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4 - 88943210
2024年汕头春季网络招聘会
  • 0

寻找旧汕头的故事(第1部 风云仁和街 )1部Starpub7期已刊*

快点阿1!!!!!迫不及待·······
2008-8-6 18:56: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楼主啊,我QQ380309710  电话:13417086336 联系我吧 很有兴趣一起探讨
2008-8-7 11:40:00
http://spaces.msn.com/members/dingshuo/ 欢迎参观偶的个人主页:)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QQ:380309710
从日本庙堂的旧址向南走大概五、六十米的样子,就是现在的仁和街96号。在80多年前,这里同样是一处风云际会的所在。

民国8年(1919),这一年影响深远的“五四”青年运动爆发了。
5月6日,汕头《公言日报》发刊“五四”号外,各县爱国学生纷纷响应支持北京学生运动。14日,在华英学校(位置在今天的怀英街,既是汕头第一中学的前身)
成立岭东学生联合总会,由杨石魂、方临川、方思琼(方方)等主持,会后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对日经济绝交。

岭东学生联合会在汕头,短期内发起了多次学生示威。在这风云激荡的时刻,17岁的学生领袖杨石魂光芒毕现、绽露头角。
来汕头参加学生示威的揭阳县学生总会委员陈卓然,被其风采深深吸引,二人簇膝长谈,引为知己。

此时,潮汕地区军阀割据。各派系军队集结驻扎在潮汕各地。除刘志陆部队外,有援闽浙军、护法靖国军、援赣第四军、援闽粤军等部。筹饷、糈重、拉夫役、占民屋等骚扰剥削弄得到处不安宁,人民生活极度艰苦。

眼见于此,杨、陈二人及岭东学生联合会的诸君开始意识到单靠简单的示威、请愿已经无法改变现状,要救国家于水火,唯有集合年轻人的进步力量,“求一新法,变天以救国民”。

1921年,根据杨石魂的意见,陈卓然在汕头市仁和街开设了联兴旅社,取“青年联合、兴旺中华”之意。作为进步青年联络点。

在联兴旅社期间,杨石魂、方临川、方方、陈卓然等人昼夜讨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并频繁往来潮汕各地,联络、组织各地学生及农工运动。1922年,自日本归国未几的彭湃,在回海丰组织农会时曾经秘密到访联兴旅社,与杨等潮汕学生领袖讲谈世界形式。一时间,仁和街的小小的联兴旅社里,风云交会,蔚为大观。

1925年,旅社根据革命运动发展需要予以结束。各人奔赴各地为着自己救国救民的理想,继续着努力。


1927年10月方临川返回潮汕任中共潮安县委书记,恢复和发展党组织,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2月10日被捕,13日遭杀害。时年28岁。


1928年4月7日,陈卓然和中共潮梅特委书记沈青等人到五房山猴牯溜参加干部会。次日凌晨被敌人袭击,沈青等6人牺牲,他等6人被捕。他严词拒绝了敌人的劝降。4月9日从容就义。时年36岁。



1929年2月,党中央派杨石魂到武汉,重建湖北省委,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秘书长。同年5月,省委机关遭破坏,杨石魂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壮烈牺牲,年仅27岁。

1929年8月24日,彭湃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30日壮烈牺牲于龙华的上海警备司令部内。时年33岁。


这群人最后活下来并得以善终的只有方方。
方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五书记兼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华南分局常务委员兼交通运输部部长,国务院侨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党组书记,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等职。被选为中共八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1971年9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今天,昨日的历史风云早已经消逝无存,但我每次走在仁和街破落的巷道时。我总会想在这距离短短几十米的两栋建筑里,当年竟然生活着这样的一群年轻人。他们之间在彼此的人生里也许没有任何交集,但同样为了国家,甘愿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抛头颅撒热血,最后求仁得仁。而这一切恰不正巧应了“仁和”这一街名吗。一语成谶。

偶尔,我总会幻想这样的一个镜头:在上世纪20年代的某一个清晨,作完早课的林阿细出来庙堂外打扫,彻夜讨论的杨石魂与陈卓然带着一夜的疲惫与亢奋走向街口买早点。他们在清晨的薄雾里擦身而过。一阵风吹来,阳光穿透雾气和房屋的间隙,洒在他们彼此的肩膀上。他们都停下各自的脚步,抬头向那一缕阳光望去……



(风云仁和街已结束,新篇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8 12:16:02编辑过]
2008-8-8 11:32:00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以下是引用岁在鹑火在2008-8-7 11:40:00的发言:
楼主啊,我QQ380309710  电话:13417086336 联系我吧 很有兴趣一起探讨


兄台大名鼎鼎,我早就想好好和你聊一聊了……呵呵
2008-8-8 12:22:00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2个相见恨晚得无厘头的人········
2008-8-8 17:11: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以下是引用冒牌月老在2008-8-8 17:11:00的发言:
2个相见恨晚得无厘头的人········
呵呵^说得好!
2008-8-9 22:01:00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各位是不是有有关潮汕历史的书籍资料啊。。。?
记得那么清楚。。。

初中的时候有本潮汕的历史变迁,里面也大概讲了下。。。不过就没这么详细啦。
2008-8-13 09:24: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居然有这样的历史..哈哈哈 暴爽
2008-8-13 19:51: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以下是引用lener在2008-8-13 9:24:00的发言:
各位是不是有有关潮汕历史的书籍资料啊。。。?
记得那么清楚。。。

初中的时候有本潮汕的历史变迁,里面也大概讲了下。。。不过就没这么详细啦。


这里的部分资料确实来自于一些潮汕的历史书籍。但大多却并不是,是我们辛苦收集的历史资料、档案得来的。

岁在鹑火兄现在手头1930年代日本人绘制的汕头地图,就是市档案馆也是没有的!

我们的目的都在于使人们更重视汕头的历史和老建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3 23:54:20编辑过]
2008-8-13 23:52:00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这样的贴哩无要加精????

吃喝玩乐的无聊贴哩加毋例……唉
2008-8-14 00:57: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LS 一句话还真加精了!哈哈……厉害!
2008-8-16 13:44:00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说起文革,我们宿舍的人偶尔也会说些长辈的故事
记得有一个室友说她外婆一家被文革弄得受不了要坐飞机逃到美国,当时时局乱得很,她外婆一大家人冒险坐飞机。还有别的家族也坐了一只飞机,一前一后,然后突然就有一只外国的战斗机(是叫战斗机吗?)横冲过来,当时不是和她外婆一家的飞机撞就是另外一只,她外婆一家都做了死的准备,抱成一团了,结果撞的是后面的,室友说她外婆至今回忆起来都很后怕,说当时侥幸没死时大家都哭成一大片了,然后室友的外婆一家过了美国早上忘了在干什么了,晚上则是做乞丐..现在她的外婆那些长辈在美国都是富人家族了

故事超多的,说不完[em03]
2008-8-19 20:36: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em06]以下是引用小吉很好在2008-8-19 20:36:00的发言:
说起文革,我们宿舍的人偶尔也会说些长辈的故事
记得有一个室友说她外婆一家被文革弄得受不了要坐飞机逃到美国,当时时局乱得很,她外婆一大家人冒险坐飞机。还有别的家族也坐了一只飞机,一前一后,然后突然就有一只外国的战斗机(是叫战斗机吗?)横冲过来,当时不是和她外婆一家的飞机撞就是另外一只,她外婆一家都做了死的准备,抱成一团了,结果撞的是后面的,室友说她外婆至今回忆起来都很后怕,说当时侥幸没死时大家都哭成一大片了,然后室友的外婆一家过了美国早上忘了在干什么了,晚上则是做乞丐..现在她的外婆那些长辈在美国都是富人家族了

故事超多的,说不完


LS的大姐!

文革有飞机可以从中国飞美国???????????????????

你舍友家里不是国家领导人,就是脑袋有问题!!!![em06][em06]
2008-8-21 17:33: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2)遗忘园中遗忘人

但凡汕头人,没几个不知道“小公园”地。想当年商业旺地,贸易频繁、货流喧嚣。任谁又怎能不知。但“小公园”何以为“小”?却没几个人答得上来。至于相对于“小公园”的“大公园”在那里?更是知者寥寥。

而这一故事,要从1860年汕头开埠说起。

1860年汕头开埠后,清政府管辖潮汕的惠潮嘉兵备道设于潮州,驻汕头埠的外国领事“办事”借口对等级别都争相要进入潮州,迫使兵治道不得不在汕另设行署。

1867年开始在汕头建惠潮嘉兵备道行署。行署另内专设“汕头洋务公所”处理教民纠纷,行署择建于茭地,即现在镇平路以南,新观影院附近。共花去建筑费光洋8000余两。
(附一汕头地名趣事:“茭”指红树林。以前官话,现在的普通话“茭地”直译潮音时候被误译成“胶鼎”,后汕头人都称此地之“胶鼎地”,孰不知此“鼎”为“地”。真是一字错,百年事。)

行署于1868年前后建成后,兵治道道台张铣派英国人摩维岳专门处理涉外事务。而张铣本人却很少到汕头的行署来。现在同平路的文选胡同伯公宫,如果大家走进去看的话,神幡、
神位上还写着“道台伯公”。而这道台伯公宫自然就是当年道台行署旁的伯公宫了。据原汕头地名委员会的李老先生说:这“文选胡同”可是汕头唯一叫“胡同”的地方。实在的清代官味地名。


行署建成不久,行署前一片空地便被建成大公园。这也是汕头首座官方开辟的公园。范围直至到现在乌桥下桥侧的“李秀珍楼”处。

据原来在行署里做文书的张良和的后人讲:建这“大公园”实际上是英国人摩维岳的主意。这位仁兄的新式欧洲公共场所意识,竟成就了汕头人的第一座公园。

而接下来我要讲的这个故事,里面既有这摩维岳、张良和,还有太平军最后的刺客,花楼的头牌红姐……
这一切的一切,今天看起来像极了老掉牙的连续剧。但实际上却真实的发生过。我只能说现实的故事总比戏剧更精彩。

[upload=jpg,2008081716245227359.jpg]UploadFile/2008-8/20088220412282124.jpg[/img]

[upload=jpg,2008081716250838790.jpg]UploadFile/2008-8/20088220415021053.jpg[/img]
[upload=jpg,2008081716251730880.jpg]UploadFile/2008-8/2008822042482133.jpg[/img]


照片为前辈肖老先生提供,万分感谢!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4 21:43:42编辑过]
2008-8-22 00:42:00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我还想自己来改标题呢!

那位加红改字的??速度真快!呵呵^枫兄吗??谢了
2008-8-22 11:00:00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哈哈
很好
2008-8-24 11:03: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最好全部都整理在前几楼吧
不然这样看会很麻烦的
2008-8-24 12:05: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以下是引用從鎆在2008-8-24 12:05:00的发言:
最好全部都整理在前几楼吧
不然这样看会很麻烦的



有道理!按从兄的建议,把第一部全部整理好加上图片,放在第一楼。以后第二部、第三部……每部写完后,我会整理发在第一楼!
2008-8-24 21:29:00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以下是引用bc600在2008-8-21 17:33:00的发言:

LS的大姐!

文革有飞机可以从中国飞美国???????????????????

你舍友家里不是国家领导人,就是脑袋有问题!!!!


呵呵……那也不一定,如果他们家文革中“逃港”也是有飞机坐的。

但被战斗机追这件事情就有点不靠谱了。让我想起林彪,问一下,他们最后可是掉进“滚水桶”???呵呵……

这只能暴露一个问题,现在的小孩对我们国家最基本的历史缺乏了解。

所以这种天方夜谭般的故事才会出现。唉……………………[em11]
2008-8-24 21:50:00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张良和是澄海盐灶人,祖上曾在潮州府当过通判一类的官吏。后来因得罪上官,被罢黜了职务;回到家乡盐灶,守着几亩薄田度日。因为有祖上风物的延续,倒也算个书香世家。张良和本人也是个秀才出身。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德国巴色会国外布道会牧师黎力基到南澳后宅、潮安龙湖等地布道,未被当地官府所容,便于翌年2月转到澄海盐灶沿海一带布道,同年设立盐灶教堂,这是基督教传入潮汕之肇始。

张良和的亲母舅是一走乡串巷的货郎,因与这些传教士买卖货物,多有接触。再加上西方传教士在最初传教的过程中,多对被传对象授予小惠。商人重利,觉得有好处于自己;一来二去,便受洗信了基督教。
这时,张家已经家道中落,张良和父亲死后,家里的田地也被人霸去。其兄张良恭气不过,把霸占他家田产的人打伤。那人家里买通了当地官府,小伤说成大伤,把张良恭下到了大牢里。后来几乎把家里仅存的财物都拿出来买通,才免了牢狱。张良和自然也就没了继续考取功名的资本。其母舅眼见及此,就把张良恭、张良和两兄弟介绍到教会里作事。帮着传教士作些日常的杂事。

咸丰六年(1856),英国长老会国外宣道会派宾为邻(Will—ianBurns)牧师及戴德生来汕,起初在街头诊病、传教。同年7月宾为邻跑到海阳作传教活动,当地地处偏僻,那见过他这样的红毛绿眼的老外,马上把他抓起来送到广州,一直到是年冬天才获释回汕。
到了咸丰十一年(1861)宾为邻被派往盐灶继承黎氏所创堂会。宾为邻到了盐灶后,大力传教于附近村落,信者日多。张氏兄弟聪明、勤快,又十分好学;张良和识文断字,张良恭做事干练、果敢。这些对宾为邻的传教工作都大有帮助,所以很得他的喜爱。
(这里有个问题我很长时间没能搞懂,一个英国长老会的牧师怎么会去接替德国巴色会传教士开辟的教会呢?要知道基督教新教派别里宗派隔阂是一直存在的。一个国家里的不同宗派况且老死不相往来。何况不同国家的不同宗派??
后来请教原南京金陵神学院陈泽民老教授才知道:德国巴色会是1815年在瑞士巴色城成立的一个宣扬福音的机构,原名为 “ 巴色传道会 ” 。支持这一机构的教会,大部份属于德国及瑞士,法、奥等国的教会也有。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由多个宗派组成的传教机构,并不是一个自我色彩很强烈的宗派。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它为何会允许长老会的牧师来接替自己开辟的堂会。因为本人对历史、宗教都感兴趣,所以发点小收获,有同好的可以分享一下。)

这时,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太平天国运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由于太平军打着「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的基督教思想。这让西方人普遍对太平天国运动有着很美好的想象和好感。
1860年,英国伦敦各主要教会的代表,联名给英国外交部写信,说:他们“以强烈的兴趣和希望”,注意到叛乱运动的发展,看出运动的领导人“对基督教的明确的爱慕”。“尽管他们误解和不完全熟悉约翰启示录的真道”。但太平天国将是“解放中国”,“复兴中国”,“拯救人民”和“推行基督教”的“有望成功的政权”。
甚至连马克思这样的共产主义导师,在这一阶段都认为“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这个普遍危机一旦扩展到国外,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整个西方此时,对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各取所需的下着论断。颇有些意淫的风味。

所以在这一年的秋天,宾为邻便派另一位牧师汤彼得从海路前往南京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具体情况。为了让这位牧师在路上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更让张良恭随行。

张氏兄弟的人生航道,自此开始了巨大的改变。

汕头惠潮嘉兵备道行署建成后,行署内的“洋务公所”急需华人的翻译人才。由于张良和长期跟随宾为邻牧师,很好的学习了英文和法文。而且中文水平也十分的高。所以宾为邻便把他推荐到英国人摩维岳主事的行署内,当了一名文书。

在文书的任上,张良和对自己的工作十分认真。当时,作为国内主要通商口岸的汕头,华洋杂处其间,日常发生的矛盾自然也不少。处理这些矛盾是“洋务公所”最主要的职责。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国家积弱的情况下,又要保护好自己同胞的利益,又要让洋人不怪罪。实在是非常的不容易。这样的职务实在是“如履薄冰”。但张在任上不但华洋商会双方、上司交口称赞,而且还始终坚持接济贫困。实在孰为难得。

据其后人张以诺老先生回忆:文革时期,他被批斗关入牛棚。由于白天武斗被打得全身疼痛,夜里正躺在草堆里呻吟。
有个白天打他最凶的红卫兵突然和个老头跑来,吓得他大气不敢喘,以为是夜里“挑灯夜战”,又免不了一顿打。没想到来的那老头见到他就跪下磕头,连声说:“恩公,对不住。”还拿药膏给他抹,拿东西给他吃。
原来这家人早年受过他爷爷张良和很大的恩惠,据说没有张良和早饿死街头了。今天听说自己家的孩子打了恩公的后人,气得要死。在家打完那小闯将后,又连夜过来……由于这层关系,张以诺在文革中少挨了不少打。从这件事情,早年张良和为人处事的良善之处可见一斑。

1869年“大公园”落成后,由于当时社会风气萎靡;在公园附近,很快形成了一块“烟花之地”。现在有部分老汕头还知道“大公园”民国改建后,原址上的旧公园右巷大都住些舞女,且有部分声色场所。其实那些都是原来“大公园”附近青楼的延续。
当然,这些“烟花之地”决不是像老北京“八大胡同”那样低级妓寨的所在。按现存的文本资料看来,倒更像旧上海“书寓”、“长三”一般的高级色情场所。因此与近在咫尺的惠潮嘉兵备道行署倒也互不打扰。
旧上海的四马路上有多个里弄都是出名的“长三堂子”。而这些“堂子”也大多挨在四马路公园的旁边。这些联系起来,其实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清末民初中国沿海港口的风俗民貌。
(对于“书寓”、“长三”我就不详讲了,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清末著名的风月小说《海上花列传》,侯孝贤曾把它拍成电影《海上花》,主演有梁朝伟、李嘉欣……尽是吴侬软语,耐得下性子看,倒也是很有趣的片子。)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7 0:46:20编辑过]
2008-8-27 00:39:00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河畔 |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4-3-29 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