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蓝色河畔 首页 汕头新闻 网信汕头 查看内容

联农带农拓宽富民路!我市特色农业集群发展,综合效益日显

2021-9-16 23:09| 发布者:汕头信息| 查看:10892| 评论:0

摘要:金秋时节,瓜果飘香。进入乡村振兴新征程,走马汕头,随着一个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希望的田野上落地建成,打出了丝苗米、生猪、狮头鹅、蔬菜、水果、花卉、水产、酱腌菜、乳业等拳头产品,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联农 ...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进入乡村振兴新征程,走马汕头,随着一个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希望的田野上落地建成,打出了丝苗米、生猪、狮头鹅、蔬菜、水果、花卉、水产、酱腌菜、乳业等拳头产品,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联农带农“朋友圈”逐步壮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更加宽广。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我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尤其是紧抓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重要机遇,聚焦发力产业基础好、潜力大的特色农业,带动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提档增效,把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米袋子”质优量足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潮阳区,越来越多的农户种上了丝苗米,每逢早稻晚稻收获时节,广阔的田野被“染”成金黄色,农户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合作社依托产业园平台,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目前种植丝苗米大概有两万亩,带动农户从原来1000户左右增加到2600多农户。”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学杰笑道。

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探索推行“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品牌共享增值增收带动模式,通过全产业链进行生产、服务、示范有效辐射带动农户从事丝苗米种植,辐射带动面积5万多亩。2020年,该园区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5万元,比创建时增加0.25万元,通过辐射带动农户6500多户。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支撑。

为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我市从2020年起,市级财政筹措1.5亿元,补助扶持建设1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首批7个市级产业园每个获市财政扶持资金1000万元,围绕地方特色优势资源,重点扶持蔬菜、狮头鹅、桑葚、花卉、水产、酱腌菜、乳业等产业做大做强,通过引进加工设备或者升级加工工艺等手段,引导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快三产融合发展。

坚持联农、带农、富农为导向,让农民分享产业园发展成果,分享产业园的增值效益。如潮南蔬菜产业园2020年种植红萝卜、白萝卜、芥菜、大葱、番薯等蔬菜达16560吨,产值达到560万元,已辐射带动农户5500户,园内农民年可支配收入2.1万元。同时,拓展农旅功能,目前累计入园休闲观光游客达18050人次,增加营业收入近470万元。



产业园品牌效益逐步显现。

濠江花卉产业园建设以来,牵头实施主体被列为广东丹樱农业观光有限公司(丹樱生态园)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广东省农业科技园,2021年1月被评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2021年春节,丹樱花海亮相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成为汕头市一张靓丽的观光旅游名片。2020年濠江区乳业产业园的牛奶制品取得“粤字号农业品牌”荣誉称号,并成为2021年汕头亚青会乳制品官方指定乳制品。

据介绍,我市将重点围绕各地优势特色产业,新建设一批有特色有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或在原有建设成效较好的产业园基础上进行扩容提质,实现7个区(县)优势特色产业全覆盖,形成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创建、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与乡村振兴、精美乡村建设、驻镇帮镇扶村、休闲旅游、康养养生等项目有机衔接,补短板,强弱项,打造层次递进、产业互补、规模特色的产业园区,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的产业振兴。

农民心声

“让更多人尝到香喷喷的丝苗米”

“感谢党的强农惠民好政策,使我们农民能够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全国十佳农民”、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学杰高兴地说,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创建成效非常好,集群效应明显,合作社通过示范推广、联农带农,让更多的农民利用新技术,种上美香占2号、19香、象牙占等优质丝苗米,产品价格也比传统品种有所提高,使农民兄弟获得更好的收益。“希望引进更多更好的新技术、新品种,做大做强汕头丝苗米产业,把丝苗米品牌打得更响、产品卖得更远,让更多人都尝到香喷喷的丝苗米。”




内容来源:汕头日报

编辑:耕夫

校对:木棉

审核:欣尼

往期推荐



_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


► 点击阅读

_

●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全省“广东技工”工程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汕召开

► 点击阅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