走玩了,没想到一出门就看到她们5人整整齐齐的坐在板凳上等着我们,心里一热。见到我们后,迫不及待的说:“带你们去玩吧?”然后蹦蹦跳跳领着我们向寨子深处走去,引来了许多游客羡慕的眼光。
迎面走来了个本地的警察(?),我问:“这里有表演么?”“有的,下午2点在芦笙坪。”我转头和小姑娘们说:“咱们去看吧?你们认识路么?”小姑娘们说:“从这条路就可以去的。”那个警察模样的人好心提醒我们:“方向反了,这里怎么可以过去,明明是从寨门那边走的。”我疑惑的站着不动,为首那个活泼的小姑娘有些着急:“是从这里走的,这里有条路也可以过去,我们经常走,不骗你,不会错的。”我还是决定相信小姑娘们,错了就错了呗,一起走走也挺好的。
走到一小片空地,有块大石头,上面挂着个木牌写着“祖母石”的来历,这石头是岜沙护寨之神呐。“在这里给你们拍照吧?”“好啊好啊。


“你们把自己的名字写下来好不好?以后姐姐给你们寄照片。”我找了张纸出来,她们立刻围在石头边认认真真、一笔一划的写了起来。有两个女孩很含羞,因为她们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活泼的女孩子马上自告奋勇的帮她们写上,但是“道”字想了好久都没写出来,我给补了一个。

看了她们的名字,觉得很有趣,因为这些汉字和组合都是汉人极少在姓名中用到的。这5个小姑娘都姓滚,叫做:滚叶拉、滚叶道、滚忍拉、滚捞兄、滚捞生。“你们叫什么名字啊”,没想到小姑娘们突然问了我们一句。我们也认认真真的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教她们念了几遍。
芦笙坪在丛林深处,雨后路滑,别看这几个孩子小,但很会照顾人,一路牵着我们的手,叮嘱小心慢走。走了一会儿,她们商量了一下,然后最活泼的女孩说:“可以给我们照相吗?”“当然可以了!”“谢谢你们!”孩子们很礼貌的连声道谢,让我不好意思起来。她们自由组合两个两个合影,完了问我:“我们还可以单独照吗?”“当然可以了!”她们嘻嘻哈哈的轮流站在路旁又照了一轮。然后围着我看回放。

“好丑啊,不好看。”一个单眼皮女孩有些羞涩的看着相机里自己的模样。“怎么会呐?很好看啊,多可爱啊。衣服也很漂亮。”“我觉得你的衣服才好看,你的头发也好看。”“我的?怎么会呐,你们的才好看呐。”“我喜欢你们的衣服,”她们的手在我的衣服上摸索着。“别着急,等你们大了,就可以自己买这些衣服了。”“恩”,她们认真的点着头。
和这5个小姑娘同时出现在芦笙坪相当引人注目,很多游客在旁边悄悄的拍她们,又不太好意思靠近。她们谁都没注意,一直缠在我身边,弄我的头发啊,给我插花呀,闹来闹去,寸步不离,直到演出开始。岜沙的演出随意性很强,表演者也有些漫不经心,在节目设计上迎合游客的味道比较浓。但当你看到他们那么真诚、努力的迎合,希望游客开心时,你责备的对象反而变成了自己,因为是我们这些游客的到来改变了他们的状态啊。


这个剃头的环节让我感觉不太舒服。本地人用镰刀剃头看起来确实有些惊险,但如此示众有失尊严。

斗牛,用木头做成牛的头部,是个模仿仪式。有点像汉族的拔河比赛。

装火药

表演最后是鸣枪仪式。我光顾着看了,没拍,借用蓬舟拍的。这个结束仪式让观看的男人们激动万分。

父子枪手。这个持枪的小男孩一出现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不停被拉着合影。今年春节来岜沙的游客相机里应该都有他俩的身影。

表演结束后,5个小姑娘也要回家了,恋恋不舍的和我们告别。我们随意找了条下行的路逛寨子。这里的苗寨简陋,应该比其他地方都贫穷些,多以树皮代替瓦片遮顶。忘了从哪里看到过,岜沙人均年收入50元。估计旅游业开发后会好许多。

终于看到了禾晾架,总是成群出现,对面往往就是成排的谷仓,可以想象秋收的模样,一定很壮观。寨子的坡度比较大,只要有一小块平地就变成了妇女儿童的休憩场所。女人们围成圈坐着,中间烧着柴火,边聊天边做手工,纺线啊、织布啊、做百褶裙啊,岜沙人从头到脚基本上都是女人们一手打造,这里的女孩从小就要学习女红,否则难嫁呐。



我一直留意着百褶裙的制作工序,看了几处,基本弄清楚了。做条百褶裙委实太费功夫了,那像瓦楞纸般坚挺的裙子,不知道被指甲反复按压了多少次。这里的女人们,指甲损伤得厉害,而且常年都是青紫色,因为织的土布是用蓝靛染的。反复要染好几次才能定型,然后涂上蛋清再晒干,就是我们看到的反光的衣料了,似乎还有点防水的功能。
拍照的时候,突然2个3、4岁的小孩子看到我们,很兴奋的一颠一颠的跑过来。他们还不怎么会说话的样子,嘴里嘟嘟囔囔,不知道是普通话还是苗语,热切的看着我们。等他们走后。我疑惑的问蓬舟:“他们刚才说的该不会是‘给糖’、‘给钱’吧?”蓬舟说好象是的。唉,不知道说什么好,可是又怎能抱怨这些幼小的孩子们呐?

5点就看完了寨子,好象没什么事了。我们走向了另一条路,那里是老寨。在樟木亭那里碰见一个叫做滚拉旺的老伯,他的普通话说得挺好,据说曾是这里的老支书。以前当过兵,去过不少地方,还去海南、深圳的公园演出过,见过些世面,现在对外面的世界依然很渴望。“从北京来这里一趟要不要花1万块?”“当然不用了,坐火车几百元就够了,全部花费也不过是2000多。”滚拉旺若有所思。我们聊了好一会儿旅游与开发的问题,他还让我们好好摸了摸他的火枪,都是自己手工做的呐。现在即使不用了,岜沙的男人还是习惯了每天带上它,可以认为是装饰品了。

晚上点了腌鱼、酸肉和青菜吃,但口味不好,又有些冷。另一边看样子是个杂货店,其实也是餐馆,做的东西很合汉人的口味,种类也多。特别是鱼汤,熬得白白的,很是鲜美。我们虽然吃过了,也忍不住要了一条。这一锅美味的汤,才12元。
店是汉人开的,他们是岜沙本地仅有的几家汉人之一(似乎岜沙人不善经商,岜沙的这几户商家要么是从江来的苗侗族人、要么就是汉人开的)。这家人已经在这里住了好几代,生活方式几乎都“苗化”了,“两边的节日都过呗,这不,春节还杀了头猪……你们饿不饿?我先给外面那些人做菜行嘛?”“不急不急,我们已经吃过了,看到这里鱼鲜,来吃着玩的。”
店门口有个走廊,外面围坐了不少旅行者,话题也可想而知。我没过去,在屋里围着火塘和这家人一起烤火、聊家常。听他们说晚上有篝火晚会呐,不是给游人看的,就是本地的年青人对歌,主要的作用还是谈恋爱。“现在年青人睡得越来越晚,一般10点后才开始,弄到半夜。好几个地方都有,也有早的。你们今天去了芦笙坪了吧?那里就有,还有樟木亭那里。”可惜晚上下雨的缘故吧,8点多过去一个人影都没瞧见。
岜沙的夜晚很暗,孩子们到处放着鞭炮,在细雨里“啪”、“啪”的响。回到旅馆,又看到了几个小女孩,好奇的在门口张望。旅行者们举着相机给她们拍照,想把她们引到吊脚楼亮一点的灯光下,但她们有些害羞,怎么都不肯进来。辨认了一下,不是她们。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1)
和我们一起玩耍的那五个苗族小姐妹
       


这个是她们中的小头头,活泼好动,喜欢说话,个性很像我小时候呐。

她很爱美,对照片总是不满意,呵呵。

我很喜欢她,很秀气,五官特别耐看,是个小美人,但是暂时不太上像哦。


2007-3-27 11:59: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河畔 |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4-5-16 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