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彭小鹏 摄影 陈永成 时间过得太快了,三月初师生才来邹堂赏梨花,今天又来邹堂梨园,却是满园秋色,丛丛梨树果压枝头,硕果累累,乐煞了大家。 梨园主人,年近八旬的老伯告诉笔者,老辈人讲,邹堂人种养梨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面前这片梨树也有百余年的时间。几年前,参加乡里竞标获得15年的经营权。老伯和家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想方设法,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一番精心管养,让百年老树焕发新的生机。我和学生看着眼前这棵棵梨树结满果实的景象,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举起手机,拍相不停,要把这美丽和秋色,梨园的丰收硕果传给朋友圈,让大家快快来赏景尝鲜。 梨园主人让工人选摘成熟的邹堂梨,削皮分切了装进盆里,撤了些许食盐,盛情请大家品尝鲜。我取梨片,刚入口,一股清洌果汁流入嘴里,梨片清爽无酥甜。同伴纷纷品尝,赞不绝口。 是呵,邹堂梨潮汕佳果。果实饱满,果汁多,口感佳,果皮呈青黄色,个头大,成果可达2斤,普遍都达0.8斤左右。不愁销路,闻名而来的购者不少,每斤可买20多元。每年都要留一部分挂果加工为名扬海外的邹堂梨晡。 地都朋友老郑言,邹堂梨脯是秋夏间居家的养生好东西,俗称“土翔羊”,能消积去火,海外华侨回乡必带回之物。老郑每年都要馈赠我许多,让我不时煮用。临离开梨园时,老郑大兄花500多元,买了20多斤邹堂梨,给大家带回家让亲朋好友享用。 梨园中除了结出邹堂梨的梨树,还有部分梨树的果实与邹堂梨相比小得多,当地称为“鸟梨”。所谓“鸟梨”,与北方的山楂果相似,不同是“鸟梨”果偏青黄,而山楂果是偏红色。“鸟梨”果比山楂吃起来少渣,更酸甜可口。邹堂当地百姓的吃法是把“鸟梨”果先用水煮或蒸后放进盐水浸泡,隔天就可以吃用,消积解渴,是秋夏转换季节潮汕人喜欢吃的凉果。梨园主人说,树上的“鸟梨”还没熟透,要过几天才可以采摘。 梨园归来,在老郑的兰墨斋高兴地为其新近创作的书法卷题签。挥毫写下一六尺对开横幅书法送曾是军医的松哥留念。午餐时,我将今年夏天书写的折扇赠老郑的大兄,以表谢意。松哥专门点了地都蟹,此时的地都蟹,肥美膏满,让我们大饱口福。高兴而归。 为记住当日的美好时光,我赋诗二首以寄情谊,与友同记之. 地都品梨尝秋蟹 (其一) 三月花香八月梨, 秋色满园硕果摘。 邹堂梨甜世上少, 任君採摘乐陶陶。 (其二) 地都秋蟹正当时, 尝鲜品味聚首欢。 赠扇抒怀表心意, 挥毫寄语翰墨缘。 癸卯秋月南山小鹏记于南山书斋灯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