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4 - 88943210
  • 0
首页 网络中国节 元宵佳节 查看内容
【2022年我们的节日·网络中国节·元宵】潮汕元宵节与灯笼文化 ...
蓝色河畔 2022-2-11 14:35
21931 0
摘要: 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当晚称元宵,故也称“元宵节”,俗称“十五夜”元宵节历史悠久,据传是起源于西汉文帝登基(公元前179)时,为纪念平息“诸吕之乱”的最后胜利日子正月十五君民同乐大搞欢庆沿袭下来的,至唐朝 ...


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当晚称元宵,故也称“元宵节”,俗称“十五夜”元宵节历史悠久,据传是起源于西汉文帝登基(公元前179)时,为纪念平息“诸吕之乱”的最后胜利日子正月十五君民同乐大搞欢庆沿袭下来的,至唐朝已发展到极致,到处张灯结彩,人人狂欢。
元宵节是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全国各地都有举行一些活动宋庆贺。譬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也最为普遍的元宵赏灯活动。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因一地的风俗是由一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决定的,故潮汕地区元宵节也就出现了一些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有趣的习俗:
有作为光明喜乐的象征和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的“吊喜灯”活动:有在潮汕乡村祠堂设宴请客, 以庆“出丁”的俗称“做丁桌”;有在元宵此日,乡村中多有设坛拜神活动且参拜的男女纷纷卜取祭品,取回家中的“求喜物”;有在元宵日用铜钱瞄准弥勒佛身上的泥喜童活动的“掷喜童”;还有“度过桥”元宵节,潮汕大都有度桥的习俗,这在旧方志中也有所记载,清顺治《潮州府削和乾隆《揭阳县志》载:“(上元)妇女度桥投块,谓之‘度厄’”。


此外,元宵此日,潮汕有些地方还要采榕树枝、竹叶回家插在门楣,灶台、禽舍,以祈人口平安、六畜兴旺;有些地方则举行赛大猪、赛大鸭、赛大鹅,赛大鸡等赛会活动及夜间抬神出游的游神活动。
由此可知潮汕人欢度元宵佳节隆重的程度,所以,潮汕人称过元宵节为“闹元宵”,也就很好理解的了。
元宵节与潮汕特色灯笼


其实,潮人“闹元宵”,最有我们地方特色之处的还是要数游花灯、赛花灯和赏花灯了。庆元宵闹元宵的最大特色是通宵达旦灯火辉煌,到处是灯山灯海,火树银光,各式彩灯争奇斗艳,百花竞放,有不动的摆灯、吊灯,有流动的游灯、走马灯,点缀着千奇百怪的人物动植物造型。潮汕地区更有自成一格的花灯、纱灯,如人人会唱的潮曲《百屏灯》就反映了扎成100出戏主要人物的纱灯,游行在大街小巷上的盛况。潮汕广大农村旧时家家产产都点亮自家的灯笼,排成长龙,由潮州大锣鼓伴奏游遍全村,倒也很为壮观,俗语说:“你正月十五来看灯呶!”就是指平时被人看不起而不服气者说的励志话,影射他有朝一日能像元宵灯那样兴旺发达。


潮汕元宵游花灯,历来盛行。明嘉靖刻本潮剧《荔镜记》“睇灯”一折,就说“三街六巷好灯棚”。清嘉庆《澄海县志》引旧志云:“十一日夜起,各神庙街张灯、仕女游,放花爆,打秋千,歌声达旦。”又说:“今俗元夜,各祠庙张灯结彩,竞为鳌山,人物台榭绘……竞赛花灯。”最盛名的当推潮州。清初潮州青龙庙兴起之后,每年游安济圣王一连三夜,花灯鼓乐,满城如醉。每次在第二个晚上,齐集北门箭道评比,年复一年,精益求精,使潮州花灯闻名海内外。潮州民歌有《百屏花灯歌》,可见潮州赛花灯之盛。


除大型游花灯盛会之外,潮汕家家产户都挂喜灯。自十三日起,到宗祠神庙去挂灯笼,十五日将灯提回挂于家门,称为兴灯。“灯”与“丁”同音。旧俗都想“人丁兴旺”, 便于元宵节在灯(丁)上大做谐音取意的“兴灯 (丁)”文章。现在的元宵赏灯,基本上已没有了这种内涵。在城镇和一些文明建设搞得好的农村,已经摒弃旧俗,代之而起的是各式各样的商业广告霓虹灯、公园和马路的满天星和孩子们玩赏性的装有干电池的各式提灯。各家各户多有彩灯,也有依传统挂上装有电灯泡的红灯笼的。各市县也举办大型花灯展,火树银花,五彩缤纷。
灯笼与灯笼文化


由上可见逢年过节,潮汕人都喜欢在自家门口挂上灯笼,以此祈盼吉祥如意并渲染喜庆的节日气氛。也就是说,潮汕的元宵节与灯笼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潮安县龙湖镇就有个专门编织竹灯笼的小村落湖边林。湖林村民从祖辈们时起村里男女老幼都会编织竹灯笼。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编织竹灯笼这一传统手工业又焕发生机活力,村里家家都有这一传统手工业。


编织竹灯笼要经过削篾条、起插头、扎灯芯等多项工序,目前湖边林生产的竹灯笼以圆型灯、冬瓜型灯为主,大大小小共有10多个规格型号。
这里特别要说到的是潮州花灯。潮州花灯源远流长,种类繁多,色彩鲜明,有圆、方、梅、菱、鼓、六角等多种造型,挂灯包括吊挂的灯笼、宫灯、动物灯、走马灯,还有屏灯, 即人物花灯等,潮州花灯集潮州刺绣、剪纸、编织、彩扎、雕刻等民间工艺于一体,又结合民间赛会、潮州音乐和潮州歌谣,是一门富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文化艺术。


今天的灯笼有着花样繁多的种类,作为民间工艺品、民俗收藏品,我们关注它的理由,只是因它背后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灯笼收藏着中华千年民俗风情,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灯笼文化。火红的灯笼,构思巧妙的灯迷,还有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征战谜坛的欣喜和热闹,灯笼里面蕴涵着比灯笼本身更加灿烂夺目的悠久文化。


灯笼的文化意义,已经成为众多灯笼收藏者和民俗研究者的研讨主题。灯笼传衍中华千年。中国的灯笼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老百姓家家产户都挂起红灯笼,以示庆贺。逐渐地灯笼就限于中国人喜庆的象征。据史书上记载: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上元灯节”,曾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


灯笼最早仅是一种古老的照明器具。用竹条围成灯笼佃骨架,外糊灯纸或薄绸灯壁上或书府名或绘字画,平旧照明,元宵赏灯,这在当时是件雅事。到了近代,照明条件改善,灯笼以大红为主,只剩下喜庆观赏的功能。逢年过节,喜事庆典,人们都喜欢挂起大红的灯笼。


如今谁还会拿灯笼当作照明的工具,灯笼更多的被人们当作一种象征。细细研究灯笼的制作工艺和它的文化内涵,可真是大有学问。


灯笼中最常见的要数竹灯和伞灯。竹灯用质地柔韧、富有弹性的桂竹或麻篱竹劈成竹篾编织而成,造型主要有圆形、圆柱形、橄榄形。外面裱上一层棉纱布做底儿,再糊上一层彩绘的棉纸。伞灯也多以竹为材料,但制作要复杂些。它用整个竹筒经劈、修、削、钻孔、串编等工序,然后嵌在台座的凹槽内,再将其撑开,按一定的造型固定后,经裱纱、补纱、上胶、绘饰,或用各种吉祥内容的剪纸花粘贴装饰。整个制作过程牵涉到结构学、工艺学、民族学和美学。


灯笼的艺术特色更不止在于竹编造型,而在它绘饰的图样、字体及花色。图案根据需要和使用场合的不同而绘饰,人物图样多绘福、禄、寿三星或八仙,其余大多为象征吉祥如意的奇花异卉、珍禽瑞兽等。


如果再细说起由灯笼所延伸出来的民俗文化,那可讲的就太多了。像灯谜、像民间的各种挂灯笼的讲究、像“穿灯脚”等等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由灯笼流传下来的民间文化,差不多伴随了我们民族的沉浮与兴衰。


灯笼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在众多由灯笼衍生出的民俗文化中,大家对于猜灯谜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甚至人们早已忘记了它起源于民间的风俗。从汉代开始,每逢元宵节,文人们习惯将谜语粘附灯笼上,久而久之,老百姓习惯地称它为“灯谜”。一些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墨客,更是创作了许多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灯谜,在民间迅速流行起来。


比如,民间流传着“江南四才子”巧制灯谜的趣事:有一年元旦,唐白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相聚唐伯虎家中吟诗作画,天黑时各人的家仆提着灯笼来接,四才子兴犹未尽,就以灯笼命题创作起谜语来。文思敏捷的文征明先声夺人:“竹将筑城自卫,纸将军四面包围,铁将军穿城而过,木将军把守后背。”当时祝技山久病愈,对中药知晓一二,他的诗谜就是一剂药方:“淡竹枳壳制防风,内藏红花在当中,熟地不须用半下(夏),生地车前仗此翁” 。而唐伯虎则用奴婢中的情歌俚语,编了一个谜面:“口抹胭脂一点红,任尔万里到西东;竹丝皮纸纵然密,也怕旁人一口风”。最后出诗谜的周文宾则含蓄地说:“墙里开花墙外红,心想采花路不通;通得路来花又谢,一场欢喜一场空。”这些都是在说灯笼。利用谐音、隐喻等等修辞手法,构思巧妙又有文采。


将民俗文化利用得恰到好处的要算著名导演张艺谋了。他导演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画面美得让人心动、使人震憾。由此也引发了红灯笼在世界范围的流行在法国举行的“中国文化节”期间,法国的标志性建筑凯旋门上还悬挂了中国的大红灯笼。现在,给世界人民的印象就是,大红灯笼即是中国的象征。


由一种实用的工具,演变为一种民俗文化,这其间经历了干百年的风风雨雨。现在有电灯,有现代化的照明设施。灯笼会不会依旧照亮节日的天空,人们会不会依旧街头处处挂灯笼、猜着灯谜呢?


新的文化正在同化着旧的传统文化,即使是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更多的已被演绎出新的内容。想找出原汁原味已是很难。现在各地虽然也有元宵节赏灯的活动,但流于形式的比较多,过去那种家家挂灯、 男女老少猜灯谜的热闹已经很少能看到。


灯笼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象征着中华文明的灿烂。中国的灯笼不仅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世界的历史文明做出突出的贡献,西半球的国家通过传教士和外贸的形式,掌握了中国灯笼的制作设计工艺,大大加快了他们的社会发展。对于东方国家的意义就更大了,由于地理条件,亚洲国家和中国在很早时期就通商往来,直接学习到了中国的灯笼文化,就是现代他们的灯笼设计也没有脱离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影响了整个世界,而在中华文明中灯笼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灯笼文化在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流传下成长,每逢喜庆日子,灯笼都是不可缺少的。当我们去了解灯笼的用途及细品其意义,会更加感受到中国艺术之神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4-5-7 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