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蓝色河畔 首页 汕头新闻 sttv今日视线 查看内容

AI“复活”逝者 潜藏风险应警惕

2025-4-8 14:44| 发布者:汕头信息| 查看:838| 评论:0

摘要:内容提要preview清明时节,一种融合传统祭扫与现代科技的AI“复活”服务进入公众视野。在电商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上,有不少商家纷纷推出“1张照片定制数字亲人”“原声重现视频制作”等服务,声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 ...
内容提要preview清明时节,一种融合传统祭扫与现代科技的AI“复活”服务进入公众视野。在电商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上,有不少商家纷纷推出“1张照片定制数字亲人”“原声重现视频制作”等服务,声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让逝者的形象“开口说话”。这无疑为缅怀亲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情感寄托方式,但这项新技术在带来情感慰藉的同时,也潜藏着风险,应该加以警惕。




记者在网购平台发现,商家提供的AI“复活”逝者服务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客户只需提供逝者生前的照片、视频或音频,AI技术就能通过深度学习,模拟生成逝者的数字形象,这类服务在今年清明节期间颇受欢迎。
我们以前只能记录一些静态的东西,但通过AI的话,我们也不是说要让AI去无限制地修复一些人的动作什么的,AI是可以训练的,可以让它输入一些对于这个人以前的性格什么的,这样让AI修复的也可以更加符合逝者的一些行为。——市民
情感上可以满足活着的人对已故的人一种情感寄托,挺好的。——市民
我觉得挺有纪念意义的,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一些人的遗憾,对逝去亲人的一种怀念。——市民



不过,也有市民对此表示担忧。他们认为,过度依赖这种虚拟的“复活”方式,可能会令人陷入虚幻的世界而无法自拔,还有人担心,这种技术一旦被滥用,逝者及家属的权益将受到伤害。
有一些AI换脸,现在有些诈骗技术也用到这种AI,令人很难防范,因为现在法律对这方面的规范还是比较少的。——市民
比如说,被人拿去消费一些去世的人,一些逝去的名人,或者别人拿你的亲人去恶搞,自己要警惕一点,包括官方的平台也要出一些相关的条例,把控一下风险。——市民

有律师指出,通过AI技术,可以让逝者的形象在数字世界中“重生”,但商家在推广这些服务时,往往只强调其神奇和便捷,很少提及背后的法律风险和伦理问题,用户在上传逝者的照片和音频时,可能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些数据的敏感性和私密性。这些数据一旦被不当使用或泄露,将对逝者及其家属造成伤害。
有些机构可能会以此为由,触犯到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非法吸收和截取数据,法律所讲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第二,有些机构可能借用这种新型的技术手段来行骗,轻则民事欺诈,重则涉嫌犯罪,可能因为获得技术要支付不菲的资金。——广东鼎柱铭律师事务所律师 曹月



律师建议,市民在选择这类服务时,应警惕其中暗藏的伦理问题和法律风险,谨慎选择正规机构或平台。
民法典第994条规定的,是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遗体等相应权利归属于近亲属,直接的范围是配偶、子女、父母的范围。也就是说,对于我们AI的“复活”逝者的技术和行为,首必须征得权利人的同意。作为商业和非商业的机构、技术机构等,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首先必须从法律上征得权利人、近亲属的同意。还是建议等到这个领域的律法再完善之后,广大的消费者再去选择这样一种服务,让自己真正能够技术性地更接近已故的亲人,得到心灵上的一种慰藉。——广东鼎柱铭律师事务所律师 曹月

视线君说:

从目前看,AI“复活”逝者仍是把双刃剑,虽然能满足情感慰藉,却也可能加深离别之痛。还需明确技术边界,尊重逝者与亲属的权益。从规范化层面看,监管部门需尽快拟定标准,督促商家有序经营,避免技术滥用,确保AI“复活”逝者技术能健康发展。



详细节目敬请收看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潮语版:经济生活频道19:00《今日视线》欢迎您的报料:
热线电话:13902771234、83181234汕头橄榄台《今日视线》报料平台微信订阅号:sttv今日视线版权为汕头融媒集团所有,转载须经授权。授权请联系jinrishixian@126.com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