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7-10 13:58:59|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限摩的官方论据站得住脚吗? 》 2010年旧帖,
本月6号,我市某报介绍了下月起三区一县摩托车别再指望来所谓的“中心城区”行驶,上路行驶的由交警协助市民“纠正”,市民停在停车场里不合规摩托或助力车等由派出所等执法单位多加关心。
先说说为什么1999年市区禁止入牌以后摩托不减反增,为什么市民都那么“没觉悟”不听话?因为多数市民有这个需要,禁止入牌不符合多数中低收入市民的总体利益,所以人们要通过三区一县入牌到市区驶。应该说1999年的禁止入牌行政规定出台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是一个没有征求民意,没有考虑到汕头市民的实际经济收入状况、城市定位而作出的一个错误决策。得不到多数市民支持的决策出台了注定执行起来阻力重重,1999年以来大部分人还是继续购买摩托车这种和自己出行需要和经济水平相符的交通工具而不是想通过公交或小车来解决交通问。
听听政府通过电视台为市民准备的禁摩论据:事故率、飞车抢夺、日晒雨淋、城市形象。
摩托车占交通事故的70%以上是因为摩托车占城市交通工具较大比例,引起的事故自然多,违章自然也占较大比例。当你把摩托车全部禁完以后只有汽车、自行车、和行人三种交通出行主体时,你一样能统计出以后的市区交通事故几乎100%和汽车有关。换种方式,你知道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你到监狱、看守所统计犯罪人员的民族成分构成肯定是汉族占了绝大部分,难道就会因而得出汉族都是犯罪高手的结论。
飞车抢夺等违法犯罪全面禁了摩就没有了,犯罪嫌疑人也就从此“失业”了、“从良”了?汕头的治安也就从此好转了、市民从此出行更加安全了?我想那也只能指望各类路面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多由弱智人士所实施,离了摩托车他们实在找不到其它实施路面违法、犯罪的途径。依此法类似的做法比如各地政府可以把包括汽车在内的机动车全面禁止了也就基本没有交通事故了,城市里大部分交警也可以下岗了;比如各地政府把交流电禁止使用了、全民点油灯点蜡烛就没有电可以触死人了就实现全面的用电安全了?这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吗?这种牵强的禁摩理由体现着政府什么样的决策水平?
按电视说的市民都盼望坐上公交不用日晒雨淋,你问问多数开摩托车的市民的真实愿望呢?坐公交每天接送4次孩子上学、放学加上自己上班、下班,这中间多花多少时间多少钱?从家步行到公交站坐车从公交站下车步行到孩子的学校再步行回公交站坐车去单位再下车步行去单位。。。。。。。。。;还有送快餐、送快递、载着气瓶加雪种的电器维修工等等行业你问他们是愿意每天背着重物坐公交加步行还是盼望开着摩托车日晒雨淋?当然多数禁摩以后的城市还有是有人卖快餐送快递。你让他们去坐公交送饭盒开小车送饭盒送快递怕都不现实,改骑单车能全面解决这个问题吗?
城市形象的理由更让人觉得今天的市政府是不是在“打肿脸充胖子”,市民裤袋里的钱地方财政可支配的钱决定着汕头应该有什么样与自身相符的城市形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廉耻。你裤袋里有多少钱有什么文化积淀决定了你有什么社会形象。当汕头市民和那些真正有钱的国际大都市一样大量消费得起小汽车(又有那么宽广的道路和停车场所)、使用地铁、公交时自然市民也不愿意日晒雨淋,你没有那个经济实力通过禁摩、禁狗等来构筑虚无的发达城市形象给公仆的上级看、给外地人看?别人看到汕头表面的风光、表面上灯红酒绿代价是市民对禁摩的怨声载道?没支持政府禁摩的市民没给汕头的大都市形象添光的市民都是鼠目寸光不具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长远目光的落后一族,都没看到摩托车是即将淘汰的落后交通工具没跟哭着喊着要攒钱买小车坐公交?
外沙、新溪两镇原属澄海区的居民摩托车在在1999至2004年期间以澄海身份入牌以后居民身份已属龙湖区,他们的摩托车在特区内行驶现在算什么身份?如何区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