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蓝色河畔 首页 潮州新闻 潮州新闻 查看内容

练就一双“千里眼” 守护国家领空安全

2019-8-5 10:24| 发布者:admin| 查看:686| 评论:0|原作者:大华网|来自:潮州日报

摘要:   本报记者陈思凯  他,18岁入伍,艰苦训练成为一名优秀的雷达兵;从军17载,辗转全国各地,坚守在山顶的雷达站,守护着祖国的蓝天白云;凭借一双“千里眼”,在作战中为部队测算精准的敌方坐标,助力部队击败敌方。他,

  本报记者 陈思凯

  他,18岁入伍,艰苦训练成为一名优秀的雷达兵;从军17载,辗转全国各地,坚守在山顶的雷达站,守护着祖国的蓝天白云;凭借一双“千里眼”,在作战中为部队测算精准的敌方坐标,助力部队击败敌方。他,便是曾在防空作战中荣获一等功的退伍军人苏宗程。

  1958年,年仅18岁的苏宗程正式入伍,成为一名军人。在军营的日常训练中,他吃苦耐劳,认真对待每一次考核。不久,便因成绩优秀而被部队调到1号班,正式成为一名雷达兵。“1号班由当时部队里的4名技术尖子组成,专门负责监测和提供敌方的精准定位。”苏宗程说。也正是这样一支经过专业训练的优秀队伍,在1965年那场防空战役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65年前后,苏宗程等人驻守在神光山上的雷达站,监测着东南沿海的实时情况。“当时每天都能检测到有美蒋派来的侦察机在东南沿海东南线徘徊,形势很是严峻。”苏宗程回忆道。直至1965年3月中旬的一天,苏宗程等人在日常监测中突然接到了敌情通报:敌方侦察机闯进了东南沿海一带!

  “接到情报后,我们开始对敌方侦察机进行精准定位。”苏宗程回忆着当时的情形。在这场空战中,雷达兵的主要职责是通过雷达信号,迅速测算出敌方侦察机的准确位置,并传送给己方作战军队,助力他们精准击中敌方侦察机。然而,由于那个年代的雷达设备不够先进,想要精准测算出敌方侦察机的具体位置,并非易事。

  “想要获取精确定位,基本只能靠人的眼力和经验来判断。”苏宗程告诉记者,由于当时的无线电技术抗干扰能力很差,雷达传输也有杂波,很是影响判断。好在他和战友们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在相互配合下,将测算出的精准定位传输给了作战军队。不一会儿,前线便传来捷报:我方作战军队将闯入东南沿海一带的敌方侦察机成功击落。

  “当时听到战果后,我们激动得跳了起来。”回忆起那时的场景,苏宗程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也正是苏宗程与战友们在此次战役中的出色表现,1号班的4名成员均荣获一等功。

  作为一名雷达兵,虽然无需冲锋在战场一线,但为了守护天空安全,却需要无时无刻坚守在荧光屏前。苏宗程笑称,雷达兵的战争是发生在荧光屏里的。

  从军17年里,苏宗程辗转全国各地,坚守在不同城市的雷达站。“雷达站一般都建在山顶上,为了监测实时情况,雷达兵需要常年呆在山顶。”苏宗程说。由于山顶人烟稀少,环境简陋。雷达兵长期坚守在山顶,除了生活枯燥无味之外,更需要经受风吹雨打。即便如此,苏宗程却从不退缩,刻苦训练终练就一双“千里眼”。“守护祖国蓝天安全是我的职责,更是我这辈子的光荣。”苏宗程说。

  在苏宗程生动的讲述中,那些年代久远的战争场面仿佛就在眼前。如今,年近八旬的苏老身体硬朗,儿孙满堂,正享受着天伦之乐。而他的从军经历,也让子子孙孙倍感自豪。“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年轻人还需珍惜当下,牢记使命,为祖国更好的明天奋斗。”苏宗程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