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蓝色河畔 首页 潮州新闻 潮州新闻 查看内容

我市海域生态未发现明显影响

2017-6-15 13:48| 发布者:admin| 查看:424| 评论:0|原作者:大华网|来自:潮州日报

摘要:   本报讯(记者詹妙蓉丁玫)近日,福建省闽南海域发生赤潮,多个沿海乡镇渔民群众因食用受赤潮污染的海产品发生中毒,引发市民广泛关注。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获悉,目前我市海域未出现赤潮、未发现贝毒

  本报讯(记者 詹妙蓉 丁玫)近日,福建省闽南海域发生赤潮,多个沿海乡镇渔民群众因食用受赤潮污染的海产品发生中毒,引发市民广泛关注。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获悉,目前我市海域未出现赤潮、未发现贝毒,海域生态未发现明显影响。

  昨天,记者在市区枫春市场、粤潮市场看到,不少市民正在水产品摊档前挑选购买贝类产品。“花甲一斤多少钱?产地是哪里的?”市民王女士询问道。该水产店老板表示:“花甲一斤20元,我们这边的贝类水产品主要来自饶平沿海地区,很少从福建省附近海域进货,你放心买吧。”在粤潮市场,经营海鲜产品的陈先生告诉记者,最近经常有顾客购买贝类产品时询问产地,担心福建省附近海域出现赤潮对贝类水产品造成影响。“现在市场检验监控比较严格,这次的赤潮对本地水产品市场应该影响不大。”陈先生说。

  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了解到,该监测中心定期对海域、重点养殖区、贝类产品等进行监测,相关监测结果显示,我市海域目前未出现赤潮、未发现贝毒,海域生态未发现明显影响。该检测中心有关技术人员提醒,市民在烹饪贝类时,一定要煮熟煮透,高温下会降低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食源性风险。

  ■ 链接

  什么是赤潮?

  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指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的总称。赤潮又分为无毒赤潮和有毒赤潮。无毒赤潮一般是无害的,许多港湾著名的“蓝眼泪”景观,其实就是由一种夜光藻产生的赤潮。而有毒赤潮中的赤潮生物能够生泌麻痹性贝毒、下痢性贝毒、神经性贝毒等毒素,人类一旦食用就易引起中毒反应。

  据了解,此次闽南海域发现的赤潮生物优势种为链状裸甲藻,在有赤潮记录以来,该藻种首次在福建省海域形成赤潮。该藻种可生产麻痹性贝毒,被贝类,特别是贻贝(又称淡菜)、牡蛎等生物滤食后,可在贝类体内积累毒素,人一旦食用受到污染的贝类,会引起食用者中毒反应。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