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蓝色河畔 首页 潮州新闻 潮州新闻 查看内容

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2015-6-11 09:44| 发布者:admin| 查看:239| 评论:0|原作者:大华网|来自:潮州日报

摘要: 近几年,青少年暴力事件网络视频屡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引发不少网友的转发和热议。上个月,汕尾海丰就有两名女孩遭到暴打,整个过程被拍摄成视频传上网络,7名施暴女生后来受到
        近几年,青少年暴力事件网络视频屡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引发不少网友的转发和热议。上个月,汕尾海丰就有两名女孩遭到暴打,整个过程被拍摄成视频传上网络,7名施暴女生后来受到拘留。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我市的各种网络平台上,也流传着不少青少年暴力视频,其中大多数为女学生间的群殴事件,而且不乏操潮汕口音的当事人。面对这种暴力视频,或许转发者出自正义,主观希望将施暴者绳之以法,却客观上给本已遭受身心摧残的受害者,带来了后续的精神折磨。

  ◆现象

  青少年暴力视频不乏潮汕口音

  近段时间,记者调查发现,微信、微博和贴吧等网络传播平台上,流传着各种青少年暴力视频。这些视频发生的地点遍布各地,其中不乏操潮汕口音的当事人。在这些暴力视频中,发生在女生间的暴力事件,占有较大的比例。大部分暴力行为,都是一群人围殴一名受害者,并有人在旁边录制全过程。殴打的场面普遍相当残忍,施暴者除了对受害者拳打脚踢、掌掴、辱骂外,有时还会使用棒棍等物品攻击受害者,甚至扒掉受害者的衣物进行羞辱。而几乎所有受害者都不敢反抗,甚至连声向施暴者道歉。另外,从视频中的对话可以判断,此类暴力事件的发生,大多是因为情感纠纷,施暴者往往抱着妒忌、愤恨心理,纠集数名朋友或同学,对受害者进行身心折磨。
  如近段时间在潮州网友间流传的一段暴力视频,3名学生模样的女生,操着一口潮汕方言,在一处海滩上对一名女生进行辱骂,并不时用手脚、棍棒对其进行殴打,受害女生毫不还手,甚至下跪道歉、哭着求饶,但打人者无动于衷,一再对受害女生进行殴打,场面触目惊心。从施暴女生的话语中,可以揣测出,受害女生与施暴女生之间,发生了一定的感情纠纷,因而施暴女生采取暴力的方式,对受害女生进行报复。
  记者还发现,此类暴力视频,在网络流传的时间非常长,有些几年前发生并已结案的事件,至今仍然被网友不断转发。如2010年9月,湘桥区意溪镇多名少女将一名穿校服背着书包的女生拖进该镇某小学附近的香蕉园,随后对其进行殴打,并拍摄成一段5分多钟的视频传到网络上。后经警方查明,被打女生因琐事与其中一已辍学的少女发生纠纷,该少女心怀不满进行蓄意报复。警方已依法对涉事人员作出处理,而不少网友认为这种暴力行为令人发指,仍纷纷转发并强烈指责施暴者。
  由于这些视频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往往拥有较高的阅读量,不少视频播放量超过10万次。而受害者在此类事件中,往往遭受到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伤害,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如媒体报道,今年5月8日,广东海丰一女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同校几个女同学拦住,带到公园一处墙角,进行扇耳光、脱衣裤等虐待,整个过程也被拍摄上传到网络,在网络上引起大量传播。事件发生后,该女生整日精神恍惚,时常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最终警方介入此事,抓捕涉案人员,并删除网络上的视频。

  ◆专家观点

  应更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针对青少年网络暴力视频的现象,记者咨询了市心理咨询协会会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许怀国。
  许怀国认为,青少年时期一般是在13至18岁之间,这个青春期是一个比较躁动,逐步成长和塑造人格的过程。当下青少年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里对孩子都比较溺爱和放任,加之部分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形成是非以及价值观的基本判断能力,以致唯我独尊、任性妄为。实施暴力行为的青少年自尊心强,有强烈的表现欲,争强好胜,不易受外界拘束,道德法制观念淡薄,自制力差,自我价值感低。
  许怀国说,青少年暴力行为及这些视频的传播,无论对受害者还是对施暴者,影响都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受害者的自尊会受到严重伤害,没有得到适当的心理辅导容易产生自伤、自残、自暴自弃的心理危机,严重者还可能有自杀行为,造成次生社会恶性事件发生。另一方面,施暴者往往由于受害者的懦弱没有及时到警方报案产生侥幸心理,助长其暴力行为的再次发生。另外,这些视频传播开后,会误导其他青少年,他们很可能会对视频内的行为进行模仿,形成不良的影响。
  那么青少年在实施暴力后,为什么还要将其拍摄并上传到网络呢?许怀国说,录这些暴力视频放在网上的青少年,是出于炫耀,报复,表现为自我满足和心理宣泄的不良心态。这些青少年警惕而敏感,试图操纵别人,盲目地惩罚自己和他人。他们不断需要用外界的肯定获得满足感,实施暴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为了获得变相畸形的满足感的过程。
  许怀国建议,公安、文化监管等相关部门应做到“零容忍”态度,对网络上传青少年暴力行为视频做到上传一宗、查处一宗,关闭相关网络平台。有关方面应组织各种有益的社会性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心理健康咨询,开展运动宣泄项目引导帮助青少年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父母要提高自身教育素质,多沟通、多倾听、多理解,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原则,作为思考和解决未成年人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校要重点对青少年的心理、道德、纪律、文化等方面进行狠抓教育,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遵守道德、尊重团队纪律的新一代,让他们在道德的阶梯上不断地攀登。而青少年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成长。尤其要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学会以正确方法发泄自身负面消极情绪,提高心理素质。

  ◆警方回应

  随意传播暴力视频将受处罚

  市公安局民警告诉记者,青少年殴打他人的暴力行为,一旦确定存在,轻则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受治安管理处罚;如果情节较重,触犯刑法构成犯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市民和网友不要随意上传、转发暴力视频。” 该民警指出,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33条)》第五条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宣传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及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毁谤他人的信息。因此,随意上传、转发暴力视频的行为,都是不合法的,违反了上述规定,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将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并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警方提醒,若受害人为在校学生,应尽快告知学校老师或监护人或报警处理;若受害者是成年人,要尽快到辖区派出所或110报警求助,协助公安机关取证。

  ◆网友看法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珊琥s:动手打人的行为肯定是不对的,不管是妒忌、报复、还是消遣,这些都不能成为打人的理由。而大多数受害者却不反抗,任人辱骂殴打,有的甚至被脱光衣服。这些视频画面在网上传播,转发者虽然多义愤填膺,画面未经任何技术处理却势必给受害者造成更大的心里阴影。转发时,请考虑受害者的感受。
  @胡倩倩的倩:当前网络上暴力视频数量众多,点击率高,这给青少年带来不小的心理冲击,有的甚至模仿起来。当一些学生诉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想到也可以用打人的手段来解决。那些“看热闹”的学生,在一旁起哄并拍下视频传到网上的行为,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导致事态越演越烈。我觉得,家长、老师和社会应该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从源头上防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卜萨鑫:在此类暴力事件中,受害者和施暴者都让人惋惜和揪心。我认为,青少年暴力事件频繁发生,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要引起重视,平时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懂得怎样去关爱别人,学会宽容他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陈里:接二连三的暴力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对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可想而知。公安、教育等部门要高度重视,严厉查处,采取有力措施制止暴力视频的传播。作为家长也应该引起重视,一方面要好好教育子女,防止他们参与殴打他人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好子女,多与他们交流沟通,防止他们受到伤害。

  □ 文/本报记者 李灿霞 刘漫娜 /实习生 郑新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